秦良喜 (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畜牧兽医站 264500)
近日随着气温的升高鸭群饲养管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在此笔者对夏季多发的两种细菌病做一阐述。
鸭霍乱又称鸭出血性败血病、鸭出败,或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苗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1.1.1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成年鸭、种鸭、小鸭很少发生。一般发病和死亡很快。鸭群中发病多呈流行性。发病没有季节性,各种日龄的鸭均可发病,一般1月龄以内的鸭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
1.1.2 临床特征 急性型病鸭,往往无任何症状,突然拍动几下翅膀,倒地死亡。病鸭羽毛粗乱、两翅下垂、厌食、甚至废绝,嗉囊中积食不化。体温升高,常从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病鸭常常摇头,故本病的俗称又称作"摇头瘟"。病鸭下痢较为严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铜绿色的稀粪,并可能混有血液;病鸭常常瘫痪,不能行走。大部分病鸭在1~3d内死亡。
1.1.3 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质脆,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浆膜等处有小点出血或形成出血斑。脾呈大理石样变化.质脆。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肺呈出血性实变。慢性病鸭较为少见,常逐渐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关节肿胀、行走受阻。病程常为几周甚至几十月。剖柱可见到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产蛋鸭可能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消除引起发病的诱因,提高鸭的抵抗力。(2)新引进的鸭要隔离饲养半个月,观察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并免疫接种疫苗。常用的鸭霍乱疫苗有731弱毒苗、“1010”自然弱毒活疫苗和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3)鸭群一旦发病,在治疗的同时对鸭舍、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用具,应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利用。将病死鸭全部烧毁或深埋。对尚未发病的鸭,可在饲料中拌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发病。
(1)用氟哌酸,剂量为饲料中加0.2g/kg,充分混合,连喂7d。(2)金霉素、土霉素或甲砜霉素按0.1%量混在饲料中喂给,3~5d。(3)用抗生素肌肉注射:青霉素G钠,2~3万IU/只,1~2次/d,2d;链霉素5万IU/ kg,1次/d,2d;或用金霉素40mg/kg,1次/d,2d。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2.1.1 流行特点 以雏鸭和中鸭感染引起的死亡比较常见。本病可通过呼吸道、伤口、生殖道、种蛋污染等途径感染和传播。
2.1.2 临床症状 卵黄囊感染的雏鸭主要表现为脐炎(大肚脐)。雏鸭精神沉郁,行动迟缓和呆滞,拉稀以及泄殖腔周围粪便沾染等。 雏鸭和中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和采食减少;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成年鸭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之后,病程发展比较缓慢,表现为精神沉郁、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或行走时腹部有明显的下垂感。种(蛋)鸭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常表现为鸭群产蛋量下降或达不到预期的产蛋高峰,或出现产软壳蛋、薄壳蛋、小蛋、粗壳蛋、无壳蛋等。
2.1.3 病理变化 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见心包粘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等。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肺脏出血和淤血。 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可见腹膜增厚、混浊、腹腔有蛋黄样凝块和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肿大。 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破裂、畸形等;输卵管黏膜出血等。
(1)育雏舍注意通风、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清粪和消毒。(2)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减少死亡和防止种(蛋)鸭产蛋下降及产畸形蛋。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复杂,在生产中应使用自家苗或多价疫苗(剂量为0.5~1ml/羽),商品肉鸭可选用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二联苗。(3)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并定期更换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先锋类抗生素、洛美沙星、壮观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