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川西丘陵山区玉米持续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2010-08-15 00:51王小春杨文钰雍太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丘陵川西单产

□王小春 杨文钰 雍太文

一、技术背景

川西丘陵山区是我省玉米的主产区之一,玉米产量的提高对促进我省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新品种的不断更换、种植技术的改进与示范推广,该区玉米单产有所提高,但年际间变幅较大,稳产性差,制约该区玉米持续丰产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玉米单产的稳定提高。川西丘陵山区玉米生长早期温度低,影响播种期,后期阴雨绵绵,导致授粉结实下降。气候异常年份,玉米果穗霉烂现象严重;②土壤瘠薄,保水保肥力差,坡度大,冲刷严重,使玉米种植条件不断恶化,影响产量持续提高;③技术集成配套性差,生产管理粗放,随意性大,导致该区产量停止不前。针对以上问题,逐步研究形成以少免耕秸秆覆盖为基础,以适时播种、增密、化控降高防倒为核心内容的川西丘陵山区玉米持续丰产的栽培模式,以充分挖掘该区玉米生产潜力,提高该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二、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

1.核心技术 该技术体系是以少免耕秸秆覆盖为基础,即小麦、大豆免耕秸秆覆盖,玉米翻耕窝播,第二年微区轮作,减少耕作面积和次数,防止水土流失,小麦秸秆直接返田,玉米堆沤一季后返田,培肥地力。

(1)适时播种,调节熟期 选择中熟品种,3 月底播种,比该区常年播种时间提前10 天左右。这个时期该区的地温基本稳定在10℃以上,能满足玉米生长之需。收获期为8 月10 日前,阴雨天气还未到,玉米收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2)增密、化控降高防倒 传统种植习惯以降低密度来防倒,制约了产量提高。该技术体系研究提出该区合理密度为:中间型品种密度可提高到3500株/ 亩以上,稀植型品种控制在3200株/ 亩。为培育壮苗,用20~40mg/kg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在大喇叭口末期(即喷药后5~7 天抽雄)喷施玉米健壮素,降高防倒。

2.配套技术

(1)耐瘠高产品种选用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川单29、川单428、中单808、隆单8号等耐瘠高产品种。

(2)规范间套技术 小麦套作玉米以“双三0”开厢模式为好。玉米播栽2行,错窝;大豆插种2~3 行。

(3)平衡施肥,分次施用,重施攻苞肥 该区玉米生产地坡度大,冲刷严重,保肥力差。在肥料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一要做到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为2∶1∶2,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二要做到分次施用,重施攻苞肥。深施底肥,磷钾肥作底肥,氮肥用量占总施氮肥量的30%~40%;苗肥早追,亩用尿素5kg 左右对清粪水施用,另可亩加20~30kg 磷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穗肥,亩用尿素25~35kg 左右,对清粪水施用。

(4)病虫害综合高效防治 川西丘陵山区玉米生长后期雨量多,田间湿度大,常诱发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发病严重年份,玉米减少达50%以上,危害性较大。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田间感病植株,二是用65%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从抽雄开始,每隔7 天左右喷施,连续2~3 次。对纹枯病较重地块,应注意将药液喷到雌穗及以下的茎秆上,以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三、实施效果

该模式2007 年在天全县仁义乡示范,最高产量达到了532.52kg/ 亩,比当地平均产量高出166.75kg/ 亩。示范区的平均单产为458.58kg/ 亩,比当地的平均亩产量高出92.81kg,增产25.37%。2008 年在雅安市雨城区建立示范片,选用适宜山区生产的耐瘠高产品种正红311、隆单8号、川单29、川单428,采用本套技术模式,最高产量达到587kg/亩,核心示范片平均单产达525kg/ 亩,比当地的平均亩产量高出175kg,增产50%;大面积示范区玉米单产为485kg/亩,比当地的平均亩产量高出135kg,增产38.57%。表明该技术模式在川西丘陵山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四、适宜区域

适宜在川西丘陵山区大面积推广。预计近5 年内累计可推广100万亩,新增玉米籽粒5000万kg,新增经济效益7500万元。?

猜你喜欢
丘陵川西单产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岁月尽川西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胡丘陵《栽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