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3周春明常运琼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浙江服务

周春明,杜 宁,常运琼

(1.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浙江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浙江湖州 313000;3.湖州师范学院科技处,浙江湖州 313000)

提升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周春明1,杜 宁2,常运琼3

(1.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浙江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浙江湖州 313000;3.湖州师范学院科技处,浙江湖州 313000)

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浙江省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点省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给浙江地方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浙江省地方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浙江省;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对策

教育部、科技部于2006年联合召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要不断开创服务地方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会议强调要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和区域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主动参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此次会议对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浙江省作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试点省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准实施,为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站。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体系、服务模式、服务平台等方面大力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地方高校服务职能,探索独具特色的社会服务之路;优化资源,构建社会服务的创新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地方高校要积极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形成特色,整合力量,面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浙江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工作的新局面。

一、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无论是服务主体、服务能力、体制机制,还是服务效果,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地方高校层面

首先,浙江地方高校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科学研究与现实脱节,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关怀。浙江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在广大教师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思想,由此看来,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就显得迫在眉睫[1](P133)。

其次,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紧密度不高。浙江地方高校对地方政府重大决策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足,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不高,服务能力不强。

再次,学科和专业设置失衡。办学模式趋同,专业设置陈旧,培养方案脱离实际,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大多属于教学型高校,科研实力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竞争力。在社会科学领域,地方高校运用社会科学理论解决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实践问题的能力较弱,使地方高校不能很好地为本地区政府以及各产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自然科学领域,地方高校技术研发能力低,不能更好地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此外,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实验设备以教学为主,能够提供实验研究开发的设备条件差、信息情报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专利情报方面,这是制约地方高校开展高科技含量社会服务的主要障碍[2](P125)。

最后,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完善。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制度不完善,组织管理不健全,社会服务仅仅注重表面,缺乏统一领导和协同研究,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不强。

(二)地方政府和企业层面

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缺乏对地方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全面了解,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在吸纳政策建议、企业在寻求科技成果上还较大依赖于部属高校。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重视不够,对地方高校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缺少引导和激励,对地方高校经济政策支持、经济投入不足。地方高校尤其是公立院校普遍处于举债经营或负债经营的尴尬境地,影响着其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发展和水平的发挥。

浙江省地方高校大多是近年升格更名而来,缺乏与本地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企业对它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了解不够,从而对其认可程度低。虽然地方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但由于许多企业对其持怀疑态度,所以它们还是舍近求远,寻求地区外重点高校、名牌院校的服务。而大型企业一般建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科研技术力量较强,它们的技术服务需求较小。中小民营企业对科学技术需求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这种客观需求短时间内还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

(三)运行管理层面

政府、企事业单位、地方高校之间的互动发展没有合理的制度规范,缺乏长效互动作用机制和横向联系机制,不能形成互动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是局限于短期的利益联盟,往往在有限合作中寻求利益的平衡。政府、企业、地方高校之间“单兵作战”现象成为主流,影响了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3](P9)。

二、提升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重在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服务形式创新、服务领域创新等。从地方高校的角度而言,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服务理念创新

社会服务的先进理念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首要前提。地方高校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于能否立足本地作出正确的前瞻性分析和把握,开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

地方高校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确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社会服务要体现主动性和多样性,突出先进性和引领性。地方高校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化的主要载体,在区域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树立并加强区域化意识,改善地方高校与所在区域各部门的关系,促进区域社会和地方高校的协调发展。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科研导向。地方高校既要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生产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又要通过各种形式为本地区社会提供各种直接服务。要开放办学,实现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浙江地方高校科研和服务地方管理部门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服务师生与地方。

(二)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构建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包括服务地方体制(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服务地方机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两个部分。

地方高校要深化改革,建立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与产业的对接机制,创新社科成果的转化机制。地方高校可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要根据高校校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改革、制订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服务地方工作的积极性,奖励在服务地方工作中获得创造性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4](P39)。

实行学校 二级学院的二级管理体制,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团队、个人的三级服务地方工作体制,加强服务地方二级管理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服务地方网络建设,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推进干部交流与挂职工作;大力推进与地方合作的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宽省内外合作渠道;与社会各界建立各种形式的联盟式的合作关系。

(三)科学技术创新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在基础。地方高校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科研的主要导向。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筑高层次人才高地,凝练科研团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着力构建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地方特色为主的理论创新体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三是大力加强重要研究基地和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尤其是成果转化平台和大学科技园建设,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四是积极探索制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四)服务模式创新

服务地方工作要把握“四大要素”,即平台、项目、人才、政策,坚持“四个并重”,即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自发合作与学校有组织的合作并重、项目合作与长期战略合作并重、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中心”,即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应用性科技成果研发中心和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中心[5](P87)。

(五)服务平台创新

地方高校要广开思路,通过合作办学优化教育资源,拓宽经费来源;更新观念,人才培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线;面向地方,不断提高应用型科研能力;统筹规划,搭建好科学研究平台、校地合作平台、校协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平台、咨询服务对策研究平台和集成化服务平台。

(六)学科专业创新

地方高校要结合地方实际,紧紧围绕地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设置对口专业,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使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最大限度地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一致,不断打造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科研特色,使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符合地方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建设重点学科、专业。

(七)服务形式创新

地方高校要主动参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地方开展广泛的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立足当地区位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高校的优势和特色研究领域为基础,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建立合作研究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开发、决策咨询等各类项目和课题,切实解决地方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决策、技术等问题。组织广大教师、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开展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医疗服务、信息服务、咨询决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八)服务领域创新

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领域包括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其中以科研服务为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1)科研服务,包括政产学研合作,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技术开发项目和软科学研究课题;开展技术转化推广服务;建立大学科学(工业)园区;建立高校—企业联合研究中心;高校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提供各种咨询;兴办合资企业;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设施等等。(2)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包括定向或委托培养、成人或继续教育等。(3)咨询服务,包括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和决策服务。

[1]林仲英.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9(5).

[2]吴淑芳,田伏虎.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2010(1).

[3]孟令择,王少军.河北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9(2).

[4]顾群玉.试论地方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5]周春明,杜宁,常运琼.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基本形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sof the conferenceon the work of the servi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local econom y,Zhejiang being an experimental p rovince of changing the w 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ogether w ith the imp lementation of regional p lann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Zhejiang econom y faces transfo rmation w hich brings about unp recedented histo rical oppo rtunities and tremendous challenges to local colleges’social service.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should merg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 y guided by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survive in service,develop in contribution,further upgrade the ability and level in the service of local development in economy and society,positively p rovide intellectual service to transfo rm and upgrade the local development in econom y and society and constantly raise 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 y and society.

Key words:Zhejiang Province;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bility in social service;solution

[责任编辑 杨 敏]

Upgrading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the Local Colleges in Zhejiang

ZHOU Chun-ming1,DU Ning2,Chang Yun-qiong3
(1.Social Service Office,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2.Office of Party Committee&Presidents,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3.Scientific Research,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G648.4

A

1009-1734(2010)06-0128-04

2010-11-0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科学发展研究》(Y200906179)、湖州市科技局市校合作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升浙江地方高校服务地方能力的对策研究》(2010SYR22)的研究成果。

周春明,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科研管理、服务地方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浙江服务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