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共青团五育人作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010-08-15 00:45潘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成才共青团校园文化

潘灯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发挥高校共青团五育人作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潘灯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逐步实现转变,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也发生了转变,由共青团唱主角的“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在育人方面要有更大的作为。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要求。把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中心任务来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作用,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抓好五个方面的育人作用。

高校;共青团;五育人;服务青年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共青团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的主体是占绝对多数的青年学生,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体现了团的性质,体现了青年的需求,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把广大青年学生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是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要求。把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中心任务来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作用,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抓好五个方面的育人作用。

一、构筑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做到思想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作为与党有着特殊关系的青年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这一根本政治目标。构筑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做到思想育人。

1.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不断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着力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抓住纪念“五四”、建党、建国纪念日、“一二九”纪念日等,通过演讲比赛、纪念晚会、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责任意识,勇挑重任,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拓展有效载体,注入时尚元素,吸引凝聚青年。除了切实巩固团属报刊阵地,充分借助校报、校园广播电台、社团刊物等传统校园媒体外,还要重点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建设,拓宽共青团工作的宣传载体,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大力运用网络即时通讯、博客、手机媒体等新工具,逐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更加主动和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引导青年工作。同时,还应善于运用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来创新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充分利用文化载体和时尚元素,通过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元素,进一步增强团属媒体的时尚色彩,注重思想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时尚性的结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真正为青年所喜爱。

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做到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显著的熏陶、引导和推动作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是共青团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1.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主流文化领域。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培育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拓宽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抢占主流文化阵地,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励志创业、诚信礼仪的活动,通过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素质。以活动为载体,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拓展素质,从而达到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目的。

2.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意识,力争出精品。高校共青团要想在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并加以传承,不断推陈出新。要把“树精品,创品牌”的意识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化的运作的模式,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对于好的做法、创新点、示范点,还可以进行推广,这样可以达到一个品牌活动的传承并推广带领一批精品活动的诞生和品牌的再创。

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学生科技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上,通过设置带有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激活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潜在意识和活力。通过开设吸引力强的人才培养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营造高学术科技含量的校园文化;认真抓好参与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科技,大胆创新,使青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基地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三、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做到实践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这一活动载体,将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1.发挥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正面的“内省”机制,有利于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大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载体开展服务,通过支教、法律援助、义务维修、文艺下乡等方式,对社会现状、国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对人、对事、对社会的判断力,有助于内化道德行为要求,并将此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

2.把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的成才就业全面挂钩。当今社会特别是高校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将志愿活动与志愿者本身的成才和就业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志愿者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参与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在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笔试等方面的加分政策,以及同等条件下,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得到优先考虑等都是对志愿者今后参加就业的有力举措,同时也起着导向和鼓励的作用。

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各类学生组织建设,做到组织育人

当下,必须注重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组织化引导。团的组织是引导青年的主阵地,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要狠抓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对青年的组织覆盖,让青年在组织体系内接受教育,并努力通过各级学生组织及学生骨干,在青年中发挥榜样作用,带领、影响广大青年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组织育人。

1.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拓宽团组织覆盖。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激发团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团十六大确定的最重要工作方向,是实现“两个全体青年”根本政治目标的最终载体。由于高校教学改革,固定的班级模式发生变化,行政班级功能随之减弱,打破了以往单一地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设置支部和总支的模式,建立新的基层工作模式和工作体制,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减少工作盲点成为一种必须。高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对于团员来说,虽然团籍只有一个,但却可以拥有多种团性“身份”。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

2.有效构建“一体两翼”的共青团工作运行格局。按照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共青团工作运行格局,把高校共青团建设和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加以通盘考虑。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力度,认真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和学生骨干的培养、选拔工作。高校在引导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学生会建设,完善服务职能,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干好事、办实事,努力成为学生意愿的代言人,学生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学生社团组织在成才服务的过程中则应当结合社团团建,服务于大学生素质发展,起到繁荣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档次和品味,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的效果。校团委通过构建“一体两翼”的共青团工作格局,将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优势、亲和力优势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五、履行好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职能,做到服务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了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履行好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职能,必从实现青年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利益诉求入手。当前,青年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就是就业创业。做好此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职能的重要着力点。

1.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全力推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第二,创造条件,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第三,花大力气做好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第四,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募集资金,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第五,抓好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模式,做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

2.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业创业问题是青年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3.选聘优秀毕业生担任“村官”。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官”。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要按照中组部、中宣部、团中央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建立有效机制,积极引导聘用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留村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实现有序流动,确保“村官”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总之,我们构筑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各类学生组织建设、履行好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职能,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是要为党赢得青年。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高校共青团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中心,把育人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始终,才能永远保持共青团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1]陆昊.在团中央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8-11-07.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

[3]刘杰.新时期高校团委成功管理模式与工作创新指导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8.

[4]闫杰,杨莉.长尾理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Roles of CYL for the Growth of the Young Student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changing and the reform deepening,higher education has witnessed its role shading methodologically: the second class advocated by CYL has become evidently more instructive, which calls for more engagement of college CYL in education, as education orientation is a inexorabl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reforming as well as a political requirement of college CYL. Then, how should the cultivation role of CYL in colleges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better serv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The present writer considers it necessary to take actions in five asp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YL; education in five aspects; to serve the youth

潘灯(1977-),女,福建福州人,硕士,闽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2010-08-08

猜你喜欢
成才共青团校园文化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