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展望

2010-08-15 00:50李志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环境研究

□文/李志远 陈 晨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的会计界积极探讨会计应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传统会计无法确认和计量环境资源,不能完整地披露环境信息,从而导致了环境会计这一新型会计分支的创建与发展。环境会计通过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及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保证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发展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一)我国环境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要求建立环境会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政策和方法的不到位,污水废气排放的管理不善,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严重。环境会计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将自身所拥有和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按照有关制度进行确认、计量,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引导企业转变“无偿使用”的错误观念,建立一套合理的资源使用制度。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立环境会计。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使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方式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准确地核算投入与产出,要求人们建立一套能融合到会计核算体系当中的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

(三)顺应国际潮流,增加企业竞争力,需要建立环境会计。加入WTO后,企业既要面对国内的竞争,又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际上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要求企业将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计入损益,而传统会计只核算人类劳动消耗的成本补偿。因此,企业就要建立适当的环境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影响产品定价因素之中,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二、环境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会计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会计逐渐活跃起来。但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相比,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还有待完善。

(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还有待完善。我国用于指导企业会计的法规法则大部分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财务通则、会计准则、财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从整体上看,这些准则和法规基本上没有涉及到环境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仍不明确,公布的环境资料不系统且可比性差。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不强,缺乏整体意识。对环境会计的研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环境会计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大部分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角度上的研究,很少有人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来进行研究。目前,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局限于微观层面,忽视了对宏观层面的研究探讨。这种研究现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不利于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三)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环境会计是会计界的一个新型分支,对它的研究还需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现在的研究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而且在研究方法的理论上,大多都是规范性研究的文章,实证性研究的文章很少。

(四)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从目前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学者注重研究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缺乏对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的研究。此外,对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使得环境会计的实际应用没有可遵循的模式,影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政府可召集部分代表性的企业家和经济、环境方面的专家成立专门的环境会计研究小组,研究如何解决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实施的问题。

(五)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制度还不健全。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但环境会计仍然没有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在现行会计制度中,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两个明细科目,很少涉及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预防、破坏、治理及环保技术的开发等信息,这就使政府等有关部门无法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获得企业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状况。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三、应采取的对策

会计要更好地为经济合理快速发展服务,环境会计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虽有较为合理的一面,但仍然尚不成熟。我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借鉴其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制定并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及制度,形成完整体系。对环境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环境信息披露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准则和制度,这是因为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借鉴他们实践经验的同时,要参照我国现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环境会计的准则及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面,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体系。

(二)探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将环境会计发展到循环经济领域。环境会计所研究的末端治理模式把环境污染看作是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只是在造成污染后才设法治理和采取弥补措施,采纳的思想是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自然资本在生产中处于被动的和被忽视的地位。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的实行是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环保部门应对环境信息披露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对于严重污染行业也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标准。因此,环保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污染企业的划分标准,明确企业应披露的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对环境信息披露做出技术性规定。同时,应大力加强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与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从而使企业对外披露真实的环境信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因素是绝对不可行的。要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应制定环境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重视环境质量的评价,弄清环境污染发展的规律,从而制定环境系统发展方案,使环境在演变过程中较好地维持生态平衡,真正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1]高民芳.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2.

[2]李伟.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财会与研究,2009.3.

[3]张彩平,唐洋.对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9.2.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环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