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尉龙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探析
□文/张尉龙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电子交易与物流配送信息化相结合,对现货交易市场进行改造与升级,实现了现货批发市场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市场格局,代表着国内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新型现货交易模式,即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搭建的平台,对相应物品进行即期现货或中远期订货交易的市场。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始于1997年,其管理规范和法律依据主要是2003年出台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2004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电子签名法》。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有助于这类市场的发展。
此类市场产生至今不过13年,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全国已建成200多家,其中几十家有一定的规模和交易量。从地区分布上看,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广西、山东等省区数量较多,一般都以比较好的现货市场为基础,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依托的是我国蔗糖的主产区;“上海大宗钢铁交易中心”依托的是上海这个最大的钢材消费地和集散地。从成立时间看,多数成立于2005年以后,且近期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11家成立,2007年有12家成立,2008年则高达16家,2009年截至9月份就有14家成立。2006年之后成立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占市场总数的比重高达63%。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上市品种看,涵盖了钢材、有色金属、农产品、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煤炭、白糖等主要大宗产品,甚至有丝绸、花生、大蒜、苹果、酒水、大豆、小麦等品种。作为一种B2B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达数百万家。这类交易市场将电子交易与物流配送信息化相结合,实现大宗商品流通环节的集成高效管理,对现货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与提升,实现了现货市场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发展的市场格局,代表着国内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方向。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将期货市场好的风险管理经验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在了传统现货市场上,采用了部分期货交易的制度与规则,是交易机制的一次创新。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为连接期货与现货市场建立了一座桥梁,一套现代商品市场体系框架已逐渐形成。
一是较传统市场优势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传统营销和商务活动效率,与传统交易市场相比有规避价格下跌风险、交易成本低、经营过程便捷、销售范围广、严格履行合同等优势。
二是发挥了立足现货、提升现货、服务现货的基础功能。现货市场作为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基础,商品交易充分立足现货之后,一旦具备了向高层次市场组织形式嬗变与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就会发挥衍生品市场应有的功能与效率。如柳州食糖交易市场依托于广西蔗糖产业基地,其立足点是蓬勃发展的现货市场,最终目标则是提升与服务现货市场,不断完善市场运营体系。
三是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现金流服务一体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不仅是交易场所,还是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信息流集聚、整合和发布的场所。市场除了将自身产生的交易信息及时公布外,还有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人员,将有关行业的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和相关商品的运输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供给客户进行经营决策参考。同时,各市场根据交易商品区域分布,设有委托的定点仓库和合作的物流企业,为客户实物交收提供服务,逐步实现网上交易、就近交收。
四是建立了市场价格形成与发现机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中竞价市场,大密度高频率地集中撮合交易,无数买家与卖家在集中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必然形成市场所能接受的即期和远期价格。这样就形成和发现了对现实生产与贸易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价格。一般来说,此类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使交易公开化,增加市场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规范市场运行,调节市场中长期供求关系,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五是逐步为期货市场培育了品种、市场和投资者。具备期货交易条件的品种逐步向期货市场过渡,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南宁、昆明、柳州等地的食糖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货顺利推出,并且使得郑州白糖在2008年一跃成为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可以看出,现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自身发展阶段,无形中为期货、期权等高级市场组织形式培育了品种、市场与投资者。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多数采用中远期现货网上订货的交易形式,不仅提升了现货市场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质量,还解决了期货市场因法规框架制约而跟不上现实需求的瓶颈问题。因此,此类市场将在我国商品衍生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此类市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没有明确的市场管理主体和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2003年修订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没有针对这类市场的规范,市场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另一方面此类市场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
一是盲目复制和攀比发展的风险。此类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面临发展过快、模式复制现象明显等问题。盲目复制导致有些市场为吸引客户而降低保证金比例,同时存在市场交易规则不完善和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隐患,加剧了这类市场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拉动本地经济,热衷于发展本地交易市场,而忽视了市场建设本身的规律性和政府监管责任。
二是违规炒作和过度投机的风险。此类市场以中远期交易为主,与现货交易相比,交易规模更大、流动性更高、价格波动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投机套利者进出。一些市场组织者往往不能严格管理,片面追求交易量,扩大市场规模,出现了违规炒作、价格偏离等风险事件,给市场和守规交易者带来了严重损失。2010年大蒜、绿豆疯狂涨价,一些不规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就扮演了重要的幕后推手。
三是交易资金的安全性风险。此类市场采取了按照交易规模收取一定比例保证金的制度,并声称建立了资金的第三方监管制度。实际上,客户资金的第三方监管制度并不严格规范,极易出现被市场主办方侵占、挪用、甚至卷款潜逃的风险。此类事件已屡见不鲜。
四是商品存储的安全性风险。在此类市场卖出商品,必须将实物存储在市场委托的仓库保管。如果对仓库监管不力,也存在货物被仓库挪用、出售或损毁的风险。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市场主办者与交割仓库相互勾结,开具虚假仓单、挪用、出售的事件。
五是交易制度不规范的风险。此类市场采用集中撮合交易的方式,具有管理交易履约的功能,风险集中在市场内。由于交易制度不规范或执行不严格,无法抵御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更严重的是,市场主办者利用监管漏洞和制度漏洞,设立虚拟账户与客户对赌交易,引发交易纠纷和法律诉讼事件。
近年来,华夏现货商品交易所事件、嘉兴茧丝绸事件以及大蒜和绿豆疯狂涨价,已经为此类市场敲响了警钟。如何规范此类市场并发挥好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尽快出台规范整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
其次,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履行监管职责——规范、指导、服务、发展。一是加强政府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明确监管机构,解决无管理主体的问题;二是建立较为严格的核准制,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
第三,完善市场交易制度与规则。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应统一规范,在市场组织形式、资本金、商品类别和交易形式、交易规则、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纳入《管理办法》和市场准入的范围。特别是交易资金安全和结算制度方面,应统一规定将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托管和资金监管的制度,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第四,整合、联网有实力的同类市场,逐步向资本市场拓展。当前,此类市场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小和地域性强,改制上市是解决此问题,促进市场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交易市场大联网、大融合是大势所趋,应尝试对同类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探索互联网与物联网相结合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1]龙会超.电子交易与商务应用培训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胡俞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何去何从[J].中国市场,2008.
F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