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乡村公路工程管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李 林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路桥工程处,安徽六安 237000)
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经常化、规范化,维护乡村公路寿命周期。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后,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已基本实现转型,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大幅度上升,乡村公路路况也明显提高[1]。但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毕竟是个全新的课题,尤其是乡村公路管养工作仍有与科学发展不相协调的地方和许多难点、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现就各乡镇的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现状和如何进一步规范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出一些探讨性对策和建议。
国务院和省政府办公厅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分别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全省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明确主体、建立机构、健全制度、保障资金、日常养护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1 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系列制度
2007年,省交通运输厅在11个县启动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08年该项改革工作在全省全面展开。各市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方案),各县、区也相应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细则),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供政策依据。2009年在国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养护资金渠道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各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乡镇建设要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等管理文件,基本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管理综合检查评比等考核机制。
1.2 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各市、县(区)根据《公路法》规定和省政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已被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由各级政府实施统一领导,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县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管养,乡、村道由乡镇政府负责管养,形成了“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管养新格局,基本实现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
1.3 基本确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渠道
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由省级补助每年每公里县道7 000元、乡道3 500元、村道1 000元。日常养护资金以县区财政投入为主,其他资金用以补充的原则,各市、县(区)政府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标准。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
1.4 初步形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常态机制
各市根据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初步形成了县道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养护管理,乡、村道由乡镇和村级组织负责养护和管理,形成专业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大部分市县、(区)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安排配套资金,制定奖惩措施,选择养护单位与养护承包人员,日常养护工作实行合同制管理,管养的乡村道路保持路面清洁、路肩稳固、交通标志齐全、宜林路段绿化。
1.5 加强了路政管理,提高了农村公路安全性
尽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但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公安、路政、运管部门和乡镇协管员,建立护路网络,承担农村公路管理职责,开展农村公路治理超限工作,从事清理路障和整治其他侵害路产路权行为。
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各市、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完成了对农村公路桥梁全面普查,加强对农村公路危桥的检查检测,建成了农村公路桥梁管理数据库。同时,利用村村通水泥路省增补资金,用于桥涵改建和安保工程以及设置交通标志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性。
虽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要实现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日常化、规范化,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2.1 一些乡镇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对养护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主要精力和人员投入到村村通建设上,“以建代养”现象比较突出。“十一五”期间村村通建设的业主全是乡镇政府,任务重、压力大,多数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放在村村通建设中,加之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乡村公路疏于管养,甚至处于失管失养状态。
2.2 乡镇公路管养机构人员难以到位
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增长,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已难以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乡村公路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到乡镇政府后,乡镇政府在机构、人员、资金的落实上困难很大,存在着有机构、无编制、无专职人员的状况,兼职人员精力投入不足、变动也较快,养管工作落实也不力,多是应付上级检查。
2.3 日常养护资金到位不及时
据调查,大部分市和县区财政日常养护资金拨付比较滞后,也未能足额拨付到乡镇,严重影响乡镇、村两级公路养护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乡镇日常养护资金管理也不规范。
2.4 乡村公路路政执法力量薄弱
县区农村公路机构从事路政执法人员少、经费不足、缺设备;农村公路线长、面广,涉路路政许可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漠,公路上乱堆乱放、路肩种植农作物、违章建筑侵害路产路权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原本超限车辆行驶农村公路较为严重,加之国道、省道收费站撤销改为固定治超点后,引发超限车辆绕行农村公路,使原本设计标准较低的农村公路损坏更加严重。
2.5 部分新增乡村公路无养护经费
近几年农村公路里程迅猛增长,目前如合肥市农村公路已达9 945 km,而养护经费计算基数却是2006年的GPS测设数据7415.089 km,与实际管养里程相差约2530km,造成这部分农村公路无省补和地方财政养护经费计划。
2.6 养护工程经费拨付不及时
养护工程经费拨付环节多,影响工程进展。另外,养护工程、危桥改造配套资金解决难度大。
为巩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真正落实乡镇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和资金等问题,加强和规范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各级必须进一步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管理也是发展,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3.1 全面深入贯彻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为贯彻落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各级交通部门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着力提高县道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对乡村公路管养发挥示范作用。积极争取县、区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落实,积极协调和指导乡、镇政府建立乡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共同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管养缺位的突出问题。认真宣传、贯彻芜湖市、广德县先进经验,以乡镇管养工作为抓手,启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乡镇建设工作,从乡镇政府这一基层层面着重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三落实”工作,即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责任落实、机构人员落实、养护资金落实。积极进行监管、指导和服务,努力使全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争取做到统一机构、统一人员配备、统一养护内容标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台账资料等,确保乡村公路管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乡村公路技术状况保持最好水平。
3.2 适度增编,完善职能,统一管理机构名称
目前,全省各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陆续完成,随之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标准更高,行业指导、监督、服务任务更加繁重,而一些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现有编制难以应对方方面面的工作。全省17个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名称不统一,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需求。一要增加人员较少的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编制,编员总数不少于14人,并完善内设机构;二要统一市、县(区)、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名称,把乡镇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常设机构,按3~5人纳入编制(站长1~2人、技术员1人、统计工勤员1~2人),专人专职,人员经费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养护管理网络。
3.3 切实保障养护管理资金投入
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核心在政策,关键是资金。进一步落实好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资金渠道。由省交通运输厅按“7351”政策补助的由中央燃油税费转移支付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地方财政资金用于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同时监督指导各县、区交通部门在每年年初积极争取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财政资金,并及时拨付到各养护单位,实现公共财政投人的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各市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地方财政日常养护资金的及时落实到位工作;二是指导各乡镇建立养护资金台账,加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重新测量农村公路数据库里程数,切实解决新增和遗漏农村公路里程中的养护经费问题;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公路养护经费也应逐年按比例增加;五是养护工程款拨付采取预付、按季度拨付方式,取消养护工程、危桥改造县区配套资金项目;六是县和乡村公路小中修、危桥维修直接由县乡站所施工,减少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的环节及费用,有利保证工程质量、进度。
3.4 强化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目标考核
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每季度(半年)组织一次对县、区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督促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应每月(季)组织一次对乡镇的检查,乡镇应每半月(或月)组织一次对管养路段的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公布,并作为拨付养护资金的重要依据。对开展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单位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这项工作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
3.5 尽快实现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全覆盖
积极探索乡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新模式,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和基础建设。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依托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乡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和乡村协管相结合的乡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队伍,配备必要的管理设施。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协助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订立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规范和引导村民做好爱路护路工作。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协管员、村有联络员”的三级路政管理网络的管理机制。
3.6 加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培训
目前,全省各市乡镇、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且人员变动大。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以上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路政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公路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整改措施,深化、细化养护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全力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和谐的交通环境。
[1] 彭富强.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文德云.公路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许永明.公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文 月
U418
A
167128275(2010)052011222.5
2009212221
李林(19612),男,安徽六安人,安徽省六安第二公路桥工程处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