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明 王恒斌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答案只有一个:大学生要练好“内功”以备在找工作之时不因为自身原因而碰钉子。所谓“内功”,就是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了过硬的“内功”,就能够“任凭风浪起而稳坐钓鱼台”,就可以经受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而无不适应,就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就业出路。近几年大庆职业学院不断研究探索,运用多种形式,摸索出一整套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庆职业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各级领导既注重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调动学院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素质教育活动,虽然遇到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的局面,但能从容应对,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学院管理部门根据科学和现实需要的原则,在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开设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必修课和学修课,如“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公共关系”等课程。在开设过程中,一是注意选择优秀教师担任主讲,以保证课程质量;二是既有明确的规定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修相关课程;三是按照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审美情趣的养成——素质的养成和提升,这样一个具有内在逻辑顺序的过程安排课程结构。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由学工部负责、院团委主抓,设专人负责(组织机构健全、制度章程规范);每年的经费预算都专门列有学生社团活动一项(经费有保障);根据学生的需要成立多个社团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质量有保证);每个社团都聘请了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收获和提高。
3.注重长期熏陶,从细微之处入手,着眼学生整体素养的养成和提升。人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学生一入学,学院就突破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请一些德高望重的知名教授开设诸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安排好大学的学习”、“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的异同”等系列讲座,让学生一入学就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避免了懵懂和迷茫,当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知道如何理性面对,并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恰当地予以解决。同时,我们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并不是只着眼于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着眼整体、注重长远;也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入手、从细节切入。比如,在组织我院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协会”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围绕同一主题的演讲辞,除了在语音、语调、语速、步态、表情、手势方面予以特别细致入微的指导外,还从小事上教育其如何面对竞争、怎样与人合作、如何达到完美等方面予以耐心的指导。
4.把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学生一入学,就开展入学教育,学院组织他们参观“铁人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了解铁人生平事迹、学习铁人精神,传承铁人“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参观学习,在学生思想深处打下正确面对社会、面对事业、面对人生的思想基础。在后续的学校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1205钻井队”、“1202钻井队”等英雄集体的队长、书记来学院作报告、讲座,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我们在上述英雄集体建立思想教育基地,定期带学生到现场切身感受大庆石油工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形成了强大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内驱力,他们感受到具有高素质是今后适应社会,成人、成材的必需。
5.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我们的做法,是在学习借鉴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一份重要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中提出了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与组织,这即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且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为适应社会的迅速变革与发展,应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即思考、判断、想象、表达、情绪控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为完善自身的个性所需要的,也是作为社会成员发挥自主性和首创精神进行革新与创造的保证。其实,这四个方面与我们所谈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基本相同的。
近几年,通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增长了各方面的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的就业渠道得以广泛开辟,就业率大幅提高。
1.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思维能力的显现,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上。斯大林曾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通过“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设定交际情境的条件下,对同一话题让每个参加者展开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教师逐一点评。这样,学生据事言理和据理说事等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都有所增强,口语表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口语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书面语言能力的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畏惧写作,变成敢于并乐于写作,使其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各种文体写作能力都有所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片面单一的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了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我们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责任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对自己负责,具体体现就是竭尽所能来提高素质;对家庭负责,就是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对社会负责,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2008年四川地震后,学生自发组织,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受到媒体关注,得到好评;学生自发组织了爱护环境小组,义务清扫垃圾,美化了校园和社区环境,得到社区的嘉奖;帮助患白血病的同学筹款,扶贫济困,关爱他人,增进了同学情义;参加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比赛,克服各种困难,在强手如林的竞赛中勇当先锋、力拔头筹,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以确立。我院的各种社团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团队,活动中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竞争是个人自我完善、提高的机制和途径,协作是团队取胜的前提和条件。我们贯彻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在社团内形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团队协作精神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适应社会的条件。
4.学生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学生社团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9年我省“专升本”考试,我院报名181人,被录取了101人,录取率为56%;个人最高分为149分,全省第一。对于我院而言,高职生“专升本”属于应届毕业生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对学生而言,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5.学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通过持久、创新、严谨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在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和就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几年,大庆职业学院的学生参加省、市的各种比赛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2002年在“大庆市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上,力挫多所本科院校的学生代表队,获得冠军;2003年在全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亚军;学院连续多年取得了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第一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文学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大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的成立,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系统辅导训练下,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08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4%。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长期积淀、常抓不懈的结果。概括起来,其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二是团委主抓,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三是指导教师选择正确,保证了素质教育活动的高水平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