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一帆
(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河南许昌 461000)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
甄一帆
(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河南许昌 461000)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文章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出发,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了理论阐述。
大学校园;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建设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广义讲,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所有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讲,校园体育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构成校园文化群,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高校里的反映,不仅具有体育活动特殊的竞技性,也反映时代的体育精神和主题。校园体育文化是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态表现主要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以及深层的精神文化。
2.1 育人功能。马克思关于教育的经典论述,从来都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始终重视它在这个特定领域里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身心共同参与其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具备的修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体育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暗示性和渗透性,这种暗示性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它是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规则,规范的行为,严密的组织和约定俗成的规定,使参加者和观赏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体育文化的教育,从而培养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因此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
2.2 健康功能。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就是说,21世纪人类的健康应该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完美整合。身体健康包括良好的发育、正常的生理机能及承担负荷的适宜反应。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即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的表现形式,由它所构成的体育锻炼过程,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以一定的强度和量的刺激,使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校园体育文化中意识、行为、物质三个部分均能有助于人们的心理调节,满足师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通过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意志品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调节人的某些不健康情绪,消除烦恼,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发展。此外,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道德风尚。
2.3 社会功能。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吸收、融合社会主导文化,又直接或间接地改造社会主导文化。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社区,它不断地创造新文化、产生新思想,并向社会辐射,参与并影响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校园不仅是学习、继承民族文化的地方,而且也是新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校园里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把人类传统的文化传播给学生,一方面创造着新文化。学生一方面学习、继承着传统民族文化,一方面参与创造校园文化,并将之在校园内向社会传播或走出校门后直接带入社会,影响着社会主导文化。由于高校体育文化的主导性质表现在创造性与先进性上,因此其对社会文化的参与和影响就不能忽视。校园的体育物质文化,不仅能直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也能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2.4 审美功能。学校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它既有物质的美,也有精神的美。学校体育文化的美,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呈现出来的。学校体育文化的审美性表现在多面,如自然和物化了的美,静态和动态的美,平面和立体的美等等。这些美具体表现在体育场(馆)建设、器材制造和雕塑设计所表达的艺术内涵,运动服饰设计的艺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体语言的表现力,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以及比赛中对技术、战术的理解。体育与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游戏活动的内涵和组织艺术,体育艺术表演、体育媒体宣传,体育研讨的科学性、严肃性和艺术性,以及各级各类比赛的良好氛围等等。这些美的熏陶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2.5 导向功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个人的风格和追求是体育文化追求的一种具体体现。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仅使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富有生机,而且使学生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掌握多种体育知识和方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最终将告别校园而走向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爱好、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一并带到社会,传播于社会。这有助于社会体育风气的形成,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对培养集体意识、互帮互爱的良好品德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1 大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敬业笃学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把体育精神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思想、行为道德也应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运用各种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要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遵重对手、求真求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师生的体育道德是对体育目的自觉反映,它在体育的实践中产生,校园体育文化为体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2 大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3.2.1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参与锻炼的内容,而且要向学生传授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体育教育不仅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着眼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锻炼习惯的养成、锻炼技术方法的掌握,使其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长远的利益,以达到终身体育之目的。而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缺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只注重对考试项目的测试,缺乏培养学生自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3.2.2 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校园进行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师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对师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诸多,有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校际之间活动以及各种单项协会的活动,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中应处理好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关系,既要完成体能锻炼的任务,又要丰富其文化内涵,要认识到体育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2.3 大学体育俱乐部以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随着学校体育制度的改革,学校的体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高等学校中组建了体育俱乐部和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俱乐部及有特色的运动队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3.3 大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形态是指在体育教学、娱乐、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规程、行动准则和文化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通过条文固定下来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权威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形成制度以及遵守制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沉淀的过程,学生在校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和训练,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制度文化的影响、制约和熏陶,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制度文化对学生起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它能引导学生在约定的规则下进行体育比赛和竞争较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加强道德修养。此外,我们还应严格的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制度》以及其相关的体育法规性文件,抓好体育制度之一环节。
3.4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加上设施、场地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它们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会折射人们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和精心合理地使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和用品。据有关资料对1999年扩招后的全国38所各类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部门的抽样调查表示:全国大部分高校存在着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表示影响他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体育运动场地短缺,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常常抱怨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经常影响他们的正常锻炼计划。另外许多学校大都没有规划有体育象征的雕塑、专门宣传体育的专栏,仅仅设有几种带有体育内容的报纸橱窗。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应该努力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要。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它塑造着一个学校的形象。21世纪的学校体育改革必然涉及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余暇体育活动向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方向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应从多元化入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发展,用现代体育思想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先进的体育文化完善高校的管理,突出高校的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全面施行。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变观念,因势利导,以人为本,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以及终身体育目标的达成将指日可待。
[1]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2).
[2]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3).
[3]姚东升.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4]王利.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
[5]魏秋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1999(4).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Campus Sports culture is a distinctive cultural phenomenon with profound intension and rich extensio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from its intension and function, and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sports culture on the theor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behavior, material and so on.
campus; campus sports culture; function; construction
甄一帆(1983-),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理论。
201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