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红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 132101)
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高传染率、低死亡率的慢性病。
本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以哺乳仔猪、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最为敏感。
病猪喘气,腹式呼吸,早、晚或喂料后多发痉挛性咳嗽,但体温不高。部分猪长期咳嗽,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理变化为:肺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缘有界限明显的胰样或虾肉样变,肺门淋巴结水肿。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干咳和喘气。
猪肺炎支原体革兰氏阴性,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腔道黏膜,其抵抗力不强,在室温条件下36h即失去致病力,一般消毒药可迅速将其杀死。
用培养物涂片,作瑞氏染色检查,在高倍镜下可见球状、环状、杆状、点状及丝状的菌体。
猪肺炎支原体分离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 d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产酸,发生颜色变化。
猪喘气病是重要的细菌性原发病,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元凶之一。它可导致副猪嗜血杆菌、传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等感染及发病率增高。
肺炎支原体在室温下可存活18~31 d,不同菌株毒力不同,不同菌株之间有一定交叉保护。
肺炎支原体感染普遍,重要的是要控制肺炎支原体在猪场内的传播,其中包括控制母猪传染给哺乳期仔猪,避免仔猪早期感染;控制种猪群内的传播以及连续生产方式下,日龄大的猪将疾病传播给日龄小的猪。
4.1 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及气管上皮细胞上。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肺炎支原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4.2 肺部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及肺泡中。
随着病情的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肺炎支原体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黏膜固有层。约经20d,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变小,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严重的会引起喘气现象,即使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
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组织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变化,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由紫红到黄褐。
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组织会逐渐康复,但仍会留下组织伤痕,也可见到明显的肺泡萎缩。
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坏死灶。
4.3 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有学者把这种现象视为支原体的致病机制。
被支原体感染的猪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活动增强。
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继发感染几乎不可避免。继发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免疫抑制共同作用,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4.4 猪肺炎支原体致病因素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
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接着支原体会进一步破坏黏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
猪肺炎支原体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
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5.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 d内仔猪舍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减少温差,防止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突然更换饲料。
5.2 谨慎引种 确需引种,新进猪群要隔离饲养3个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混群。
5.3 营养适宜 根据猪的性别、年龄和生理阶段提供合理的饲粮,使猪获得适宜的营养。
5.4 环境舒适 控制猪舍温湿度,夏季防暑降温,冬季御寒保暖,减少早晚、昼夜温差。
舍内湿度最好控制在65%~75%以下。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不要超过115kg的活重标准,具体为:断奶仔猪每头 0.23~0.33m2,3~4月龄育肥猪每头 0.6 m2,4~6 月龄育肥猪每头0.8m2。
5.5 彻底消毒 执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可用巨腆1∶1000~1500,每周消毒 1 次。
5.6 定期驱虫 猪肺丝虫和蛔虫幼虫经肺向上移行可加重猪喘气病,可使用杀虫剂驱杀。
6.1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预防与控制喘气病的有效措施,应根据猪场喘气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制定免疫程序和用药计划。
抗菌药滥用可造成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应采用疫苗免疫与加强饲养管理的措施对猪喘气病进行控制。
6.2 疫苗种类
6.2.1 猪气喘病活疫苗 兔化弱毒株经乳兔继代或人工培养基代、卵黄囊接种培养生产。
活疫苗攻毒保护率80%以上,灭活苗攻毒保护50%左右。
疫苗对地方品种及外血缘品系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免疫猪和非免疫猪同圈饲养不发生交叉感染,不影响增重。疫苗以胸腔注射为佳,胸腔注射可刺激产生黏膜免疫,肌肉注射免疫效果差。
6.2.2 猪气喘病灭活疫苗 人工培养基培养、灭活、加入适当佐剂。
肺炎支原体本身的免疫原性有一定局限性,使用传统灭活剂灭活会造成部分抗原表位的丢失。
猪喘气病灭活疫苗必须选择优良佐剂方能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大型动物保健企业均致力于研制安全高效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佐剂,以提高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