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连 吴铃 向乾 石奇志 张雨娟 杨帆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宣汉县是马铃薯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总产量27万t左右,每年用种达3.8万t。因此,抓好马铃薯留种及贮藏期病害防治至关重要。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传统习惯上,马铃薯主产区的种薯来源主要是每年收获后偏小的薯块,来年播种时将其切块,这样虽然保证了薯块的质量,但切块时难免会人为将病原菌传播开来。因此,正确的留种方法一是在马铃薯种植园相应留出部分田块作为来年的种薯来源;二是种薯田部分加大种植密度至5000~7000窝/亩,生产出个体偏小但数量较多的薯块,达到使用健康种薯的目的;三是加强种薯田的栽培管理,做到高培土,并培土2次以上,以减少病菌与薯块接触的机率;四是种薯收获前2周至1个月之间进行一次药剂防治;五是若在种薯田发现细菌性病害,则病株周围直径2m以内的薯块不能作种薯使用。
种薯宜贮藏在通风较好、微光和干燥的地方,与大量商品薯分开,以避免贮藏期病害的发生。
1.病状类型 马铃薯种薯贮藏期会发生块茎腐烂,除因生育期所染各种块茎病害导致在贮藏发生软腐病外,尚有以下贮藏期病害:
(1)干腐病 马铃薯薯块变色下陷之病斑,逐渐扩大并干缩,薯皮形成同心圈状折叠,并生出白色、蓝色或粉红色的病菌孢子堆。同时,薯肉变为褐色,并有充满着菌丝的空隙。
(2)湿腐病 由软腐病细菌以及弱寄生芽孢杆菌等侵染引起,块茎外表正常,而薯肉内部变为褐色或黑色。
2.发病规律 多种镰刀菌和弱寄生细菌能从伤口侵入块茎。田间发生的各种块茎病亦有利于弱寄生菌的侵入。块茎水分多,贮藏窖通风不良,潮湿及高温环境,使块茎抵抗力降低,有利于干腐病、湿腐病发生。高温和缺氧使薯肉内部正常呼吸作用受阻碍而累积大量碳酸气,造成黑心病。
3.防治方法
(1)田间收获前注意排水,选择晴天收获。收获的块茎应充分晾干后再入窖。
(2)收获入窖时所有操作都要防止碰伤薯块。
(3)窖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和低温(2~5℃)。夏季贮藏要选择通风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