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
(山西省沁县林业局, 山西 沁县 046400)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的通称,是中温耐寒树种,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等特点。又是世界中纬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6°26′~36°59′,东经 112°~112°54′,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水资源丰富,土壤以褐土和草甸土为主。经过十几年的科学引导,政策扶持,栽植杨树在沁县已经成为农村调整经济结构,农民发家致富最可靠的选择(沁县没有矿产资源)。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沁县每年杨树造林总有不少地方成活率较低,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造林积极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苗木品种选择未能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选种;二是苗木含水率低,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后的苗木失水多;三是栽植技术问题。
实践证明,有两种杨树品种比较适宜沁县广泛种植:一是北京杨。该树树皮灰绿色,树干通直,冠型漂亮,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较快。二是新疆杨。该树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呈圆柱型。树皮淡绿色,树型美观,是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的最佳树种。 当然还有速生杨、沙兰杨等树种也可以种植,但材质和经济效益不如北京杨好。
苗木选择应保证苗木质量,要求苗壮苗鲜。一般要求苗木高3 m以上,胸径3 cm以上,根幅40 cm以上;苗干无严重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无枯梢、干斑、徒长现象。尽量随起苗随栽植,起苗时力求不劈裂、不损伤根皮。需要长途运输时要注意苗木包装保鲜,期间若遇寒流侵袭,一定要保护好苗木根系,避免发生冻害。
杨树秋季栽植最好在苗木叶片发黄、部分叶片开始脱落、根系尚未休眠时进行。这时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已经停止,生命活动转入低耗状态,而根系在遭重创之后还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恢复性生长。沁县此时气温低,树木蒸腾量少,易于维持树体水分平衡,因此成活率较高。秋季带叶栽植不可太早,因为苗木尚未木质化,枝叶幼嫩,容易受到损伤,且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造成苗木水分失去平衡,导致死亡。而栽植太晚,树体营养已向根部转移,起苗时往往因为随断根而损失大量营养,同时由于叶片老化、光合作用较差,不能制造较多的养分供给断根愈合和生长新根。沁县栽植时间以10月下旬~11月上旬为宜。
应根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造林种类和培育目的确定造林密度。造林地地势平坦、立地条件好、培育大径材、营造用材林,造林密度宜小些;立地条件差,培育小径材、营造防护林,造林密度可大些。合理密度不仅很好地利用了树木生长的边际效益,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减少管理环节,还能延长农作物间作年限。
杨树栽植时间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都要坚持”四大一深”栽植法。首先要挖大穴。穴的规格至少为80 cm见方;其次栽大苗。要求苗高3 m以上、胸径3 cm以上;第三是起大根。起苗时根系尽可能保持完整,尽量随起随栽,如不能及时栽植,应把苗木放入流水中浸泡;第四是浇大水。栽后浇足定根水,必要时对叶面进行喷水保湿;最后是一深。杨树栽植深度要保证达到40 cm~60 cm。
要尽量缩短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最好选用本地区生产苗木,避免长距离运输使苗木失水影响成活。
用1000 ppM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GGR速蘸根系(无条件者可蘸泥浆),蘸后立即栽植。
栽植深度要达到40 cm以上,这样有利于苗木根系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使埋入地下的根系尽快恢复受伤,提高抗旱性和成活率。
栽植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避免窝根,切实踩实,使根土密接。
栽后及时浇透水,并覆土踏实,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和补充树干水分。
浇水后待穴内表土发硬时把定植穴封平,再以树干为中心封1个30 cm见方、高15 cm~20 cm的土堆,起到保墒增温、固定树体的作用。在距地表1.20 m处涂一圈红色标记,然后在标记下面均匀、全面涂白,不留余地,保持高度一致,可起到防止日灼和病虫害侵染的作用。
带叶栽植使叶片的功能尚未丧失,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供根系生长需要。 同时,根系仍未休眠,冬季前可以长出新根,不仅有利于成活,还有利于翌年春天早发芽。
俗话说:“三分栽植,七分管护”。栽植是基础,管护是关键。 因此,栽后能否及时浇水也是决定成活的关键因素。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抗蒸发剂,在造林后喷施于幼苗根际土壤表面,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可使用抗蒸腾剂,一般采用1%水溶液喷施叶面,可显著降低蒸腾速率,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树木生长量。
要防止人畜破坏和机械损伤苗木。由于浇水或大风天气影响导致苗木歪倒,应及时扶正培土。为了防止杨树病虫害发生,在冬季应清除落叶,并对树干进行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