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君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幼儿营养膳食与心理健康培育
冯 君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实践证明,幼儿身心健康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膳食为保障,而良好的科学膳食观念是促进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领域这一侧面,对膳食营养方法、幼儿饮食心理健康的培育作了具体阐述,进而强调膳食营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膳食营养;心理影响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迅速时期,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将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与健康。如果幼儿膳食营养缺乏,不仅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导致幼儿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改变,容易造成幼儿出现自卑、退缩、孤独等不良心理特征,从而引起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保证和促进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
(一)幼儿膳食配制的原则
1.提供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
(1)膳食应多样化。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依照食物的性质和所含营养素的类别,可以将食物大致分为五大类:谷类、肉蛋鱼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类、热能性食品。
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应让幼儿摄取多种食物,以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热能。幼儿膳食应贯彻食物多样性的原则,主食与副食搭配,粗粮与细粮结合,荤食与素食结合,尽可能保证每天摄取五大类食物,以获得充足的营养。
(2)膳食的搭配要合理。在摄取多种多样食物的同时,还应注意到食物之间的搭配,做到平衡膳食。例如:膳食中优质蛋白质最好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 50%以上。各种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是:蛋白质占总热能的 10%~15%,脂肪占总热能的 25%~35%,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0%~60%。三餐之间的搭配应遵循以下原则:早餐高质量;中餐高质量、高热量;晚餐清淡易消化。从数量上看,幼儿各餐热能的分配应为:早餐占全天热能的 25%~30%,午餐占 30%~40%,午点占10%左右,晚餐占25%~30%。
2.烹制方法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喜好
烹调时在尽可能地保存各种食物营养素的同时,应做到细烂软嫩,便于幼儿消化。同时,还应做到味美色香,花样多,以增进幼儿食欲。
3.讲究饮食卫生
应保证提供给幼儿的食物、膳食制作过程、餐具等均合乎卫生标准。例如膳食原料选择新鲜的;需防止食物变质;不吃腐败的食物;厨房及其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应及时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等。
(二)各年龄阶段幼儿膳食的配制
1.1 岁以内婴儿的喂养
(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好处很多,不仅在我国,世界各国都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相互搭配比例都极适合婴儿,也易被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提高婴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母乳温度适宜,清洁卫生,食用方便而且经济。母乳喂养可以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使婴儿能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抚,从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2)人工喂养。因母乳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以母乳喂养,可选用其他乳类、乳制品或豆制代乳粉等食物喂养,称为人工喂养。
进行人工喂养时需注意:应选择既富含营养,又易于消化的婴儿食品,一般以配方奶粉为好。乳儿的奶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两顿奶之间应喂适量的水。人工喂养的小儿,出生后应遵医嘱服用适量的鱼肝油,并坚持晒太阳。
(3)添加辅食。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心理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在逐步增多,母乳和各种代替品中的营养成分如铁、钙、维生素等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婴儿消化系统也在不断地增强,胃容量在增大,牙齿逐渐开始萌出,这些都对食物的种类、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给婴儿足够的营养,提高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使婴儿逐渐适应乳类以外的各种食物,应逐渐给婴儿添加半流食和固体食物。而且,保证婴儿逐步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辅食的添加应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干,由软到硬,由细到粗,适时添加,循序渐进。第二,辅食应在喂奶前添加,以防止婴儿吃奶后不吃辅食。第三,炎热的夏季或婴儿生病时,应暂时延缓添加新辅食。第四,辅食的种类以及添加量应结合婴儿的月龄、健康状况及营养需要而定,可增可减,灵活掌握。辅食的添加既要遵循以上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婴儿的个体差异,在观察的基础上,灵活地调整辅食的种类和数量,帮助婴儿顺利地渡过断奶阶段。
2.1 ~3岁婴儿的膳食
这一时期的婴儿,生长发育十分旺盛,对营养和需求量大。牙齿逐渐出齐,咀嚼能力有所提高,胃的容积在逐渐增大,胃肠消化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已基本接受了成人的饮食。但与成人相比,无论是消化能力,还是对各种食物的适应能力都是较低的,所以需要为婴幼儿专门调配膳食。
为婴儿准备的食物,应做到碎、细、烂、软、嫩,以符合他们娇嫩的消化系统。此时期婴儿的主食如米饭、面条等应做得软些,馒头、包子、花卷、馄饨、饺子等应做得小些。在菜肴方面,为婴儿准备的鱼、鸡、鸭等带骨、带刺的食物,应先脱骨去刺或剁成馅做丸子、带馅食品或做成肉末烹制、蔬菜应切成碎末状,2岁后小儿的肉和蔬菜可切成小丁、小块或细丝状。婴儿的食物都不应带有辛辣味。
婴儿膳食的烹制应做到色鲜味美,不宜使用色素。在外形上,主食可做成婴儿喜爱的小动物的形象,如金鱼卷、刺猬包、蝴蝶卷等,这可大大提高幼儿的食欲。
3.3 ~6岁幼儿的膳食
这一时期的幼儿乳牙已全部出齐,咀嚼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较 3岁以前有所增强。他们的膳食种类已与成人基本接近,食物的烹制也无须像以前那样过于细致,属于向成人膳食的过渡阶段。如:饭不用做得很软、肉和菜不必切得太碎,可以在成人的协助下吃少刺的带鱼、黄花鱼和带骨的鸡、鸭块和猪排骨等食物。但膳食仍需注意易于消化吸收,色香味美,避免辛辣味。
饮食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心理卫生的重要标志。幼儿心理对食物的偏好、摄取食物的方式以及进餐习惯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偏好和习惯对身心健康不利,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甚至影响终生,因此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1.激发幼儿良好的食欲
食欲是由食物引起的兴奋。食欲的产生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欲一方面由生理刺激引起,即依靠食物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另一方面依靠心理的刺激,即食物的色香味和由此唤起的愉快经验,两方面吻合时便产生了旺盛的食欲。
幼儿的食欲有其变化的过程。1岁左右的婴儿生长发育极为旺盛,机体对食物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故食欲较旺盛。2~3岁的幼儿因活动的范围扩大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游戏之中,致使幼儿的食欲有所下降,并表现出时好时坏、波动不定的特点。对同一食物的态度上,也表现出时而喜欢,时而不喜欢,缺乏稳定性。4岁以后,幼儿的食欲基本稳定下来,在饥饿时能主动摄食,保持着较好的食欲。但较大幼儿的食欲也会因种种原因出现波动,如患病、不高兴、精神紧张等,都会引起食欲降低。
如何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呢,一是幼儿饮食应多样化,注意其色香味形;二是不要在进餐过程中批评幼儿;三是尽早教会幼儿自己动手吃东西;四是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的进餐行为
进餐是健康的需要,也是文明的表现。教师应逐渐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漱口、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不撒饭、不敲碗筷、咀嚼不出声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的进餐行为。
3.进餐时教师应仔细观察,精心照顾幼儿
幼儿进餐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进餐心理行为,观察幼儿的进餐情绪、进餐速度、进餐量以及对食物的偏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当发现幼儿用餐时情绪低落、食欲较差,应检查和询问幼儿是否发烧、有无牙疼、嗓子疼、肚子疼等。对于挑食的幼儿应进行耐心的引导工作,可让幼儿尽量尝试该种食物。
4.饭前或饭后不宜做剧烈的活动
为了保证幼儿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消化液的正常分泌以及良好的食欲,在进餐前或后的半小时内不宜做剧烈的活动,可使幼儿的交感神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平静下来。为进餐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Infant Nutrition D ie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ultivation
FENG Jun
(Heilong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Harbin 150080,China)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the baby physical and moral health must depend on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et and the good scientific diet concept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to promote infant'spsychological health.This article,on the basisof yearsof practice,from the daily life domain,elaborateson the diet nutritionmetho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fant's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iet nutrition to infant's health.
baby;meals nutrition;psychological influence
G612
A
1001-7836(2010)05-0085-02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0-12-15
冯君(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