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利,陈国平,汪小飞
(1.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教务处,安徽黄山2450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以黄山学院创新与实践为例
汪建利1,陈国平2,汪小飞2
(1.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教务处,安徽黄山24504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本科人才质量的关键,可从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开放体系等方面构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综合素质学分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结合不同专业实践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素质学分;应用型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关键,也是评价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高等院校,常常按照办学定位分为研究型、教学型[1](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培养的人才也就具有适应社会人才结构不同的“生态位”,即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学术性人才,而教学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1999年以来,教育部正式批准一批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2]这些新建本科院校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安徽省有13所新建本科院校,均建在地级城市,并以城市命名,如黄山学院、合肥学院、铜陵学院等。本文以黄山学院为例,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试图构建、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加强培养学生适用、实用的综合素质能力,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而探索,为同类院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就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进行合理选择和确定,即大学定位,具体应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理念,自身的发展,并归结为一种战略。[3]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较短,转型较慢,大都具有多科性的专业设置,本、专科专业并存时间长,管理相对滞后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首先确立办学定位。
黄山学院是在专科基础上升格的一所教学型本科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在多年办好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与探索,在对市场充分调研和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早在1997年就进行了调整,成立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形成多科性的办学定位,并且在2002年成功升格为黄山学院。进入本科教育以来,学校从办像到办好,从2004年到2009年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教学思想大讨论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依托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并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建设好“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必须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黄山学院逐步形成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做强特色学科专业”的专业建设原则,以“市场引导、适时调向”为特征的改造传统学科、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方针。
1.专业结构调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求,大力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自2002年以来,本科专业增加到39个,其中工学专业9个,改造了5个师范专业。
2.专业对接产业、资源。多数本科专业在设置过程中与黄山市乃至周边产业、资源形成对接,如旅游管理、林学、应用化工、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分别是与黄山市旅游、生态、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紧密对接。
3.专业服务地方。重视专业的设置对地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旅游一直是黄山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支柱产业,黄山学院1985年就开设了旅游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11所院校之一,也是安徽省高校中第一个设置的旅游专业的学校。在2002年学校升本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为黄山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管理和技术人才。
4.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大部分应用型专业吸引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并建有优质教师资源库,如艺术设计、建筑学专业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多家企业与相关专业共建了主体多元的校内实训基地,如陶艺雕塑工作室等。
培养应用性人才需要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黄山学院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构建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1.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专业所面向的社会发展需求,设计构建了由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能力与素质提高课程3大课程平台及下设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素质提高课等6个课程模块。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根据行业岗位确定3-5个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
2.实用性教学内容安排。充分整合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倡导开展课程教学的研究,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制。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积极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产业界、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产、学、研3方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共同发展,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性人才教育的重要模式。近年来,我校利用社会和学校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
按照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学校出台了《黄山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黄山学院加强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水平;聘请名校名师担任兼职教授,加强学科建设;聘请生产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开展校级学术骨干、教学名师评选,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教学优秀奖”等活动,大力表彰在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放式办学已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共识。建设应用型本科更要坚持开放式办学,多年来,黄山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同类领先大学进行业务交流,吸取先进教学和管理经验,2002年以来,学校接待了几十所高等院校来访,我院也派出教师到其他院校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借助地处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大学联系,先后与韩国韩瑞大学、美国西南学院,瑞士国际酒店旅游管理学院等1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我院也多次派出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我校在构建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尤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3]的培养,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黄山学院从2005级开始实行学分制,2007级开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2个综合素质学分,其构成主要包括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从2009级开始,提高到8个综合素质学分,分为校定与系定两类,并制定了《黄山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实施细则》,其构成主要包括“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并将系定综合素质学分列入本科培养方案中。
“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科技活动获奖、主持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参加的科研小组获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并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如科研获奖、专利等。
“技能学分”是指参加学科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技能考核以及专业兴趣小组等,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实践学分”是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创业活动、学术活动,听学术、思想教育报告会等,并取得一定实践成果,受到校级及其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参加一定数量的校内学术报告会,并对其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取得一定实践成果,经学院综合素质学分评审委员会审定后获得的学分。
1.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在旅游管理、烹饪与食品营养、电子信息工程、外语等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行3-6月的校外基地实习,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突显地方特色、拓展并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在艺术设计中融合“三雕”传统技艺,开发创新旅游工艺品,、绘画专业中传承“新安画派”、在建筑学中融合徽派风格,将徽州文化为特色的“三雕”、新安画派、徽州古建筑等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发扬光大,使专业人才赋予浓郁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办学特色。
3.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训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林学、园林、生物科学等专业,建设校内外生态研究基地,从低年级开始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开展产学研活动,为期1-3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同时溶入教师的科研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木耳种植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制定教学科研计划,在教学实习基地开展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一门技术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他们研究兴趣,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
4.以注重师范技能训练的现代师范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组建师范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小学教育、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师范类专业在指导委员会下采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集民智、广调研、深研究,根据师范教育的不同专业要求设计必备的技能训练,探索出了师范教育的新模式,适应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育。
5.以适应市场需求、设置多专业方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改革,主要在英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多方向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6.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抓手,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以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机器人竞赛、广告设计大赛等载体为抓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参加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活动,锻炼能力。
7.以考证为手段,提倡多证书制,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培训,鼓励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取得多种证书,如导游证、会计证等,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8.建设校内综合实验平台,着力提供学生实训实践。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注意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开展实训。如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搭建生啤实训平台,通过啤酒制作工艺酿造使学生掌握生物发酵技术,类似的在环境类搭建污水处理平台、在艺术类搭建三雕工艺品制作平台、在新闻学专业搭建DV作品制作平台、在化学专业搭建中试平台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结合专业分类培养的原则,形成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高。我校自2006年有首届本科毕业生以来,学生在考研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出学校专业教育质量。2006-2009连续3年,我校学生考研率均达到10%以上,并且被录取在“211”、“985”等大学的学生占到40%左右。
2.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较好。近年来,我校各专业学生在校外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频繁,检验和见证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在省(含)以上范围举办的28项赛事中均获得奖项,获奖层次较高。如艺术系学生《新式调音竹笛》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三等奖;基于“黄山学院创新实验室”的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获安徽省第二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光电组)竞赛一等奖,第四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比赛华东赛区二等奖;旅游学院学生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烹饪技能大赛暨首届全国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大赛唯一的最佳理论奖,并蝉联该奖项,并获“创业之星”奖,技能比赛获团体银奖等。
3.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我校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06、2007、2008年就业率分别为91.87%、96.34%、98.27%,并先后4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安徽卫视、安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机关领导还来我校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黄山学院在确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后,紧抓内涵建设,通过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旅游管理、林学等专业均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旅游管理教学团队、生物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分别获省级立项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为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邹晓平.“研究型”与“教学型”院校的分类主要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5):32-37.
[2]戴克林.新建本科院校特点及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09,16(3):31-35.
[3]杨黎明.大学定位的内涵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61-63.
[4]程轶宏,汪小飞.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183-186.
责任编辑:胡德明
Abstract: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the curriculum system,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and the open system of the teaching staff,etc.and then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a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redit system for integrated quality and an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s.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credit for integrated quality;application-oriented
Reform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A Case Study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Wang Jianli1,Chen Guoping2,Wang Xiaofei2
(1.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2.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G640
A
1672-447X(2010)03-0110-04
2010-04-20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重大教改计划项目“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2008jyxm020)
作者介绍:汪建利(1959-),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