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四川省生物饲料发展和实施方略

2010-08-15 00:51:29□屈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菜籽饲料生物

□屈 东

一、我省饲料工业现状与行业动态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2008年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059亿t,浓缩料2 531万t,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46万t。四川饲料工业发展迅速,年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饲料总产量连续登上400 万 t、500 万 t、600 万 t新台阶,2008年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 652.19万t,其中猪饲料达到307.97万t,占47.2%;禽料 266.96万 t,占 41%;水产饲料 60.46万 t,占 9.3%;反刍动物饲料 6.8万 t,占1%。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四川地区规模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迅猛,伴随四川饲料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特点:①饲料产量由单纯的数量上的扩张向稳步提高质量方向发展;②产业构成由单一型饲料企业向农牧产业链有机衔接和种养加工一体化方向发展;③饲料产品种类由一般化向名牌化、系列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④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重点应用,成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核心法宝;⑤市场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和水平日益完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四川省的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四川饲料工业需要的原料大量依赖外省,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90%和玉米等能量饲料原料的70%都是依赖外部供给,这就严重制约了我省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合理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我省独有的特色饲料资源成为我们目前饲料业界关注的重点课题。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已成为世界饲料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省生物饲料的开发也提上了日程。所谓生物饲料,是基于生物反应器工程和现代饲料营养技术理论,应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和代谢途径工程技术,针对不同饲料原料进行发酵调制,生产的具有高酶活性、富含大量促进生长的活性营养因子和抗病因子的生态饲料。目前涉足市场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1.利用微生物处理大宗饲料原料如发酵豆粕、菜籽粕可改善原料的理化性状,消除抗营养因子,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及营养价值;解毒、脱毒,积累有益物质等,这一类包括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的青贮饲料,粗饲料发酵,担子菌发酵,粪便发酵,屠宰残渣发酵,饼粕脱毒等。利用红薯、马铃薯等作物通过厌氧发酵生产的半液态生物料也属于此范畴。

2.利用广泛存在的废弃物、矿物、纤维素和糖类资源如糖蜜生产菌体蛋白

如饲料酵母、石油酵母;利用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我省金堂县用食用菌栽培后的废弃物菌糠,通过固态发酵生产的生物菌糠饲料就是一个例子。

3.利用微生物本身及其有益产物作饲料添加剂 如发酵生产抗生素等药物,维生素、氨基酸、酶、微生物促长剂和各种微生态制剂。而药物、维生素、氨基酸和纯酶类一般不称为微生物饲料。

我省具有丰富的红薯和油菜籽资源,2009年我省的菜籽播种面积达到了1 401万亩,油菜籽产量达到了170万t的历史高峰,菜籽粕(饼)产量达近10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而红薯的播种面积达也达到了1 40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1 716万t,占全世界的16%。其中60%被用作饲料,有10%左右由于处理不当出现霉烂被浪费掉。同时,由于这些粮油作物中含有硫甙、单宁和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这些原料在饲料生产中的用量,也影响了其在饲料中的营养功用。

二、科研动态与应用

现在许多科研部门和饲料科技型企业已经应用生物技术在新饲料资源开发中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而生物饲料的应用在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上更是彰显出它的独有效果。例如含有抗菌肽的发酵产品可以杜绝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有的产品已经在具体应用之中,如发酵豆粕、生物菜籽蛋白、平衡蛋白等等产品。下面谈谈其中的一些具体典范:

1.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饲料所(以下简称饲料所)承担的四川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饲料(优质生物菜籽蛋白饲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结合优化生产工艺条件进行菌种筛选,应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针对去除硫甙和提高菜籽粕蛋白营养水平开发出蛋白吸收利用率高、适口性好的生物菜籽蛋白饲料。实践证明产品的硫甙降解效果、蛋白质品质性状改善和生产经济性均比较理想,硫甙去除率达70%。在饲料中可以替代30%~40%的豆粕饲喂畜禽,创造了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蛋白饲料资源的新路。

2.由饲料所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利用系统分析与模型工具开发东南亚小农户农牧生产系统饲养策略

开发了利用红薯半液态发酵制作的生物饲料,在我省安岳、梓潼和青白江等地进行生猪规模示范饲养实验,取得了猪只生长快、抗病力强、节约饲料等可喜的初步效果和进展。实践证明,开发以红薯为饲料主要原料的高效生物饲料在我省具有广阔的前景。

3.由饲料所与四川大学合作承担的成都市科技攻关项目——生物菌糠饲料(中试生产)的研究开发 利用我省金堂县食用菌栽培废弃物菌糠,通过二次固态发酵生产的菌糠生物饲料,可以替代麦麸和部分玉米在饲料中应用。在肉兔、肉羊和生猪饲养实验中取得了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饲料适口性的效果。既解决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同时也节约了饲料粮的资源。我省金堂县为全国第二大食用菌栽培县,每年产生菌糠约20万t,通过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必然会创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三、当前任务与目标

当然,目前我省生物饲料的开发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方略,与同行共同探讨。

1.目前生产生物饲料的专用微生物菌种的开发和使用规范存在问题 包括菌种使用比较混乱,菌种的安全性、有效性鉴定和科学使用是主要问题。因此,建立规范菌种库和筛选有重点和针对性的优质高效菌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2.对于不同发酵底物和生产目的的生产工艺和环境控制规程问题 表现为发酵生产工艺粗放,对发酵终端及过程控制不精确,对于产品的质量评判不科学。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变微生物工程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应用的基础科研项目投入不足的现状。研究建立针对不同发酵底物和生产目的的降解数据库和代谢产物数据库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同时,应建立生物饲料安全评价体系,包括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两套体系进行跟踪评价。

3.建立我省生物饲料产品标准控制体系和性能测定 目前各种发酵剂产品和微生态制剂产品充斥市场,产品的质量和效果也参差不齐。如对于产品的有效菌活性和含量,养殖户和饲料生产企业没有一个质量标准作为评判。因此,建立我省生物饲料标准控制体系势在必行,其中包括质量检测中心的建立、监管技术体系完善、性能有效性评定中心建设和人才库建立,都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4.对于本地饲料资源整合和统一开发力度要加强 我省的饲料工业用蛋白和能量饲料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利用微生物工程等生物技术对本地优势饲料原料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生产适合本地养殖业生产利用的优势生物饲料,是目前科研生产的主要目标。加强对本地饲料资源的整合和统筹开发,特别是筛选针对以菜籽粕蛋白饲料和红薯等优势资源去除抗营养因子和提高营养利用率的专用工程菌及适合发酵工艺,建立适合生产推广的发酵工艺标准体系和生物饲料产业集群,是当前四川生物饲料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技术体系的建立和运用,四川的饲料工业和畜牧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会更有保障,伴随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省的饲料工业必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猜你喜欢
菜籽饲料生物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CHINA TODAY(2022年4期)2022-11-22 12:43:48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36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粤海饲料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春天时蔬菜籽头
花卉(2021年17期)2021-09-15 08:51:16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高蛋白菜籽粕对成长猪只有益
北方牧业(2016年6期)2016-12-17 1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