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林宝,向洪斌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 68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诊断明确,均符合神经内科学关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无多发性硬化及延髓空洞,无脑内肿瘤及牙髓炎、龋齿等,年龄 45~60岁。其中以单侧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为临床表现的占 89.8%。病情严重的具有上述特点外还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伴面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和流泪等症状的占 11.2%。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4例中,男8例,女 26例,其中重症 5例;对照组 34例中,男 11例,女23例,其中重症 3例。两组患者均有多年间断口服哌咪清及甾体类镇痛药物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史,且疗效均欠佳,病情短期内反复发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卡马西平 0.1g口服,3次/d,渐加量至 0.2g,3次/d。头痛宁胶囊 (由天麻、土茯苓、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组成,国药准字 Z20026851),3粒口服3次 /d,维生素 B121000μg肌肉注射 3次 /周。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 0.1g口服,3次 /d,渐加量至 0.2g,3次 /d。维生素B121000μg肌肉注射 3次 /周,疗程均为 6周,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及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治愈情况。口角牵向患侧,伴面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和流泪等症状缓解情况及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2]。疼痛强度参照 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I级:不痛;Ⅱ级:轻疼痛,但不影响活动;Ⅲ级:中度疼痛,但不停止活动;IV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临床痊愈: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疼痛强度减轻 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 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 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 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缓解 32例,1例重症患者病情有反复发作情况,行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治疗后缓解。其中 28例于治疗后 4周症状缓解,治愈率为 94.12%。随访 1年无复发患者。对照组缓解 20例,重症 3例无缓解,行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封闭治疗,2例感患侧面部麻木。其中4周后缓解 12例,治愈率为 58.82%。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多为上腹部饱胀不适,停药后消失。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皆为单侧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至 1~2min,突发突止,无预兆。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病情发作间歇期多正常,但易反复发做,多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少数患者较为严重,可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伴面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和流泪等[3]。三叉神经痛发作一般无明显诱因,多可由轻触鼻翼、颊部和舌部诱发。故而常于洗脸、刷牙、及咀嚼和讲话打呵欠时发作,以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表现面色憔悴和情绪低落。严重患者可有昼夜发作,夜不能寐而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免疫介导、病毒感染或损伤等有关。在对照组单用卡马西平、维生素 B12镇静、营养神经治疗效果明显差于治疗组,说明头痛宁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有明显效果。头痛宁胶囊是由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防风、全蝎、当归六味药材组成的中成药,主药天麻含有天麻素等 10余种活性成分,3种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及 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 (其中天门科长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人体不能合成)对神经、肝脏有很强的营养、保护作用;全蝎含蝎毒多肽,为小分子形式,且活性极强,能刺激血脑屏障开放,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痛的调控位点,有效止痛。天麻、土茯苓、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等中药成分,具有熄风涤痰,逐瘀止痛等功效,能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细胞功能,有较强的镇静、镇痛等作用。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消除具有治疗周期短,复发几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依从性较好等特点。适应于基础治疗,容易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1 王维治.神经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 武百山,马玲,李俊,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