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风
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志愿献全血者,一次可献全血200~400m l,约占全身血容量的 5%~10%,在此情况下,机体可通过循环代偿,一般不出现低血容量症状。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献血者常出现头晕、虚弱、面色苍白、视听不清、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1]。这些反应持续时间虽不长,但有一定的危害,会给献血者带来不适与痛苦,如果救治不当也会影响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献血过程中一旦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就会加重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担忧,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开展。因此,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避免或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能够积极志愿的参加无偿献血具有重要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年1—12月我区自愿无偿献血者13501名,一次献血 200ml以上 8620名,占总献血者的65.24%,总献血量为 3980.9 L。其中不良反应表现有:面色苍白、自觉头晕、虚弱、视力模糊、听力不清、心慌不适、出冷汗、恶心呕吐、伴有短暂意识障碍、抽搐。
1.2 治疗方法 对出现不良反应者均采取停止采血,加强穿刺针眼护理,嘱其精神放松,原地不动或平卧休息等措施;发生短暂意识障碍或抽搐者,立即指压人中、合谷穴,让其平卧,下肢抬高 15°~20°,解开衣领及腰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嘱献血者安静、放松,必要时吸氧;伴有恶心呕吐者,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严重者应用镇静剂或针灸治疗。经以上处理,一般可在 5~10min恢复。反应好转后,一般原地休息 30~60min,并适当饮些糖水、牛奶等,无不适感觉后离去。
献血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无 1例出现后遗症,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多少无明显关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2.1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献血不良反应最重要的原因[3],且多为年轻的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对献血生理知识和献血过程不了解或了解不够,虽然是志愿献血,但在采血车这个既新鲜又陌生的环境下,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思想顾虑,如怕扎针时疼痛,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对自己缺少信心等。其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连锁反应。当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时,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出现晕厥;(2)恐针和恐血。表现尤为明显的是仅采少量血标本时即发生反应,或采血开始后看到其他献血者的穿刺情景和血袋发生晕厥;(3)持续性精神紧张。献血者从采血开始到采血结束一直处于较紧张状态,即使医护人员给予各种开导也未能使精神放松下来,致使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结束后引起不良反应。
2.2 工作或家务劳累或睡眠不足导致疲劳献血。此种情况的献血反应多发生在值班后和过路的献血者。
2.3 空腹献血 献血前要求不食油腻食物,而使部分人不进餐或饭后时间过长导致献血者空腹献血。
2.4 操作因素 (1)采血者穿刺操作不够熟练,穿刺时局部皮肤刺激引起强烈疼痛,致使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2)采血时止血带扎的过紧、拍打过重,使上肢局部毛细血管受损伤,造成皮下淤血、肿胀。
3.1 加强献血健康宣传教育 让人们了解献血常识和血液生理知识,了解无偿献血对救治患者的意义,消除对献血的恐惧心理。让人们了解按科学、规律、适量献血,不但无损健康,而且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增加年轻红细胞的比例,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机会,有益健康长寿。从而激起人们奉献爱心的热情和参加献血的勇气,使健康适龄的公民积极志愿的加入到无偿献血者行列,奉献爱心,献血救人[4]。
3.2 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优美雅致、整洁卫生的环境将使人感到舒适,精神较为紧张的献血者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有可能会精神放松。采血车内布置朴素、文雅、色调柔和,有良好的采光,尽量采用自然光,光照适度,避免阳光直射。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适时消毒、温度适宜 (20℃~25℃)。采血场内可播放优美的音乐,轻松愉快的采血气氛可减少献血者的焦虑,甚至可能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献血体位应方便舒适,让献血者感到亲切、安全、轻松,要有秩序地献血,防止拥挤、等候时间过长等。
3.3 采血前准备工作 到单位采血前派专人与其单位取得联系,合理安排采血,避免空腹、疲劳献血及大量献血者同一时间来献血,导致献血环境拥挤、等候时间过长。医生在体检时要把好关,严格执行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避免学生虚报年龄、体质量参加献血。可请献血者阅读献血宣传小册子,了解献血的一般知识,解除思想顾虑。耐心询问休息、饮食情况,对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和休息不好者应劝其改日再献血。对空腹者劝其吃些清淡食物并适量饮水后再献血。对改日献血者,嘱其献血前 1d晚上饮食不要过饱,要有足够的休息,献血当日清晨,不吃油腻食物,宜清淡饮食,献血前适当饮些糖水或温开水,保持冷静,情绪稳定,思想放松等。
3.4 采血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而且要有高超的穿刺技术,采血技术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血液的质量。采血技术熟练、操作顺利、穿刺成功率高,则献血者很少有甚至没有疼痛感,且血流通畅,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5 采血者应以轻松愉快的语言,主动和献血者亲切交谈,使他们充满信心,注意观察献血者有无精神不安,耐心询问有无不适,如发现献血者面色苍白、气促、出冷汗等要立即停止采血,及时正确的处理,防止反应进一步加重,并避免引起其他献血者的连锁反应。若一旦出现连锁反应现象应暂停采血,待连锁反应解除后再行采血。
3.6 指导献血者做好献血后自我防护,不仅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献血后在原地适当休息,不得急忙坐起,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暂时性脑缺血而引起献血后晕厥。对献血屡次发生晕厥者,应劝其不再献血。献血后适当饮些糖水、白开水或牛奶,待无不适感后再离去。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后的献血工作中要以热诚的心、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及舒适的献血环境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并针对献血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通过宣传、疏导、释疑、鼓励、安慰等心理护理,尽量避免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无偿献血者的痛苦,使无偿献血工作健康蓬勃发展。
1 胡宁,陈宝葵.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
3 高爱兰.采血护士言行对献血者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 [J].中围现代医生,2008,46(7):77.
4 夏永建.如何加强无偿献血护理服务质量 [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