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胡爱林
(菏泽学院数学系,山东菏泽274000)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张国强,胡爱林
(菏泽学院数学系,山东菏泽274000)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现社会化、信息化与大众化的新趋势,这三大趋势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辅导员是高校基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建设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有效举措,高校应将建立一支职业化辅导员作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新趋势;辅导员;职业化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这一有力的措施是为响应当前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趋势而出台的:即高等教育的社会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高校建立一支职业化辅导员的重要推动力。
在持续深入的改革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提高与现代信息网络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了以下三大趋势。
社会化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学习群体文化、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过程。所谓高等教育社会化,一方面是指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开办高等教育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要确立为全社会服务的理念,使其体系、功能、职责更加开放和扩展并逐步走向完善,最终渗透于社会变革、经济建设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简言之,高等教育社会化即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像个体一样,其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即由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的‘自发’的教育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社会性’教育。”[1](P56-59)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高校学生规模和质量上的提高也内在地产生了对专业辅导员的需求。
社会化既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更是学生自我完善所必须面临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需要高校来辅助实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决定了对学生社会化的渠道应当是多方面的,单纯的高校或家庭都无法承担起这一任务。高等教育社会化有利于增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存性,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补。这既能带来高校和社会的互惠互利,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只有同经济、科技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与渗透,才能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并能推进社会变革的优秀人才,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形式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高等教育社会化使得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变化的社会中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由此,建设一支高校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成为高等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多层面的发展过程,是未来社会文明社会形态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它是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2](P97-99)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以多种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大学教学各个领域,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并最终使其适应信息社会形态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包括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各种有意义操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二是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是指辅导员或教师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基于一定的信息环境,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信息、获取信息并能够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第三是教育过程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用以完善教育过程,实现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教育环境信息化、辅导员与学生信息化的落脚点。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而最终能否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信息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和运用,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使高等教育具有全新的特征,高校辅导员也由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由以前的管理者和传播者变成了把关者和引导者。当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接受信息的时候,高校教师虽不能“完全控制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但却可以展现并传达一定的信息价值观,使学生逐渐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识别和选择能力。”[3](P109-111)基于此种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走向职业化道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最初是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而提出的。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大约在15% -50%的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的为普及教育阶段。[4]马丁·特罗的量化分析法已经得到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界的认同。2006年5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005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是1998年的4.7倍,在学人数达到了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为21%,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也可从几个重要参照指标来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一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大众化;二是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大众化;三是办学机制的大众化;四是就业模式的大众化;五是校际交流的大众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带来学生的需求多样化、学生的问题复杂化。而学生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主要的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等教育大众化所表现出来的以上特征,正是我们需要培养一支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的客观条件,这也是对现代教育诉求的一种回应,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的应运而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以上新趋势,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
一是工作内容多样化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增加。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需要一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大学人数增加,学生的多样化、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应该由一部分具有特殊“专长”的人专门在高校中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那么辅导员就必须逐渐从教师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体现其独有的专业价值。在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素质呈现出的多层次性,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问题的增多,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二是工作对象多元化造成辅导员工作难度加大。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增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视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同时,高校后勤市场化,学生住宿公寓化,使大学与社会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联系也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自己视为与学校处于平等地位的法律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教育的接受者,其主体意识和法治观念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在体制因素上,高考制度改革和报名条件的放宽,也对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构成日趋复杂,各种年龄段、各种知识结构、各种社会背景的人纷纷来到高校,大学生的素质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此外,扩招以及学费上涨带来的大量贫困生问题、学生成分复杂化带来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都大大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三是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加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大,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经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和混沌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闭和简单,而是变得日益复杂化。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喜欢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审视社会,对时代的认识、对金钱的追求都有着不同表现。另外,不同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未来发展,使大学生们在经济、心理、学习、就业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机感,也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截止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因而,由于学习、生活资源的紧张而带来的种种矛盾就不可避免了。短期内,对于这种矛盾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利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疏导、协调。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高校内部改革的逐渐深化,学生中存在的思想与学习、心理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始终重视的问题,对此要有一支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正好承接了这一时代赋予的重任。
高校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创建,既是辅导员这一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必然结果之一,辅导员职业化要首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做出应然性的理论回应。
第一,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是一种职业能够被认可为专业的理论依据和技能保障。作为一门职业,必须建构起自己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具体的专业活动提供思想指导,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进入此专业提供学理依据,为专业人员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高校辅导员要求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背景,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的,而是一个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又自成专业体系的一个社会职业岗位,辅导员职业化主要是针对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言的。辅导员上岗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对大学生遇到的事情理解深入,对困扰学生的问题认识透彻,并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正是高校辅导员愿意致力于此工作的成就感所在。
第二,专业法规标准和培训机制。专业团队组织的出现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存在使专业人员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且在保护专业人员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使专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专业组织还必须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来约束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辅导员学习掌握获得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辅导员置于信息、知识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因此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对于辅导员不断更新发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高校思想教育等活动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第三,从业年限的终身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终身化意味着从事辅导员工作不再是以往那种流动性大、短期的、过渡性的权宜之计,而是要将它作为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做,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不再是碌碌无为,而应该是大有作为。随着辅导员职业化日渐为各级部门所重视,有些高校也推出了自己的措施,比如规定辅导员工作不再设置年龄限制,而设置专职辅导员等,这为辅导员解除了转岗的后顾之忧。然而辅导员职业终身化的内涵并不简单于此,它要依靠政策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心有一种对本职业的热爱,从而使其愿意将此工作作为一项终身事业而奋斗,保证其合理的物质待遇,使他们拥有事业发展的平台,拥有不可替代的职业地位,拥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第四,辅导员队伍社会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意味着辅导员不再是高校中的一个工作岗位,而是一种社会职业,进而意味着这支队伍要形成一种行业生存方式,即辅导员队伍中要具有共同的身份感、价值观、共同的话语体系、职业边界、同业协会、专业社团等,它们在行业管理方面起主要协调作用。辅导员的选聘打破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限制,凡热爱辅导员工作、并具有相应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均可以跻身到这一行列。从更长远的意义上讲,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并不仅限于高校校园,而是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也就是说辅导员除了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外,还可以从事辅导岗位培训或其他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的工作,实现职业性辅导员的再生产。辅导员队伍的多样化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流动,形成了辅导员队伍的立体性流动格局,使辅导员队伍的壮大成为这一职业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
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既要靠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又必须进行长远的规划。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体制环境和发展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建立一支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第一,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体系。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体系,应当包括辅导员的专业学位设置、生涯管理以及职业培训等过程。首先,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开设学生事务专业,为高校培养辅导员工作专业人才并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保障。其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需要引进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健全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使辅导员岗位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可以毕生从事的职业。再次,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即“对辅导员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规定时间内使其逐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化水平。”[5](P29)这样,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在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收获职业的乐趣,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二,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及时调整和整合优化。首先要对现有的辅导员进行全面调查,摸清辅导员队伍的结构状况。然后请相关专家与领导组成评估小组,对其进行调整、重组,形成辅导员队伍的年龄梯队结构;在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其它相关专业为辅;在性别结构方面,保持约1:1的男女比例为宜。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高校需要吸收更多优秀的辅导员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从专任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中,选聘责任心强、愿意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担任兼职辅导员,建设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当然,我们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兼职辅导员的管理和培训,重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物质支撑和精神激励。因此,除了把好准入关,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以外,还要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建立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把岗前培训、业务培训、工作研讨、外出学习与交流等项目制度化,每年都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和工作案例分析,使辅导员在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做好该职业的信心和兴趣。
第三,把提升辅导员素质列入高校整体发展的阶段性计划。通过制定阶段性计划的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其中,较长期的计划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学历和职称的总体规划和设想,较短期的计划是对总体发展的细化和量化,是具体的实施策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事关全局,应该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持政策连续一致。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树立辅导员职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对辅导员的业务培养要纳入学校整体师资、人才培养计划中,致力于将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发展型团队。学校应该帮助辅导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对每个辅导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定位,确定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位目标等方面拥有明确的近期发展轨迹,从而达到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上的日益提高。
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更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新趋势下,高校要把握时代脉搏,以新时期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层次为目标,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探索,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高素质、业务精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
[1]李炳全.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元高等教育[J].江苏高教,2001,(1).
[2]李建华.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3]王婧.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J].江苏高教,2004,(4).
[4]刘勤勇,唐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性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5]朱正昌.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The Study of the Specialization of College I nstructors in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Guo-qiang,HU Ai-lin
(Dept.of Computer Science,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 274015,China)
The trend of socialization,infor mationalization,and popularization has emerged in the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It gives a challenge to the college instructors’work.College instructors are doers of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work aswell as the managementwork.Therefore,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build a team of professional and high-quality college instructor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tren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gard 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work.
higher education;new trend;instructor;specialization
book=5,ebook=27
G640
A
2010-03-26
张国强(1979-),男,山东成武人,菏泽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爱林(1962-),男,山东曹县人,菏泽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
1673-2103(2010)03-0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