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看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

2010-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鉴赏力英汉语言学

于 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部,哈尔滨 150025)

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看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

于 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部,哈尔滨 150025)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出发点来研究范畴、概念、心智、认知和语言。“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词语,在其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共享“眼睛”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分别被映射到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三个领域;从体验哲学的视角可以阐释英语和汉语中“眼睛”概念隐喻存在共性的深层原因。

体验哲学;“眼睛”概念隐喻;认知共性

一、引言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大脑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隐喻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赵彦春、黄建华认为隐喻处于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心脏部位,负责意义的产生、传递和加工[1]。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为人们提供理解和描述事物的新视角,隐喻使词语的意义得到不断延伸。窗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打开窗,房屋充满灿烂的阳光,睁开眼,我们认知广袤的世界。“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词语,在其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苏轼《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一:“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饭白即白饭,没有菜肴的饭食)《晋书·阮籍》载晋代阮籍以眼白看他憎恨的人,以眼青看他器重的人。由这个典故还派生出许多语汇,如“青目”、“青眼”、“垂青 ”、“青眸 ”、“眼青 ”、“青盼 ”、“青眄 ”、“青照 ”。可见“眼青”隐喻人们一种喜爱,赏识或器重的态度。之所以有这些相似的语言表达,是因为在这些隐喻表达式后存在一个固有的概念隐喻:眼青喻喜爱或器重。此概念隐喻及其派生的隐喻表达式共同组成一个“眼睛”概念隐喻系统。英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相同的“眼睛”概念隐喻。本文在分析了诸多相同的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从体验哲学的视角进一步阐释了英汉语中“眼睛”概念隐喻中存在的共性。

二、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是“心寓于身”(embodiment)的认知观。Lakoff和 Johnson认为体验哲学有三条基本原则,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2]。心智体验性的思想代表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这种观点反对美国分析哲学和乔姆斯基语言学传统,认为研究人类语言和思维不应靠形式和逻辑手段,而应该考虑人的大脑、身体和身体经验。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来源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结构,身体除大脑外的其他部分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

认知语言学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出发点来研究范畴,概念、心智、认知和语言。根据 Lakoff的论述,体验哲学所说的“体验”具有广义上的含义:包括个体或社会集团的各种实际的或潜在的经历,以及人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3]。

实际上,在古代人们就有了体验哲学的思想。“近取诸身”是古汉人的认知原则:用人的某些部位器官,如头、手、脚、心肝、肠等做喻体来认识另一陌生事物或概念。将人的各个部位,各种器官与自然界的各种物象联系起来,这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一致的。在西方也同样有类似的说法,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西方哲学史上对认知主体的第一次绝妙概括。英汉两个民族正是在此认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人体的各种器官来认识另一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概念。可见,人的身体和其感觉经验在隐喻意义形成以及人类概念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

(一)眼睛喻形似眼状之物

一双眼睛位于面部上方,形似小洞,窟窿,因此眼睛的这一特征被隐喻投射到其他形似眼孔的具体事物上去。英汉语中都有许多具体的隐喻表达式:

英语:the eye of a needle(针眼);a hook and eye(一副钩眼);hooks and eyes on a dress(衣裙上的钩眼);potatoes full of eyes(芽眼很多的马铃薯);one eye of the spectacles(眼镜的一块镜片);the eye of a stor m(风眼)等。

汉语 :炮眼 ,枪眼 ,虫眼 ,泉眼 ,网眼 ,针眼 ,芽眼 ,风眼 ,窟窿眼,电子眼,猫眼 (防盗门上安装的能看见外面的装置),耳朵眼儿等。

(二)眼睛喻宝贝珍爱之物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眼睛无论在容貌还是功能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眼睛喻宝贝珍爱之物:

英语:the apple of one’s eye汉语:掌上明珠

(三)眼睛喻耳目和眼线

世界的万物都逃脱不了人们敏锐的眼睛。因此,眼睛喻耳目和眼线:

英语:an eye in the sky(侦察卫星),private eye(侦探)汉语:1.这酒店却是梁山伯新添设做眼的酒店。

2.就与都司讨此人去做眼,事成之后,再奉五十金。

(四)眼睛喻中心 ,关键

眼睛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且由眼睛获取的信息是最客观可靠的。因此,眼睛喻问题的中心,喻事物的关键精要处。

英语:the eye of the problem(问题的中心)

汉语:3.我没卖过古董,我也懂这个眼,这时化石的。

4.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

(五)眼睛喻观点、见解、判断

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得出迥异的观点,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和判断。因此,眼睛喻观点、见解、判断:

英语:in my/his eyes(在我 /他看来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在世人的心目中),in the eyes of the law(从法律观点)

汉语:5.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6.王司令,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

(六)眼睛喻眼力,鉴赏力

俗话说:见多识广。可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有道理的。深厚的阅历和丰富的经验帮助我们在处事时拥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鉴赏力。因此,眼睛喻眼力、鉴赏力:

英语:He has the eye of a painter.(他有画家的鉴赏力。)

an eye for beauty(对美的鉴赏力)汉语:7.慧眼识英雄

8.任老四爽朗地笑着,很满意自己观察事物的眼力。

(七 )眼睛喻注意 ,监督 ,关注

当我们关注一件事时,目光和思维都停留集中在这件事上。正所谓: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因此,眼睛喻注意、监督、关注。

英语:in/out of the public eye(不 /为公众所注意),under thewatchful eyesof the election board(在选举委员会的严密监督下),an eye to one’s own advantage(对自己利益的关注),have one’s eye on(密切注意 )

汉语:目不转睛

眼观鼻,鼻观心 (精神集中,心无旁骛)

须差同庄地眼看起赃,起获到官。(眼看:以目监视)

(八)眼睛喻心理状态

眼睛,心灵的窗户,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此,眼睛喻心理状态。

英语:make eyes at(向 …送秋波 ),have eyes only for(只爱,只想见),one’s eyes flash fire(眼睛冒火,怒目相向),eyes pop out(非常吃惊)

汉语:眼笑 (喜悦 ),眼青 (重视 ),眼白 (轻视 ),眼凄凄(凄凉悲伤的深情),眼迢迢 (望眼欲穿),眼巴巴 (急切盼望),眼笑眉舒 (极度高兴),眼泪洗面 (极度悲痛),眼想心思(思念之切),眼跳心惊 (非常害怕),眼跳耳热 (惊恐不安)

四、体验哲学与英汉“眼睛”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

从这些大量的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视觉器官的“眼睛”,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既可以投射到具体事物 (形似眼状之物;宝贝珍爱之物;耳目眼线),又可以投射到抽象概念和心理状态 (中心,关键;观点,见解,判断;眼力,鉴赏力;注意,监督,关注;心理状态)。英汉共享八个“眼睛”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源于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的自然结果。说英语的英国人和说汉语的中国人拥有大体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测从类似的经验基础中不应当产生矛盾的概念隐喻。

人类的眼睛拥有相同的组织构造和生理特性,因此人们对眼睛的认识是趋同的,从而表现出相同的隐喻投射。王寅认为我们面对的是同一或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共享自然规律;人类还有相同和类似的身体器官、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这就决定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基本共通的思维,这就从体验哲学角度解释了语言具有普遍性[4]。

[1]赵彦春,黄建华.隐喻——认知词典学的眼睛 [J].现代外语,2000,(2):152.

[2]Lakoff,G.&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3]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2 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15-20.

(责任编辑:刘东旭)

H030

A

1001-7836(2010)11-013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53

2010-06-07

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1552118)

于婷 (197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鉴赏力英汉语言学
智识上的鉴别力
智识上的鉴别力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