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优势,突出服务特色——河池学院服务广西新发展探析

2010-08-15 00:48鸿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河池广西学院

周 鸿

(河池学院 政法系,广西 宜州 546300)

依托学科优势,突出服务特色
——河池学院服务广西新发展探析

周 鸿

(河池学院 政法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河池学院有义务和责任从广西新发展的需求出发,依托学科优势,做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色产业研究、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利用等服务工作,突出服务特色。同时,要构建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服务广西新发展的积极性。

地方高校;广西新发展;社会服务

河池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拥有文艺学和应用化学 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和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等 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地方性、民族性、以人文社科为主是河池学院的基本特点。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学院如何结合自身特色,依托学科优势,确立服务重点,突出服务特色,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是摆在学院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河池学院服务广西新发展的重点、内容、机制等方面提出拙见。

1 服务广西新发展是河池学院的重要使命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定位、自我发展的需要[1]。

近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一直努力加快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开放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和中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为目标。2008年 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 1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广西的开放开发指明了方向。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与东盟合作的大通道、大枢纽,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路通道的省份,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交通枢纽和桥头堡。区域优势及中央政府的重视,使广西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具有区域优势产业,如铝工业、林浆纸一体化、石化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力、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等重点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还引入了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武钢柳钢千万吨钢铁项目、千万亩速生林支撑的芬兰斯道拉恩索和印尼金光集团两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七个“一千万”项目,以及电子产业、铁路改造等两个“一千亿”项目,使沿海地区初步形成了主要以石化、钢铁、林浆纸和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但从总体来看,广西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集群少、规模小,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一些区域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包括我们高校在内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去解决。

包括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是广西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河池学院有义务和责任从广西新发展的需求出发,在政策咨询、重大科技关键问题、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群、创新人才及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促进广西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服务,我们的办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办学特色才会彰显,社会声誉才能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责,也是高校为地方服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各行各业的合格人才。我们一要根据“两区一带”经济发展要求,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立体管理,开放内容,科学评价,注重双赢”的专业实习改革路子,强化专业实习,实现“学习—上岗”零距离。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及大纲,改革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进实验教材与教法,改变过去那种“认识型、单项型、验证型”的实验教学,打破专业内外界线,构建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本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在确保理论教学基础核心地位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要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桂西北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应用型长线学科专业为核心,以短线学科专业为外延,构建学科专业群。重点以有色金属、化工、特色食品、生物制药、桑蚕丝绸、文化产业等行业领域为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四要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把教学、科研活动扩展到企业车间,或开展“定单式”培养,或为企业开展培训等,努力培养高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以桑蚕产业研究为重点,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

我院地处桂西北河池市,这里有十分丰富的特色资源,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培育科研强校机制是我院办学的一贯宗旨。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桂西北地域优势及我院特色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以桑蚕产业研究为重点,在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利用、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山野葡萄研究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与地方对接,为地方经济件建设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1 加强“桑蚕研究中心”建设,创新蚕桑科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

宜州市是我国最大的县级桑蚕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学院成立了“桑蚕研究中心”,开展了桑树育种和桑蚕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在今后的几年,中心将与宜州市科技局、浙江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广西宜州蚕桑科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蚕病的早期诊断、综合防控与病理研究。主要研究家蚕病原微生物对家蚕的致病机理、蚕病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建立各种蚕病病原的 PCR检测技术,实现对桂西北小蚕共育点及养蚕户主要传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病毒感染潜伏期能准确快速检测出病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二次感染,为蚕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和依据,解决制约当地蚕桑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桑蚕稳定发展服务。②桑种苗的防疫检验。建立一套桑种质量的检测标准,包括桑种的种质、纯度、发芽率等相关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简单的 PCR检测桑种纯度的方法。③茧丝质量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桑蚕茧 (干茧)分级和检验方法》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桑蚕鲜茧》的标准,利用各种桑蚕茧系列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如小型缫丝机、茧层含水率测定仪、茧体透视仪和智能评茧仪等。

3.2 依托河池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服务工作

我们将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在桂西北喀斯特生物资源调查研究、石漠化生态恢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尾矿有价金属的综合利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鸟类区系调查及多样性研究、蝗虫的区系研究、板栗苞壳栽培食用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系列的研究。同时,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我们将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制药、十万大山及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努力为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研究与开发提供科研服务。

3.3 积极筹备“山野葡萄研究中心”

罗城和环江两个特有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我区山野葡萄的主要产区,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解决山野葡萄的开花、挂果等问题,今明两年,我院将适时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达成共识,拟建立“山野葡萄研究中心”,由地方提供产业园,我院负责科技攻关。目前,该中心正在落实主要研究人员、产业园、实验室及前期研究经费。

4 以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利用为重心,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服务

河池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下辖的 9个县中,有 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其中 2个是世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人文社会科学是我院的优势传统学科,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及民族文化研究方面有着较深厚的基础。大力发展桂西北特色文化,加快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是今后我们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的重要领域。

4.1 开展系列桂西北特色文化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研究与发展

学院将以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河池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的建设为依托,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工作。重点是与宜州、罗城、环江、南丹等有关县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少数民族历史、村民自治、韦拔群精神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与河池市文化局合作,完成河池特色文化的普查、登记、立档、命名等工作,完成“河池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建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特色文化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地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风尚。

4.2 完成《仫佬族史》和《毛南族史》的编纂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仫佬族和毛南族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史,仫佬族与毛南族的文化遗产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整理,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正在渐渐湮灭,它们的消逝将是这样一个人口较小民族无可挽回的资源损失。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尘沙永远掩埋。仫佬族和毛南族人民都强烈呼唤尽快有一部自己的史书。也只有通过编史,才能大规模地动员两个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抢救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院将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合作,分别编纂《仫佬族史》和《毛南族史》,重点研究两个民族的名称和来源,古代、近代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民族语言和民族艺术等内容。

4.3 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构建桂西北特色文化研究平台

学院将在互联网上建立和完善“刘三姐专题文献数据库”、“桂西北作家研究专题文献数据库”、“仫佬族文献数据库”、“韦拔群文献数据库”、“河池市特色文化资源档案和数字库”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为校内外研究桂西北特色文化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并为宣传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刘三姐等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塑造地方文化新形象,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5 构建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开展服务新广西活动,就必须构建好服务机制,为开展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首先要有良好的合作机制。早在 2005年,河池学院就成立了地方合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校内科研状况调研,充分掌握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人才、科研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学校的科研力量,为学校和地方政府及企业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工作。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利用地方合作办这一平台,解决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信息部不对称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使学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其次,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我们在开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要与学院的办学特色相一致。服务的内容、重点、形式既要与地方社会经济结构相一致,又要服从学院的总体工作,服务要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2]。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学院需要制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政策。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岗位竞聘、科研奖励等工作中视其服务贡献给予必要优惠和支持,以吸引更多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来。四是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学院创造条件鼓励申报横向课题,积极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攻关。在服务项目申报上,坚持正确的导向,积极支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规范科研课题的申报、实施、评价程序,强化对科研过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

[1]和飞.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敬军,张继华.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技信息,2008,(26).

Emphasis on Serving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Superior Subjects——An Analysis of Hechi Un iversity’s Serving the New Development in Guangxi

ZHOU Hong

(Depart ment of Politics and Law,Hechi Un iversity,Y izhou,Guangxi546300,China)

Serving loc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was the most basic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local University.HechiUniversity has the duty and responsibility to do well in talentmodel innovation,industry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specialty culture from the new development in Guangxi,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uperior subjects so as to serve the society.At the same t ime,to mobiliz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mpaign of the new development,we must build the service mechanis m.

local institutions;a new development in Guangxi;social services

G47

A

1672-9021(2010)02-0078-04

周鸿 (1967-),男,湖南嘉禾人,河池学院政法系教授,法学博士,现任广西河池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公共管理。

2010-04-05

[责任编辑贺卫国 ]

猜你喜欢
河池广西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广西尼的呀
学院掠影
河池书法家系列之六 蒙壮科作品选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西行学院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目录索引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