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场在新形势下加强原蚕区建设的做法

2010-08-15 00:43李树林
四川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蚕室

李树林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苏稽 6140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有蚕种场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比例不断下降,原蚕区收茧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由于原蚕区分散在农村、点多面广、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养蚕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消毒难以彻底,微粒子病对原蚕区的生产安全影响相当突出,轻者造成减产,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重者全军覆没,给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原蚕区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十分重要。近几年,我场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原区建设,控制微粒子病,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

1 加强原蚕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对微粒子病的重点防治,是加强原蚕区建设的中心。微粒子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且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可以互相传染。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要阻断食下传染,就要消灭病原。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消毒的难易和病原的杀灭程度。所以加强原蚕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1.1 有效和合理规划、发展、改造原蚕区,提升原蚕区基础设施硬件质量水平

结合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农业产业区划调整,实现蚕桑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原蚕区蚕桑支柱产业。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历史机遇,狠抓原蚕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新建专用蚕房、小蚕共育室、专用贮桑室;新建消毒池、蚕沙处理池和能源沼气池;硬化、绿化、美化蚕室周围环境,把蚕区建设成为养蚕基础设施完善,消毒防病设施配套,蚕沙处理流程规范,环境卫生优美整洁,养蚕效益显著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1.2 创新机制,培育典型,扶持蚕桑专业大户

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的新政策,采取租赁、入股、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把原蚕区零散、不集中、不成规模的蚕桑资源有效整合,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原蚕区蚕桑生产百亩块、千亩片、万亩带相连的生产新格局。把千家万户栽桑养蚕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建设成为以蚕桑专业大户为主体、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上来。实施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提高蚕桑收入占蚕农家总收入的比量,提高蚕农栽养蚕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实现蚕桑产业化。

1.3 组织技术培训

有效合理组织原蚕区蚕农技术培训,提高栽桑养蚕的技术水平,实现知识更新,为原蚕区建设和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提供智力支持。

1.4 探索扶持机制

探索原蚕区建设和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资金供给和补助奖励机制,积极扶持蚕桑专业大户,采取弃弱扶强,奖优罚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原蚕区建设示范的刀刃上。

2 严格技术措施,杜绝微粒子病原的交叉传染

2.1 原蚕区桑园及周边环境消毒

2.1.1 加强原蚕区周边环境消毒。不少野外昆虫、也是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源,因此净化原蚕区周边环境,切断野外昆虫对桑叶的污染途径。

首先建立原蚕区桑园及周边环境野外昆虫发生、发展、预测、预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其次根据昆虫疫情和生长发育规律,及时采取农药毒杀,束草及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等形式,净化原蚕区桑园周边环境。

2.1.2 加强原蚕区桑园消毒,阻断桑树病虫对桑叶的污染。家蚕微粒子与野蚕、桑毛虫、桑蟥、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桑姬叶卷蛾等桑叶害虫都能互相传染,加强桑园治虫可有效防止昆虫对桑叶的污染,减少微粒子病的发病几率。

①冬季原蚕区桑园桑树剪伐形式,采取清园、刷白干等措施,杀死昆虫越冬虫卵。②春、夏、秋季根据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药杀,规范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有效控制桑园病虫害的发生。目前,我场原蚕区桑树大多以四边桑为主,但成片桑园面积正逐年增加。

2.2 加强原蚕区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消毒,净化养蚕环境

蚕室、蚕具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蚕体,蚕具又与周边环境接触,因此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消毒的彻底与否,是防止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关键。

2.2.1 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采取物理消和化学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扫、铲、刮、刷、洗、晒、消、熏、蒸。先室内,后室外,先物理消后化学消。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精心组织、精心计划,不折不扣地将消毒措施落到实处。在蚕前消毒上我场采取以原蚕生产作业组为单位,由场内统一采购消毒药物,统一组织消毒机具,统一配兑消毒药物,统一组织人员对蚕农逐家农户消毒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保证了消毒药物的有效含量,又提高了消毒效果和消毒质量。

2.2.2 蚕期中的消毒,我们至始至终贯彻了一个“严”字,阻断微粒子病原在饲育期的传播。在整个养蚕生产过程中,除了严格贯彻 “换鞋入催青室、蚕室、小蚕共育室、储桑室,坚持选蚕前后洗手、调桑给桑前洗手”,蚕室内、外用具严格分开,采桑用具与除沙用具严格分开等措施外,我们还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①蚕室储桑室每天早晚用1%~1.5%的漂白粉澄清液拖地板;②每龄对蚕箔、给桑架等蚕具浸消一次;③蚕室周围环境每龄用 1%漂白粉消毒一次;每次除沙后用 1%漂白粉澄清液拖地板。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无毒的养蚕环境。

2.2.3 养蚕结束上蔟采茧完毕,将所有蚕具放回蚕室内,用 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然后再按蚕前消毒的步骤进行。

3 建立预知检查制度,为防微提供可靠依据

3.1 蚕前预知检查

消毒前,我们对蚕农的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采取普遍抽样检查,了解病毒分布范围和密度,也便有的放矢。每个农户抽样数量不少于 20个点,对可能存在病毒的地方,采取重点抽查。消毒后再全部抽样送检,检查合格后,才允许养蚕。

3.2 原种的补正检查和预知检查

搞好原种的补正检查和预知检查,是防治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重点。原种在进入催青室之前分品种在每个批次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原种提前催青孵化检查,并抽取死卵、弱小卵、不良卵进行预知检查,一旦发现病毒予以淘汰。原种收蚁后,对每张原种的苗蚁、尾蚁、死卵、不孵化卵,按原种编号分别对应查检,从源头上阻断胚种传染。

3.3 饲育期预知检查

重点检查各龄迟眠蚕、早起蚕、迟起蚕、弱小蚕、病死蚕。共育室二眠预知检查完毕,合格的饲育区才允许分发蚕农饲养。1~3龄饲育期预知检查,可以进一步检查出原种预知检查未检出的胚种传染源,4~5龄饲育期可检查出饲育期因食下传染而感染的蚕体。这样,通过饲育期预知检查,对有效阻断食下传染,为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3.4 上蔟后及制种期的预知检查

采茧后对蔟中落蔟蚕、不结茧蚕、蔟中死蚕、薄皮茧按饲育区号送检。在削茧鉴蛹期间,对死蛹、病态蛹、半脱皮蛹送检,在种期,对苗蛾、尾蛾、卷翅蛾、病态蛾送检。根据生产实践,苗蛾检出病毒几率较高。

4 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技术操作规范,防止人为带毒传染

饲育期是防治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关键和重点。虽然经蚕前消毒,原种预知检查等措施,使微粒子病在可控范围和可知视野中消灭,但在较长的饲育期中,造成食下传染的机会很多,思想稍一麻痹,技术措施贯彻稍一放松,就可能给微粒子病传播留下可乘之机。因此,抓好原蚕饲育期管理,既可增强蚕儿体质,又对微粒子病原传播竖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4.1 坚持桑叶全程浸消,阻断 “病从口入”的途径

经过我场多年的实践证明,全面贯彻落实桑叶浸渍消毒,是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也是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贯彻的主要措施。

4.2 坚持小蚕共育,减少微粒子病感染机会,提高原蚕区蚕种生产安全系数

小蚕共育不仅使小蚕的健康性、整齐度、抗病力大为提高,更是创造了一个可控可防的消毒、养蚕环境,减少了蚕体在农户分散饲育的时间,为整个饲育期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4.3 狠抓饲育期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原蚕区蚕种生产规范有序地进行

4.3.1 坚持分区收蚁,分区饲育、分户制种。

4.3.2 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

4.3.3 适时提青分批,淘汰迟眠蚕、弱小蚕。

4.3.4 严格技术操作规程、规范饲养操作程序;防止人为带毒传染。

4.3.5 淘汰的病死、弱小蚕,要挖坑深埋,不能随意乱丢和饲养家禽家畜。

4.3.6 做好蚕沙处理,防止蚕沙乱堆乱放,污染饲养区环境,造成病扩散。蚕室除沙时,要用专用除沙袋装运蚕沙。蚕沙要在蚕沙池密闭发酵半年以上,才能作田间肥料施用,或将蚕沙作沼气池原料,制造沼气。

4.4 建立原蚕区种茧育安全生产外围区,避免种丝茧混养

原蚕区种茧育是以生产合格、繁育优质蚕种为目的,丝茧育是以生产优质缫丝茧为目的,所以种茧育比丝茧育的饲养技术和防微要求要高。建立原蚕区种茧育安全外围区,对于有效阻断微粒子病原传播十分重要。

4.4.1 在原蚕饲育区和相邻村社,发放由种场逐张镜检的无毒种,避免因饲养丝茧微粒子病原传染原蚕区。

4.4.2 在原蚕饲养区内,避免种茧丝茧混养,坚决禁止在同一蚕室内种、丝茧混养。

4.4.3 原蚕饲育区内,管理好家禽家畜饲养,避免家禽家畜散养传播病原。

5 落实原蚕区种茧育生产责任制

充分调动生产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落实贯彻防微技术操作规程,在 “落实”二字上下功夫,把 “防微”的功课做够、做足。

5.1 签订防微书

每个原蚕饲育区技术员,在蚕期开始前,都要编制原蚕饲育区消毒步骤及规程、原蚕饲育技术贯彻实施要点、微粒子病毒防控措施实施细则。对技术人员在整个蚕期所要做的防微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和具体化,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个个目标明确。为防微取得实质效果奠定了基础。

5.2 强化原蚕区生产责任制,防微成效与工资奖金挂钩

原蚕作业组当季生产无毒种,每张奖励 0.50元,生产合格蚕种奖励 0.10元/张。如果有超毒种每张惩 0.20元。这样,防微的效果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调动和提高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防微积极性。

5.3 防微与原蚕区种茧价格挂钩

原蚕区种茧育生产,防微成效与蚕农关系密切。为调动蚕农积极参与防微行动,变原蚕区种茧育生产的被动防微为主动防微,消极防微为积极防微。蚕农当季生产种茧镜检无毒按正常价格收购,如镜检带毒不超毒每千克降低 2元收购,如毒率超标按丝茧处理。通过这样的措施,使蚕农防微的积极性提高了,蚕期中防微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变得容易和主动了。

原蚕区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环境,养蚕基础设施和栽桑养蚕的全过程。所谓综合防治,就是把杜绝胚种传染和阻断食下传染的综合措施贯穿于栽桑养蚕的全过程,环环紧扣,步步抓落实,防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就会前功尽弃。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各项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原蚕区微粒子病是可防可控的。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蚕室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沼气养蚕的技术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