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设计浅析*

2010-08-15 00:49
陕西林业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花海樱花

胡 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青岛园林技校,山东青岛 266001)

青岛市地处西太平洋“黄金海岸”的辐射带,象一颗明珠镶嵌在山东半岛的西南端,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东北与烟台市相邻,西与潍坊市毗连,南与日照市接壤。市区沿崂山余脉形成浅丘,最高浮山海拔384 m,最低小鱼山海拔60 m,沿海岬角与海湾相间排列。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为海滨丘陵城市。市区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有显著的海洋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错落有致的别墅建筑,绿树覆盖的山头,形成了青岛市区特有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树、红瓦、黄墙的城市景观,构成了一座美丽的国家园林城市。太平山中央公园位于市区的中心,主要由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3个园区组成,周边规划涉及百花苑、青岛山公园、汇泉北广场,为辐射区,总面积233.84 hm2;主体3个公园为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占地分别为:68.8 hm2;27 hm2;81.4 hm2,合计177.2 hm2。作为青岛市市区内最大的城市综合公园和具有得天独厚自然地域条件,处于城市中心区域且生态植物丰富的大型城市绿地。

1 现状分析

1.1 自然条件

1.1.1 地形地貌 规划区的用地标高为海拔10~140 m,最大高差为130 m,依据地形坡度可分为三类:(1)海拔30 m以下区域地势平坦,地形坡度为2.5%~5%,占地43 hm2,为太平山用地面积的21.21%;(2)海拔在30~70 m的区域,地形坡度较小,约为6%~20%,占地86 hm2,为太平山用地面积的42.40%;(3)海拔在70 m以上的山地,地形坡度为25%~50%,占地74 hm2,占太平山用地面积的36.39%。

1.1.2 气候 太平山公园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内,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因受海洋气团控制,4~9月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多雨,10月~次年3月受大陆气团控制,使海洋对本地区影响减弱而盛行西北季风,气候干冷少雨雪。根据青岛气象台1898~1975年统计资料,青岛市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温度36.2℃,最低温度零下16.4℃;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0℃的天数年平均14 d;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不低于零下1.2℃;年平均霜日46 d,年平均结冰日82 d;冻土深度一般在10~20 cm左右,最深为30 cm。

年平均降水量为702.4 mm,其中70%集中在6~7月份。年平均降雨日81.9 d,年平均降雪日为10 d。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南,年平均风速为5.3 m/s,瞬时最大风速曾达44.2 m/s。年平均总云量5.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476.7 h,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蒸发量为1 472.6 mm,年平均有浓雾(能见度1 000 m)48.6 d,轻雾52.9 d。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大风、台风、干旱、海雾、雷击。

1.1.3 水文 青岛市是缺水地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储水层有第四纪地层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但因第四纪地层深度不大,一般厚度不足15 m,河流又为宽浅的季节性河流,很少补给地下水,故地下水储量不丰富。但在规划区内山脚处,地下水位较高,因而可以采用打井取水的办法解决太平山公园的用水,而且规划区内沟壑峡谷较多,具备了形成水景的自然条件。目前由这种地形自然形成的小水面已有4个,其中最大的小西湖水面有0.67 hm2左右,这些水体共同的特征是水面太小,地势平缓没有流动性,景观价值很低,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

1.1.4 土壤 太平山地区多为棕壤,有中层黄坚土,薄心黄泽土,无不良反应,p H值在6.3~6.8之间。山丘顶部一般有薄层残积物零星覆盖;山坡有残积、坡积亚沙土、亚粘土分布。规划区内在海拔100 m以下为优质微酸性土壤,海拔100 m以上部分土壤较贫瘠,裸露岩石多。

1.1.5 植被 太平山由四个不同性质、不同历史背景的公园组成,植被总体来说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分布不均衡,其中中山公园植物景观已基本形成,多数骨干乔木有50~90年的树龄,而且树种丰富,全园树种达285种,其中乔木166种;以中山公园樱花最为著名,以公园内樱花路(长705 m,两侧共有纯种单瓣樱花170株)为主,素有“东瀛花海”之称,仅中山公园园内现有樱花2 000余株,其它榉树、雪松、银杏、紫薇、黑松等特色树种长势好、数量大。其他三园植被相对单调,尤其是山腰至山头部分的次生林,以刺槐、黑松和壳斗科植物为主,缺乏植物搭配。

2 设计构想

中山公园植被资源丰富,现状绿化覆盖率较高,地形高低起伏,有山顶、山脊、缓坡、低地等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水体资源丰富,山石、遗迹等资源比较多。南侧有会前村遗址,太平山东西两侧山头的一战战场遗迹、纪念性园林、寺庙园林(湛山寺),欧式风格的历史建筑以及简洁的现代建筑。

由于建园时间较早,以及早期建园时规划不足,造成中山公园现状特色不明显,交通以及设施系统不完善、水系分散、植物色彩单一等限制公园进一步发展。为打造公园特色,提升公园品味,提出“一轴一带五区”的景观设计理念。其中一轴为公园传统文化主题轴-中山史话,一带为城市登高观景带-太平揽胜,五区分别为历史人文区-京山怀古、植物文化区-东园花海、动物游乐区-秀掩禽鸣、文化休闲区-福享太平、生态山林区-山林映秀。

2.1 一轴

公园传统文化主题轴,公园传统的南北景观轴线,以公园发展为主题,讲述公园的发展史,结合现有樱花大道重点打造“东园观樱”主题。以“东园观樱”为主题,将现有樱花大道向北延伸,形成一轴;同时围绕公园环路种植,形成一环,扩展樱花大道;园区中心规划“樱花”主题广场,打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主轴线与充满活力的主题空间。

2.2 一带

城市登高观景带,突出登山望景的旅游特色,打造“太平揽胜”的品牌;因地制宜设置登山步道,开辟观光平台,使之成为游客游览、赏夜的新去处;在观景点推介“青岛十景”,使之成为城市旅游品牌的宣传载体。

2.3 五区

2.3.1 历史人文区 展示一战军事遗迹、城市人文历史,怀古观今的特色园区;包括现在的青岛山公园与青岛名人雕塑园。

2.3.2 植物文化区 依托“青岛十景”之一-“东园花海”,将汇泉北广场、中山公园、植物园连成一片,打造以植物观赏为特色、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东园花海”主题区。包括汇泉北广场、“中山公园”传统景区和东部重点改造区三大部分。

2.3.3 动物游乐区 原动物园遗址的保留与再利用、打造集动物科普、儿童娱乐、休闲游憩为一体的休闲活动区。结合动物园迁址规划,远期迁出大型猛兽食肉类动物,拆除或改造动物笼舍,保留和发展儿童喜闻乐见的小型动物观赏区,以室外放养、圈养的形式展示飞禽、灵长类和小型食草类动物。

2.3.4 文化休闲区 该区域与城市居住区紧密相连,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区,是城市生活的展示窗口。

2.3.5 特殊人文景区 包括湛山寺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主要对其进行保护,相互借景,相互融合。电视塔观光区:重新整合周围区域,满足游客活动需求。在原“钟亭”基址上重建一个重檐仿古亭,开辟观景平台。

3 绿化规划

(1)注重植物科普功能,展示“植物百科”的特色文化;

(2)打造植物主题的景区及道路;

(3)通过对植物季相、色相的分析,适当调整园区植物配置,真正实现花开不断的“东园花海”的景象,打造“春之花海”、“烂漫夏花”、“层林尽染”、“傲霜斗雪”的四季景观。

4 水系规划

(1)梳理“水线”,保护现状水体资源,扩大、沟通水系,使湖溪相连,形成动水、活水,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净化水质。

(2)结合地形建造高位蓄水池,建设满足消防、生产、造景功能的水循环体系。

(3)处理水系泊岸,设置自然山石,栽植水生植物,营造怡人的流水景观。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作为新时代的滨海大型公园,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和娱乐场所,更肩负着提升青岛城市品位、展示现代园林规划的重要舞台。相信青岛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花海樱花
花海
赏樱花
美丽的中山公园
花海
樱花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樱花站
花海嬉戏
徜徉花海
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