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小说的几点缺憾

2010-08-15 00:47:13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缺憾金庸小说

杭 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浅析金庸小说的几点缺憾

杭 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金庸小说作为现当代武侠小说的代表,在继承传统武侠小说的过程中,既有突出的成就,也有值得注意的缺憾。寻找其缺憾进行评说,对武侠小说的研究和创作都有积极作用。

金庸小说;研究;缺憾

华罗庚先生曾这样赞美“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在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读一读武侠小说,的确可以得到慰藉与寄托。金庸小说是现当代武侠小说的突出代表,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金庸小说的诞生,可谓我国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奇迹。金庸小说之前,武侠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始终为一些文人墨客所不齿,一直难登大雅之堂。金庸小说的出现,使武侠小说改变了这种境况。金庸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武侠小说的优势,不仅加大了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提高了武侠小说的价值档次。金庸小说集雅俗于一身,国内外读者和研究者之广、之众,影响之大、之深远,非以往任何小说能比。“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一流行说法是对金庸小说的一个最好的评价。

当然,与其他任何文学作品一样,金庸小说中既有成就也有缺憾。成就的方面应该充分肯定,不充分肯定就是不客观的;与此同时,缺憾的一面也需要充分探讨,不允许探讨,是不正确的态度。受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受历史时代的局限,金庸小说中存在一些缺憾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缺憾往往与成就相互交织在一起,与作者的思想政治主张形成矛盾或强烈反差,也令读者良莠难辨。从中找出这些缺憾予以评说,对今后武侠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反封建却又存在男权主义倾向

从小说主体内容上看,金庸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是反封建的。他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反对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他笔下的众多女子,不仅美貌如花、活泼可爱,而且个性张扬,充满智慧,读金庸小说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流传的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赵敏、周芷若,《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等等,她们个个不仅武功高强,身怀绝技,而且见解主张也在常人之上,让许多男人自愧不如。但是作品中也时常出现与作品基调不和谐,甚至相反的倾向,最典型的就是“众女追一男”的模式。《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是个流氓小混混形象,他把六七个美女揽于自己所有,不必多说,因为作者对此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这与其思想主张是一致的。而在描写英雄人物时,也是采取这一模式,并采取欣赏的态度,就与作者的思想主张和作品基调背离了。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等。金庸先生认为,女性应该“不把名誉、地位、面子、财富、权利、礼法、传统、教条、社会责任等看得那么重要,而专注于爱情与家庭。”在金庸小说中,往往对善良、纯情的女孩子青眼有加;而对有功利心、政治野心的女子往往流露出否定态度。例如,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说:“周芷若、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这就表明,在金庸先生看来女性应该是温柔的、无心机的,只应该与爱情发生联系,而女强人、女政治家、有手段和心机的女人是令人恐怖的。在金庸小说中,情,往往是女主人公惟一的选择,也是他们依附于男主人公的理由。爱情应该是女性惟一的人生选择,如《碧血剑》中的夏雪宜和温仪。《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任盈盈,《书剑恩仇录》中的李沅芷与余鱼同,《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素素与张翠山、张无忌与赵敏,他们最初都属于不同的阵营(仇敌关系、官方与民间、正与邪、宋朝与蒙古),最后无一例外的都是女性跑到了男性的阵营。从表面上看这仿佛是“邪不胜正”的坚定表现,但推敲之后就会发现,小说情节这样设计只是因为男性是武侠文学中的中心,而女性只能像磁石一样围绕在男性周围,即所谓的夫唱妇随。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这显然是一种隐藏的男权主义观念,并没有逃脱传统武侠小说的藩篱。

二、关注社会民生却又远离社会现实

与传统武侠小说整体比较,金庸小说更加关注社会民生。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惧艰险,悲天悯人,大义凛然,其高尚精神不由不令读者无声赞叹。对社会问题的暴露和鞭挞,采取了寓言式、童话式的表达方式,使人在阅读时不由得不对现实世界产生联想。从这点看,比那些为报一己仇恨而滥杀无辜、快意恩仇的传统武侠小说,比那些只见离奇情节而不涉及社会现实的传统武侠小说,要高出许多。但与《水浒》等古典小说比较,金庸小说无论是在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人物命运的安排和设计上,都与社会现实相悖,显得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故事的铺展上过于想象虚幻,避开了对社会真实的反映。金庸小说虽然多以历史上真实事件为背景,但在情节发展上又有意避开对历史真实的暴露,多是奇中奇、巧中巧的描写,把读者完全带入了虚幻的童话世界。在金庸笔下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里,主人公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没有世俗生活的纷扰,没有生存竞争的压力,完全是一个可以恣意做梦的武林乌托邦。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当然,也可以说金庸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但浪漫主义作品从来不拒绝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关注社会生活,应该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二是在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命运安排上,最后的走向往往是躲避社会现实。武侠的出现可说是社会现实中官与民的矛盾难以调和的表现之一。社会现实中的这一矛盾在我国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长期存在、普遍存在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处理了自己所定的事情后,不顾以后小说中的现实如何,就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结局虽好,却背离了小说所赞颂的侠义精神,这在社会现实中也是难以实现的。

三、崇尚自由超脱却又与市场和商业性紧密联系

从金庸小说中可以看出,金庸本人是崇尚自由超脱的。他笔下的多数人物不仅淡泊名利,仗义疏财,而且追求远离尘世,洒脱自由。《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可以把贵重的东西送给一个刚刚认识的小叫花子;《连城诀》中的狄云,见到旁人疯狂地争抢财宝而无动于衷;《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放着开国皇帝不做,却偏偏归隐山林,甘愿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对以上小说中的人物,金庸本人一直持赞赏的态度。但金庸写作武侠小说的目的,却与此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金庸小说最初是在《明报》上连载的,是出于追求更大的利益的需要,使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与市场和商业性连在一起。他在小说的故事设计和情节发展上,也多考虑一般读者的意愿和报纸销量的需要。例如《神雕侠侣》这部作品,无论从逻辑发展上还是艺术价值上都应该是一个悲剧。很多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如果把小龙女投崖一段作为结束,其艺术水平会更高。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也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但为什么又没有呢?倪匡又说:“金庸在写《神雕》的时候,正是《明报》初创时期,《神雕》在《明报》上连载,若是小龙女忽然从此不见,杨过凄凄凉凉、郁郁独生,寂寞人世,只怕读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报》。”读者喜不喜欢一直是金庸创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当时所有读者的愿望都是《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相逢,金庸也就“顺应民心”安排了他们功成身退的圆满结局。武侠小说太注重商业考虑和读者好恶这一缺点一直被诟病,金庸武侠小说当然也免不了这个俗。无论从金庸小说着想,还是从《明报》着想,读者喜不喜欢一直都是金庸小说创造和构思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与小说中人物的取向相背离,也削弱了金庸小说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

最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金庸小说存在着一些缺憾,但是瑕不掩瑜,其历史成就还是第一位的。目前的金庸小说,已不能再用传统的“雅俗”来定位。读金庸小说仿佛进入了一个广袤的精神世界。这里带给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也带给读者哲理的思考;带给读者喜怒哀乐,也带给读者深深的思索。随着文学市场的形成,文学接受(消费)完全成为读者自己的事,文学创作的完成与成功将取决于作品的传播与流通。一部没有读者的作品,无论它是通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不仅与成功无缘,而且连文学也说不上,或者说是属于没有完成的创作。文学的天职就在于影响世道人心,没有形成传播与接受的作品显然够不上文学。因此作品与作家的成功,市场的占有率将是其主要的价值尺度。金庸小说今天占据了文学市场,明天必定会占据文学史。

[1]许兴阳.大陆2000-2006年金庸小说研究述评[J].菏泽学院学报,2008,(5).

[2]丁进.金庸小说研究史略[J].文学研究,2003,(4).

[3]邓集田.异元批评和过度阐释——金庸小说研究与批评中的两种常见现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4]陈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以及武侠小说的出路[J].当代作家评论.1998,(5).

2010-08-10

杭宇(1980-),男,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缺憾金庸小说
缺憾之美
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期)2022-04-24 15:57:49
缺憾之美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金庸的财富江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漫画无极
缺憾也是一种美
“渡江第一船”的光荣与缺憾
军事历史(1999年2期)1999-08-21 0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