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2010-08-15 00:45吴满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阿拉比都柏林乔伊斯

吴满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 江苏苏州 215104)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吴满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 江苏苏州 215104)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詹姆斯·乔伊斯;背景;阿拉比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191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15个小故事组成,故事里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中下层市民庸碌猥琐的世俗生活,他们之中有神父、学童、教师、店员、水手、女仆、老妪、职员、流浪汉、政客等。《阿拉比》是《都柏林人》集子中的第三篇,讲述的是一个逐渐长大的都柏林少年,对同伴的姐姐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想去一个叫阿拉比的集市为他心目中的姑娘买一件礼物。他热切地盼望星期六集市的到来,却因身无分文而无法实现他那小小的心愿。等他终于拿到一枚银币赶到集市时,那里已是灯火阑珊、人影稀疏。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感悟到“自己是个受虚荣心驱使和捉弄的可怜虫”。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里面的却隐含了大量的宗教象征意义。要充分理解其内在象征意义,就需要对有关作品背后的宗教背景进行解读。

一、爱尔兰历史文化中的宗教背景对乔伊斯的影响

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但千百年来, 爱尔兰灾祸横行,侵略者肆虐,生灵涂炭。在乔伊斯出生时,她不仅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是欧洲最贫困的地方。尽管作者长期侨居国外,但在他40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将自己的创作视线牢牢地盯在故乡这片令人感伤的土地上。爱尔兰的历史充满了纷争与祸乱。早在六千年以前,这里首次出现了来自西班牙和法国移民的后代。公元前500年,居住在中欧与西欧的部落集团凯尔特人入侵爱尔兰,并带去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公元432年,帕特里克神父将基督教传到爱尔兰,从而使那里的宗教势力日益强大。从6世纪起,爱尔兰几乎成了欧洲的文化中心,其寺院学问和具有宗教色彩的绘画、雕塑、建筑和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由于觊觎爱尔兰的大量财产,挪威和丹麦海盗便不断骚扰掠夺,一度侵占了都柏林, 迫民为奴。

17世纪末,爱尔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世纪是爱尔兰历史上最贫困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短短30年,爱尔兰人口从250万增到400万。18世纪末,“爱尔兰人民联合阵线”起义后遭英国政府镇压。不久,爱尔兰各地流传大量的爱国歌曲和谴责英国统治者的政治民谣,其中几首曾在《尤利西斯》的“塞壬”一章中使主人公布鲁姆感慨万分,遐想联翩。正当爱尔兰的民族独立运动受挫时,天主教势力却日益蔓延,到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已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精神瘫痪中。1845-1880年,爱尔兰的“马铃薯饥荒”使爱尔兰人口减少200万。由于饥荒和移民,1904年(即《尤利西斯》所描述的年份),爱尔兰人口仅剩450万。这次事件对乔伊斯的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后来由于“新芬党”的成立和爱尔兰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南部26个郡在1921年宣布独立, 享有自治权,而北爱的6个郡则由英国管辖。1922年,爱尔兰又陷入了内战的深渊。

乔伊斯的小说反映的便是这一时期爱尔兰的社会现实。民族独立运动的严重受挫,社会政治力量的四分五裂,宗教势力的恶性蔓延以及整个爱尔兰道德瘫痪,在他的小说中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都柏林在乔伊斯作品中不仅体现了欧洲大都市许多特征,而且还具有其他象征意义。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宗教背景对乔伊斯的影响

乔伊斯,1882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一中产阶级之家,最初家境尚可。父亲颇有天分,是个税务官,学过医、划过船,平时颇爱杯中之物,且喜夸夸其谈,有一副男高音嗓子,乔伊斯受父亲的影响也颇懂音乐,会弹吉它和钢琴。其父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可以说,在乔伊斯的童年期,便从自己的双亲身上见识了当时渗透于爱尔兰社会的两股势力: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保守的宗教思想。乔伊斯6至9岁期间在优越的教会寄宿学校学习,9岁时,由于家贫被迫离校。小乔伊斯一直对此耿耿于怀,遂变得沉默寡言,并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态度。1893至1898年在另一教会学校(Belvedere College)就读,曾获20镑奖金。16岁入都柏林大学攻读语言学教程,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整日埋头学问,博览群书,并获“才子”之名。由于他对落后的爱尔兰文化毫无兴趣,又对所谓的“新爱尔兰”运动也不以为然,因此遭到一些师生的指责,使他在校园内备受冷遇。孤独与愁闷使他对社会、宗教和家庭的反叛日趋强烈,逐渐形成一种与市侩文化格格不入的性格。

但可喜的是他有出众的写作能力:1900年4月,他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易卜生新剧的评论:《易卜生的新戏剧》,表达了他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点,受到了易卜生的赏识,大为兴奋,就立志学起挪威文。大学里,乔伊斯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其中包括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阿奎那的著作,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也产生了影响。早在1829年,爱尔兰一位名叫丹尼尔·奥康内尔的律师发起了“天主教解放运动”,从而使爱尔兰的天主教势力更加巩固。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已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精神瘫痪之中。教会与英国统治者狼狈为奸,共同麻痹和奴役人民,乔伊斯“对教会恨之入骨”。他曾在信中写道:“我在当学生时就曾偷偷地反对过它,拒绝担任神职。如今,我要公开对它口诛笔伐。” 1902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政局的不满,对教会的痛恶,他断然拒绝了学校和家庭让他担任神职的要求,决意离家出走,赴欧洲大陆追求艺术,侨居国外达40年之久。

三、乔伊斯作品《阿拉比》宗教象征意义分析

乔伊斯在创作《都柏林人》时,曾向他人透露他的艺术构思:“我试图按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这种瘫痪: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社会生活。”《阿拉比》是这部集子的第三篇小说,也是“童年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在开篇中对环境的描绘就具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North Richmond street,being blind,was a quiet street except at the hour when the Christian Brothers School set the boys free…The other houses of the street,conscious of decent lives within them,gazed at one another with 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北理奇蒙德街两排楼房沉下的“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象征着教堂阴冷的长凳,而街尽头那幢“无人住的两层楼房”则寓意为宗教仪式上空荡荡的祭坛。男孩乘火车去集市时,作者连用“deserted train”,“intolerable delay”,“slowly”,“ruinous houses”等词来象征着奔赴理想圣地的艰难。而慢吞吞的、无人问津的火车则是萧条凄凉的社会景象的一个缩影,这段描述用大量的象征的手法揭示了人们精神家园的荒芜,文明的失落,以及弥漫于都柏林的一种瘫痪气氛,通过少年“我”的视野,一幅幅冷色调的环境画面,清晰地向读者传达了画中死寂般的基调。

在第五段里,乔伊斯使用了大量带宗教色彩的词语来描写男孩对女孩的感情,如:“我想象自己捧着圣杯,安全通过了一大群敌人的包围……我又如何向她倾吐复杂矛盾的敬慕心情呢”。男孩把在市场中对女孩的思念联想为手捧圣杯穿行于群蛮中间,明确指出女孩在他心中神圣的感觉,而adoration一词更是有宗教崇拜的含义,可见他的爱慕已经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男孩的基督教背景。

此后一段描写了在一个最能勾起浪漫情怀的雨夜里,他在对曼根姐姐的无尽的圣洁思念中自渎。乔伊斯也采用了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 thankful(感激的、感恩的)、veil(隐逸)和murmur(低吟)。自从曼根姐姐的形象潜入了男孩的心扉之后,少年的心态一度变得复杂起来, 他既把她当作世俗的恋爱对象去窥测、去追求,又把她当作宗教信仰中圣洁的“圣玛丽”去祈祷、去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集市竟然是占用一座教堂,“几乎所有的摊位都收摊了,厅里大部分地方都在黑暗中”。教堂象征着人类的宗教信仰,在这样原本应该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少年看见的是“两个男人正在帘前数着托盘上的钱”,摆摊的女郎在和两个男子调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督在神殿上发现金钱交易的一幕又一幕,神圣的地点再也不复存在,世俗的浮躁充斥着每个角落。黑暗的色调也提醒我们在这里找不到光明与希望。

整篇小说以一个孩子对朦胧爱情的追求为故事线索,讲述了孩子追求爱情的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而产生了“精神顿悟”。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进行含沙射影,直指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破灭,深刻揭示了弥漫于社会中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瘫痪状态。

四、结论

詹姆士·乔依斯的创作始于诗歌,而真正将他领入文学殿堂并逐渐奠定起不朽声誉的却是短篇小说,并使得他成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短篇小说的上上之品,《阿拉比》(Araby)历来倍受评论者青睐,他在这部《阿拉比》小说里的另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运用宗教象征主义手法揭示了当时都柏林人冷漠、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作品中独特的宗教象征手法、匠心独运的叙述策略,再加别具一格的背景设置与氛围描绘,三者相互交融,共同揭示了主题,成就了文本风格窘异、与众不同的艺术构建,显示了一代文学大师独特的创作技巧。因此,把握作品当时的宗教背景可以说是理解《阿拉比》的一把金钥匙。

[1]蔡芳.《阿拉比》与宗教象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1).

[2]冯发云.解读乔伊斯作品的几把钥匙[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闫焱,任鹏.神圣空间的世俗化——析《都柏林人》中的空间设置[J].外国文学研究,2008(12).

[4]张建军.从无知朦胧走向成熟——谈《阿拉比》中的象征主义手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6).

[5]Joyce, James. Dubliners [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96, P28-36.

[6]Marcela Elide.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world, Inc.1956.

An analysis on the religious background of “Araby” in Joyce works“Dubliners”

“Araby” is the third story of James Joyce’s short collection“Dubliners”, which is about a Dublin juvenile in pursuit of obscure love, but in the end his dream shattered. It is a simple story, but author James.James Joyce, with 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akes a large number of religious symbols, it is necessary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religious background to ge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nsic meaning of the work.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various religious factors behind the story to help readers reach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potential meaning: for the burst of religious belief, Dublin is in a pack of decadent state of society.

James Joyce; Religion background; Araby

吴满华,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与交流系教师,主研方向:外语教学法及英语翻译。

2009-12-27

猜你喜欢
阿拉比都柏林乔伊斯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阿拉比》:少年心事多忧愁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都柏林城堡
乔伊斯《阿拉比》中的“阿拉比”一词意义的探究
西尔莎与快乐王子的故乡——爱尔兰·都柏林
探析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
都柏林——欧洲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乔伊斯《小云朵》中的叙述聚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