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动脉床的某一个血管发生了病变,常常合并其他血管床也发生明显病变。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指出,一项研究显示,230例冠心病华人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4.8%;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以神经系统疾患为首诊的颅外脑血管疾病 (ECCVD)的患者中冠心病的比例高达 76%,且有 34%的患者为 3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合并有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例达 36%,合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比例高达 33%。就此,记者采访了罗建方教授。
据罗建方教授介绍,在 ECCVD(双侧颅外颈动脉系统及椎动脉系统至少有一根血管狭窄≥50%)的患者中,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 ECCVD患者。在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的患者中,合并有冠心病的比例高达 79%~84%。外周血管疾病 (PAD)已经被 AHA/ACC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Wattanakit等研究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增加 PAD发生的风险。尽管下肢血管重建手术可以改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但其最终死因绝大多数是因为心、脑或肾血管事件而非下肢血管病变本身。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全面评估心、脑及肾脏动脉的病变尤为重要。肾动脉狭窄症状隐匿,临床中合并至少一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伴有冠心病、ECCVD、PVD的比例缺乏流行病学资料。但推测病变累及肾动脉时,其他血管床已存在病变的可能性很大。
罗教授进一步谈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科室管理模式的局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这类的全身性疾病缺乏整体管理,往往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大多数心血管医生往往只关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样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则只关注外周动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如何让各专业医生树立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全局观,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综合性的系统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看来,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及放射科等各专业医生,均具有诊断周围血管疾病的突出特长,如能把各专业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心血管专业医生应当担负起重要的职责,本着“立足心脏、关注全身”的全局观念,更多地关注冠心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的患者,与血管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科室携手共进,加强疾病的综合管理。
“动脉硬化疾病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针对病变本身的研究,而更应该从治疗体制和机制上,尤其是在观念上的转变方面加大力度。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与相关科室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利益着想,全面改善动脉硬化这类全身性疾病的治疗现状,让更多的患者获益。”采访结束时罗建方教授再次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