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海峰
如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文/庄海峰
本文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战略。详细论述如何建立质量体系,确保有效运行,概括了从不同途径加强质量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质量;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面临同样的竞争、同样的市场,由于发展水平截然不同,所以中国企业要承受相当大的市场压力。为了生存发展,中国企业就要和国外企业一拼高下,而竞争的核心恰恰就是质量,谁拥有高质量的产品,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因此,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应该受到密切的关注。
回顾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再分析现状,会发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类问题就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不协调。由于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并不断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形成的现有质量管理的框架。
过去我们不少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盲目追求“先进”,结果企业质量管理领域用着不少时髦的新名词、新概念,但企业连最基本的过程控制乃至检验都还没有健全。目前面对这些现象,我国企业在及时把握世界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同时,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保证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能够健康协调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企业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在靠感觉进行,典型的如过程质量的评价、数据的假设检验、抽样方案的确立;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对待许多感性的问题却在用理性分析,如感性质量的定量评价、用户意见措辞的质量分析等。
目前,我国质量管理必须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必须符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规律。具体内容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贯彻IS09000族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性,并对其他各项工作的规范性以良好影响,营造出严格、规范的氛围,强化企业和广大职工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业素质。
(二)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乃至整个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乃是当务之急。具体到质量管理就是如何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技术人员乃至职工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订对策的能力。解决具体的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实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尤其在优化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据调查,在企业中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是得分最低、相关系数较大的项目。这说明人力资源开发是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更有效发展的瓶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应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所带来挑战的新要求。
(四)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描述过程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过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寻找并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揭示波动的规律,采取减少和控制波动的措施;分析过程所产生的增殖,优化关键的增值过程,消灭非增值过程。要注重过程之间的接口,使过去的“点”式管理成为由点、线、面有序连接的网络化过程管理。通过经营过程再造改造企业原有流程,以达到企业整体流程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以零缺陷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五)开展供应链管理。从产品的设计到实现及服务提供所形成的全过程中,供应商及相关方在这条供应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企业调查中也证明了这一问题,企业“供货商质量”与其他各个项目的相关系数都是相对最小的,特别是与“质量结果”的相关性最小,这说明这些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尚未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对企业质量结果的影响也最小。在质量体系中,所有的供应商和相关方组成了一条供应链,质量正是由这整条供应链来共同保证的。而市场的竞争也从企业间竞争发展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其中任何一环不紧扣甚至脱节,都会产生致命的质量缺陷而影响各自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向型企业将会与日俱增,企业的供应链将会跨越省区,跨越国界,供应链的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应当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最优化配置和共享信息、科技、人才等各种资源,努力实现合作伙伴间质量管理的无缝焊接。
(六)实施自我评价。发达国家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和地区质量管理标准的自我诊断与评价体系。我国企业应当借鉴这种成功经验,建立企业自我评价的机制,以质量管理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行业内领先水平为参照系,灵活运用各种自评方法进行自评。目前,国际通行的自评方法是水平对比法(对标),通过与参照系的比较,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作为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的依据。
以上几条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战略的要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相信所列举的质量管理发展战略将逐步构成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较为具体的质量管理系统模型。
(一)实施质量责任制。企业的质量职能分配到各有关部门,成为该部门的质量责任;把部门的质量责任进一步展开成若干项具体的工作和要求,再落实到各工作岗位或人员,成为个人岗位的质量责任;把所有质量责任写上书面文件,加上管理内容,形成质量责任制;将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和管理标准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
(二)质量策划。质量策划就是要保证质量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选择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有两个,一是ISO9001,这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是最低要求,是用于认证目的的要求;二是ISO9004,也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是较高要求,不是用于认证目的,而是业绩改进的指南。
(2)识别质量因素。也就是找出影响产品或质量服务的决策、过程、环节、部门、人员、资源等因素。
一般要识别如下因素:
>有没有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有没有认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有没有建立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的意识;
>有没有成立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安排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
>职责权限有没有分清,内部沟通渠道是不是通畅;
>有没有确保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的获得;
>有没有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对人员能力的需求,员工未经培训就上岗;
>有没有策划和开发产品所需的过程,包括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需求,产品所需要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等;
>有没有确定与产品有关的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隐含的要求和其他附加要求;
>有没有进行合同评审就随意签约,不明确顾客的要求,有没有衡量自己提供产品的能力;
>设计和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有没有进行成分的论证、研究、策划、评审、验证和反复更改;
>有没有选择好供应商、分包商,采购来的原材料、半成品符不符合要求;
>对采购来的原材料、半成品有没有经过必要的检验或验证;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有没有进行必要的控制,如:员工知不知道产品的特性、员工有没有获得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有没有适宜的设备、有没有获得适宜的测量装置;
>对特殊过程有没有确定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有没有对特殊过程的设备进行认可和人员的资格进行鉴定,有没有对特殊过程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有没有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
>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原材料或零部件)有没有进行检验和验证;
>产品的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有没有做好;
>对测量装置有没有控制好,例如有没有适时校准等;
>有没有收集或分析管理信息;
>有没有在产品实现的适当过程进行日常的监视和测量,例如检验和试验;
>有没有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有没有针对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有没有进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
>通过体系诊断,可以发现符合与不符合,从而对症下药。
(3)编写体系文件。就是对照国际标准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考虑要不要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2、运行质量管理体系。(1)发布文件;(2)全员培训;(3)依法办事。
3、检查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得怎么样,必须通过检查才知道。检查的方式有:对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顾客反馈;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等。
这样,整个质量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并且开始有效地运行。目前,多数企业要么没有质量体系,要么纸上谈兵,因此加大力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地闭环运行,是保证企业产出优质高效产品的关键。
企业的运作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而每个环节的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每一个环节的开拓创新都必然带动企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企业运作过程中基本是由以下环节组成:销售情况和市场调研—设计及开发—采购管理—工艺准备管理—生产、制造管理—检验、试验和测试管理—包装和贮存管理—销售和配送管理—安装和运行管理—技术服务和维修队伍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
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质量管理的关注,都需要质量创新,都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六、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效益、发展、信誉的基础,有了质量的提升,才有企业的市场。因此,关注质量,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本文目的是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研究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以警示处于质量混沌状态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的关注。
[1]折金芳,常艳萍.浅谈如何抓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榆林科技,2009.
[2]杨咏欣.我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改革探讨.经营管理,2009.
[3]王艳秋,卢欣.质量技术监督公共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辽宁师专学报,2009.3.
F27
A
淮安市淮阴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