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荣 王长武
(1.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局,淳安 311700;2.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淳安 311703)
淳安县位于浙西山区,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浙江省蚕茧生产大县、省蚕桑西进的重点县,全县现有桑园面积12.61万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每年剪伐桑枝条干物约3.6万吨,可生产规格为15×55(厘米)的菌袋4500万袋,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桑枝条是生产食用菌非常好的原材料,使用桑枝条替代硬杂木来生产食用菌,不仅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2006年淳安县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8万余袋,平均每袋获利2~3元,取得较好的示范效应;2007年扩大到130万袋,平均每袋获利2.04元;2008年迅速发展到800.15万袋,2009年生产规模达到了1079.76万袋,产值达3144.7万元,成为淳安又一新兴农业产业。
在推广应用桑栽菌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当前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一是制定出了桑栽菌的工艺流程;二是制定出了桑栽菌培养料的最适配方;三是引进选取了适宜桑栽菌的菌种;四是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废弃菌棒,使菌糠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五是根据食用菌和农作物的特性,开展了 “桑+菌+粮”和 “菌+粮”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栽培模式试验,创新了农作模式;六是制定了两个农业地方标准,即 《无公害桑枝黑木耳地方标准》(DB330127/T 044—2007)和 《无公害桑枝秀珍菇地方标准》(DB330127/T 045—2008),有力地推动了淳安县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桑栽菌的推广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推广模式有:①合作社+农户模式。该模式主要表现为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农户自主生产经营或由合作社提供已发好菌的菌袋,农户购买菌袋出菇,合作社最后回收产品。该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农户的风险,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②企业+农户模式。该模式主要表现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示范服务,农户则完全自主生产,最后公司充分发挥其市场营销网络优势,以一定的保护价向菇农收购产品。
对于淳安县农业来说,桑栽菌是一件新生事物,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该产业发展,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淳安县历年食用菌生产的教训,在多层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桑栽菌产业发展的政策。主要分五类,一是扶持桑栽菌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食用菌示范园区建设,2009年建设了4个县级桑栽菌示范园区,生产规模为211万袋,实现产值990.6万元,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对食用菌生产的机械实行购机补贴,两年来对农户购买食用菌生产机械的补助金额达69.74万元,其中2008年度补助37.763万元,2009年度补助31.972万元。二是对从事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大户实行直补,每袋菌棒补助0.2元,有力地调动了生产大户的积极性。三是对菌种生产进行扶持,每年县财政扶持菌种生产资金达15万元左右。四是重视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投资,每年县财政出资引进15~18个食用菌生产技术工,这些技工吃住在食用菌生产大户中,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有效地指导了大户的生产。五是组建县食用菌销售龙头企业,健全和完善食用菌销售网络,打造千岛湖食用菌品牌。
淳安县的桑栽菌产业起步较晚,县乡缺少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人才,农民普遍没有接触过桑枝条生产食用菌,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淳安县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对人才的培养。一是强培训。分2个层次培训,首先集中时间现场培训技术干部,几年来,每年都外请专家到淳安县为技术干部授课,使每个技术干部都能做到 “口能说、手会动”;其次是分区域培训农民,请县内从事食用菌的科研人员和市级专家为农民授课。二是外聘食用菌生产技工到淳安县来指导生产。这些技工被安排到村和农户,确保每一个大户都有一个。三是组编了系列桑栽菌生产技术资料和无公害桑栽菌技术标准模式图。四是重点乡镇政府和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指导协议,实行专业对口指导,确保技术到位。通过上述措施,技术推广效果显著,到目前为止,县乡初步形成了一支技术推广队伍,乡村涌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的食用菌生产大户。
在推广应用桑栽菌技术的过程中,淳安县注重社会组织的培育,鼓励生产大户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增强其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确保食用菌生产高产高效。至2009年底,淳安县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4家,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业企业3家。通过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主动寻找市场,打造千岛湖食用菌品牌;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使从事桑栽菌的个体农户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提高了桑栽菌产品的商品率,从而有利于壮大桑栽菌产业的规模,使桑栽菌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桑栽菌技术的推广应用。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对淳安县从事桑栽菌大户的初步调查结果,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小学的占50%左右。二是科技素质不高。主要反映在农民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的数量及运用于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上,食用菌生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有些农户虽接受了食用菌生产的技术培训但并未掌握具体操作要领,影响了桑栽菌的成功率。三是经营管理素质较低。反映在市场意识较为淡薄,信息接受反馈能力不强,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少数大户注重市场动态,调整食用菌生产品种。四是农民的非智力心理素质较弱。主要表现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重农轻商、安居重土的传统观念,以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迷信思想等。
截止2009年底,全县县、乡 (镇)两级专职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人员仅为5人,其中2人在企业、2人在科研单位,仅1人在技术推广部门;其余均是兼职人员。由于从事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淳安县桑栽菌技术的普及应用。
淳安县在桑栽菌技术的推广示范中偏重于黑木耳,其他品种较少。据生产统计,黑木耳的生产量占全县食用菌总量的58.8%,秀珍菇占24.6%,香菇占5.8%,其他品种占10.9%。一个区域的食用菌生产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品种的合理搭配,应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生产效益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桑栽菌发展历史短,栽种的品种单一,销售渠道不完善,对产品宣传较少,消费者了解不多,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淳安县桑栽菌产品的销售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品牌建设已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桑栽菌生产的领导,做到行政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健全和完善全县的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组建县一级食用菌技术推广机构,调整充实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落实乡镇食用菌分管领导和食用菌专管员,建立基层工作网络,形成上下步调一致的食用菌生产指挥、技术指导系统。
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食用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制定和落实利用桑枝条发展食用菌这个新兴产业的各项激励政策,强化和完善对桑栽菌生产各环节的考核机制。各乡镇要研究出台相应的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全面发动,狠抓落实。
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食用菌产业发展要突出工作重点和重点产区,形成优势区域。现已建成威坪、汾口、屏门3个年产100万袋以上的重点产区乡镇,同时积极培育浪川、姜家、界首等3个年产50万袋左右的新发展产区乡镇。食用菌优势区域的建设,对其他乡镇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要引进和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和品种布局,构建以黑木耳栽培为主,秀珍菇等珍稀菇品种为辅的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以满足市场需求。
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要求较为严格,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想生产农户之所想,加强与省市科研、推广等单位的联系交流。并要从技术人员和农户两个层面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使乡镇生产农户技术培训率达到100%。
注重加强食用菌产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搭建起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桥梁,为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集约产业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立足产品质量,通过组织参加名特优新农产品展览、产品媒体推介、设立销售窗口和超市专柜、建立销售热线、引导食用菌健康饮食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努力打造 “千岛湖牌”桑枝食用菌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