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娜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蚌埠 233100)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和控制
郭伟娜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蚌埠 233100)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G)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病原体,主要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CRD)。MG主要感染鸡和火鸡,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上所有养禽的国家,而且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传播。该病传播迅速,一旦该病进入鸡场,则在鸡场中长期蔓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很难清除[1]。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流浆液性鼻液,常见有眶下窦炎、气囊炎等。MG感染在国内禽群中相当普遍,感染后鸡死亡率一般很低,主要表现为产蛋率、孵化率的降低和肉鸡胴体品质降低,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程序也额外增加了成本,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鸡群中支原体感染已经很普遍,乌鲁木齐市鸡群的感染率已高达66.92%[2],广西MG的感染率高达50%[3]。MG感染的流行具有以下特征[4]:(1)只有一种抗原类型;(2)毒力具有变异性和亲嗜性;(3)离开宿主暴露到野外环境,仅能存活很短的几天时间;(4)抵抗力较弱,一般的消毒剂即能杀灭,但近来出现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株;(5)带菌时间较长,可超过10个月,个别禽只可能终身带菌。
本病在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并在一定的诱因下发病。但以3~8周龄的鸡最易感染,特别是在呼吸道病多发的冬春季节多发。MG单独感染时,会造成慢性的呼吸道症状,对鸡生殖系统和鸡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据国外报道,由MG感染鸡群引起的直接损失是:胚胎死亡率5%~20% ,雏鸡死亡率5%~10%,缓慢生长增重减少8%~25%,胴体废弃率5%~10%,产蛋减少8%~20%。仅鸡毒支原体感染造成的损失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造成生产性能下降的原因较多,而且,有些因素造成的损失比鸡毒支原体要大的多。本病易继发、并发感染,常与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并发或继发感染,导致呼吸道症状加剧,使死亡率增高。发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通常很大,死亡率为10%~30%。这主要是由于鸡毒支原体附着在呼吸道粘膜表面生活,给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伤害,使上皮细胞保护层被破坏,给各种病原体顺利地进入机体内打开了通道,增加了病原体的感染机会和感染量,也就使得继发病随之而来。
本病可通过接触传染和经蛋传染,可经过带菌鸡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支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病鸡所产的蛋含有病原体,带菌蛋孵出的雏鸡带有病原体,可成为传染源。由于垂直传播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MG的净化必须集中在大型原种和其它种鸡群。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多变、寒冷的秋冬季节易发。另外,鸡群饲养方式改变、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潮湿、通风不良、粪便堆积、氨气浓度大、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潜在支原体的鸡群进行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活苗的免疫)等因素刺激鸡的上呼吸道粘膜,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
多年来许多国家对MG感染的防制非常重视,用疫苗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由支原体引发的呼吸道病和继发感染,以及非典型传染病是见到最多的问题,尤其在商品肉鸡中。要控制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支原体的免疫和综合控制,首先要做好种鸡的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支原体的垂直传播,给雏鸡早期控制呼吸道病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无感染的鸡群中选购具有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对种鸡群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鸡,以防止垂直传染。为切断MG蛋内传播,通过注射或利用温度和压力差浸蛋使抗生素进入蛋内,而使MG的带菌率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经蛋传播的可能性。浸蛋有时会影响孵化率,有时也可能出现细菌的污染,然而,用抗生素注射或浸蛋法可以获得一个足够数量的无MG鸡群,并作为核心群为养禽业提供一个更大的清洁后备鸡群。另一种降低蛋内传播的方法是在一个加压空气的孵化器内加温,使内部温度达46.1℃,保持12~14h,这样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是相当成功的,虽然会造成部分孵化率的降低。
在现代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疫苗免疫成为控制鸡毒支原体病的重要手段。MG灭活疫苗的应用,Sasipreeyajan等(1985)报道[5],连续使用油乳剂灭活苗可以达到MG的净化。但也有研究表明灭活苗可起到阻断经蛋传递的作用,但不能清除鸡体内的MG野毒,只能使感染时的症状减轻,而不能阻止野毒的感染[6]。目前鸡毒支原体菌苗有弱毒苗(如F36株、F株、TS-11株)和灭活苗两种。支原体活苗适用于早期免疫,在野毒感染之前建立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后,疫苗毒会定植于呼吸道和气囊上,不断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巨部免疫,保护呼吸道和气囊粘膜的完整性。而鸡群发病后再用活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采用药物治疗也是控制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一种重要措施。对MG有效的药物种类较多,如泰乐菌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由于MG经常与其它病原并发感染,所以应该选用对各种细菌都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在进化选择压力的影响下,已产生了不少耐药菌株,为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预先做药敏试验,争取选用给药方便、敏感性强、易吸收、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和消除半衰期长的药物[7],而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要采用多种药物轮换或联合用药。然而,不同研究者得到的药敏结果不完全一致,造成差异的原因较多,如试验方法、接种物浓度、培养条件、观察结果时间、确定标准等,尤其是菌株的不同,均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所以,各地不同的养殖场要对分离的支原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来筛选敏感高效的药物。
另外,还必须做好其它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加强综合的防制措施:淘汰阳性鸡,建立无病鸡群;重视饲养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栏舍经彻底消毒后空置7d;饲喂全价日粮,平时注重维生素A的添加,以增强免疫力;改善鸡舍通风条件,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除粪便,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和有害菌;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支原体的彻底控制必须是综合的控制方案,要做到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机体的体质,认真规范的隔离消毒措施,有限度合理的药物控制,加上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鸡舍或卫生因素和管理系统的改善,可降低MG感染鸡群的可能性。所以,MG的有效控制应以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为基础。原种鸡群应该进行MG的净化,其它代次鸡群应接种疫苗结合使用药物来控制,但必须注意药物残留的问题[8]。种鸡场和蛋鸡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免疫程序。综合来看,在MG感染的控制方面,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1)建立物理和生化防护网,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2)在种鸡场进行血清学检测,淘汰阳性鸡,初步建立无MG感染繁育群;(3)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药物和疫苗协同利用的方式,减少MG感染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治该病是当前养禽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Marois C, Dufour-Gesbert F, Kempf I.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Avian Path, 2002, 31(2): 163-168.
[2]牛建强,王正党,叶志远,等.鸡源霉形体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2):23-24.
[3]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广西鸡毒霉形体血清学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1990,13(1):22-24.
[4]毕丁仁.霉形体病鸡群带菌持续时间[J].中国兽医杂志,1986,(3):30.
[5] Sasipreeyajan J, Halvorson D A, Newman J A. Bacterin to control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 chickens. Avian Dis, 1985, 29: 1256-1259.
[6]傅先强.控制鸡霉形体病的新思路[J].中国家禽,2000,22(8):5-6.
[7] 宁宜宝.动物支原体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1999,33(1):45-48.
[8]徐仕忠,王俊平,芦德永.鸡毒支原体病控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方面[J].中国家禽,2008,30(5):38-40.
S852.62
A
1007-1733(2010)05-0080-02
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资助项目(ZRC2008217)
2010–01–23)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