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美文化与蒙古族文化

2010-08-15 00:45:45宝建东
关键词:蒙古人姓氏英美

宝建东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 40400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美文化与蒙古族文化

宝建东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 404000)

虽然蒙古族人和英美人的接触在增多,但他们之间的交际却不那么自如。原因在于双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对语言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双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针对这一问题,用对比的方法从颜色、姓氏的由来及数字三个方面入手对英美国家与蒙古族的文化进行了对比,并提出,尽管交际双方都有意识地想去了解更多对方的文化知识,但在交际过程中,原有的文化胎记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来,因此双方间的相互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英美国家;蒙古族;文化对比

1 引言

文化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深深浸润着该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组成,而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正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越来越被英美人所熟知。草原上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英美国家的人,在英美国家,高大威猛的蒙古人也随处可见。虽然蒙古族人和英美人的接触在增多,但他们之间的交际却不那么自如。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双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对语言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双方文化知识及风俗习惯的学习和了解。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具备和运用的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他们自己国家和对方国家的社会群体及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交际过程的知识。”[1]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使蒙古族人和英美人顺利传递和接受信息,就要使双方在了解语言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语言背后容易引起误会的文化因素。

2 英美国家和蒙古族的文化对比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元素之一,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有,错综复杂,难以捉摸。但 Hall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系统,虽然表面上看来错综复杂,实际上,文化系统相当有序,该群体中的任何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以学习、掌握其文化内容。既然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那么就一定有相对固定的结构,一定可以分析和描述[2]。文化作为人类实现自身的尺度,具有超越地域、民族、社团的普遍意义,一般称之为文化的世界性。不过,文化的世界性必须通过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才能表达[3]。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与英美国家都拥有其特有的文化,以下将从颜色、姓氏及数字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2.1 颜色

2.1.1 颜色在英美人生活中的文化蕴涵

不管是在英美国家,还是在蒙古族地区,颜色不同,蕴含的意义也不同。在英美国家,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意义在习语的运用方面表现突出。在英美人眼里,白色象征着光明、纯洁、清白、坦荡。因此,在婚礼上身着洁白的婚纱,以示新娘的冰清玉洁、洁白无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当然白色还可以表示许多其他含义,如白色还用来表示善意、幸运、吉利、使人感到明快的东西,如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headed boy(宠儿)、white hope(带来荣誉的人)等。但白色并不总是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或消极情绪。如 white flag(投降)、white rage(震怒)、white terror(白色恐怖)等。红色总是与喜庆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日历上,凡节假日或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就用红色印刷,被称为 a red leter day。但现在美国大多数人不喜欢红色,认为红色令人生厌,因为红色还表示停止。红色还可以和其他词语连在一起,引申出其他意思,如 paint the town red(狂欢作乐)、in debt(负债)、red-hand(正在犯罪)、see red(生气)、red-blooded(令人兴奋)等。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的意思,除此之外,黄色在英语中多与腐败堕落、卑怯、懦弱相关。Blue在英美人眼中是一种伤感的色彩,常使人把它和郁闷、沮丧、情绪低落等联系起来,如in the blues(郁闷、沮丧),其他的表达还包括 blue blood(贵族的血统)、blue film(黄色电影)、blue in the face(精疲力竭)等。绿色被英美人誉为植物生命之色。它象征着生命、希望、和平、安宁、太平、平衡等。一般也引申为“没有经验的、未受训练、未受欺骗”,如,to trun greenwith envy(心中充满嫉妒),in the green(年富力强)、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a green hand(没有经验的人)等。

2.1.2 颜色在蒙古人生活中的文化蕴涵

蒙古人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庆的象征。喇嘛教传入蒙古草原后,修筑的佛塔多为白色围塔。哈达原为藏传佛教礼仪用品,象征吉祥如意,哈达以白色为主,也有黄的、蓝色。给尊者、长者、客人敬献的最为庄恭崇敬的礼品莫过于白色的哈达。在蒙古人的信仰里,白色具有神圣的意义。他们称自己的新年节日为“查干查拉”,直译为“使清洁,使变白”。白色的神圣性化身就是白色皮毛的马和奶汁。乳汁的白颜色,预示着它的神圣性,使它成为献给光明善良之神灵的最常用的祭品。成吉思汗就曾骑白马、穿白袍。白色服饰在蒙古人中被视为吉祥幸福,因此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穿上白色的衣服,以使自己全年平安顺利。从服饰上看,蒙古族妇女更喜欢穿色彩对比较强烈、明快的颜色,如红、黄、蓝,白、绿等色。蒙古人认为,红色象征生活快乐、家庭和美;黄色象征金子般的友谊、丰收、吉祥、理想、希望;蓝色是像天空一样的色彩,它表示永恒的宁静、平和、真诚、善良[4];绿色则象征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给人们带来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男袍服一般颜色较深,为咖啡色、蓝色等。

2.2 姓氏

2.2.1 英美人的姓氏

英美人的姓氏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由地名转化而来的,如 Bradle(布拉德利),Washington(华盛顿)等;再一类是由通化名转化而来的,如 Longman(朗曼)、Shakespear(莎士比亚)等;第三类是通过加前缀构成的,如 Mackey(麦基)、OπNeil(奥尼尔)、Appleman(阿普而曼)、Fitzalan(菲查伦),其中 mac、oπ、ap、fitz是前缀。人名的构成也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含有地名的,书写形式为:个人名 +介词 +出生地名,如Paul of Venice(威尼斯的保罗);第二类是由个人名与姓氏构成的人名,书写姓氏为:(一个或几个)人名 +姓氏,如 Percy Bysshe Shelly(柏西·比西·雪莱);第三类是含有序数词或绰号或附加人名的任命:如 Napollen III(拿破仑三世)、Henry Brag(爱说大话者)[5]。

2.2.2 蒙古人的姓氏

蒙古姓氏的转变也各有特点:如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取原蒙古氏族的姓氏中的字头或其中一字 (或谐音)为姓,如宝、包、鲍,取自有孛儿只斤的第一个字的谐音。二是以先辈业绩为姓氏,如因先祖“从戎到滇,卓有战功,因马著绩,即以为姓”其子名为马忽速古都,后代至今以马为姓。另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与异族通婚,以物为姓,统治者赐姓,教姓等,使蒙古族的姓氏越来越多[6]。古代的蒙古族人的名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氏族名为前缀,以部落名为后缀,如,札儿赤木惕 (氏族名)·阿当罕 (本人名)·兀良合歹 (部落名)这种形式的名字最长,而且多在说明身份时使用。二是在本人名字之后以社会称呼为后缀的任命,如把儿坛把阿秃儿、忽必烈薛禅等,其中把阿秃儿、薛禅等就是社会称呼。三是以氏族名为前缀的人名,如晃豁塔歹氏察刺合、托黑托阿等。四是无前缀又无后缀的人名,如帖木真、失吉忽秃忽等,这样的人名较多。通常情况下,古代蒙古人的名字很少有姓与名的组合,少数组合在一起也只是为说明其身份而追加的[7]。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的特点是不带氏族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2.3 数字

2.3.1 数字在英美人眼中的文化寓意

数字忌讳在东西方国家都存在,但对数字认知却存在着差异性。在英美国家,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这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使徒出卖有关。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而信仰基督教的人们则看重数字 7,以它为吉祥有力,因为上帝在 7天内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壮举,圣母玛利亚有 7件快乐的事、7件悲伤的事,主祷文分为 7个部分,等等。因此,7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胜利的象征。但对于 9没有任何的含义。

2.3.2 数字在蒙古人眼中的文化寓意

蒙古人在某些仪式范围内喜欢使用 9和 8这两个数字。在蒙古语诸民族的宗教仪式中,最经常遇到的神秘狮子就是非偶数的象征男性的 9。在某些神圣的场合,数字 8是女性的标志,它与男性的标志 9相并列。通常情况下,定亲要按 9的倍数,哈达要以 9尺长的“朗翠”为佳等。

3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尽管交际双方都有意识地想去了解更多对方的风俗习惯,从而约束自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但在交际过程中,原有的文化胎记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对新的文化环境缺乏了解的时候,常常引起交际中的困难和误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1]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2 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UK:Multingual Matters,1997.

[2]Hall,E.T.A Systemfor thenotion of proxemic behavior.A2 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3,65,1003~1026.

[3]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4]白歌乐,等.蒙古族 [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150~151.

[5]郭国荣.世界名人翻译大辞典 [K].北京:中外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6]马世雯.蒙古族文化史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137~139.

[7]特·官布扎布.蒙古秘史 [M].阿斯钢,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90~91.

[8]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北京: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

[9][英 ]道森.出使蒙古记 [M].吕浦,译,周良宵,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0]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H319.9

A

1674-6341(2010)02-0142-02

2009-12-18

宝建东 (1975-),女,辽宁朝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及跨文化交际研究。

责任编辑:李增华

猜你喜欢
蒙古人姓氏英美
姓氏从何而来
奇妙博物馆(2022年9期)2022-09-28 03:05:00
有趣的姓氏
清代喀喇沁蒙古人社会中的保甲制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姓氏拆解
姓氏拆解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论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元朝及明初蒙古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