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0-08-15 00:47:13杨建文郑慧芳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孩子

杨建文 郑慧芳

(1.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2.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当代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成为弱体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政府也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使人们迈进小康社会,精神文明落后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健康意识的淡薄、认识的匮乏、生活方式的不科学,再加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等等,当代青少年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验品,使其体质下降。

一、遗传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让世人惊叹。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社会文明、医疗机构完善、卫生条件不断提升。我国总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从1985年的43.1亿元(人民币)到1998年的1370.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其增长幅度是巨大的。全国人均医疗费用,1985年为4.07元,1998年为109.79元。国家医疗保健投资的增加,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和人民健康状况是必然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体现在医学方面,不仅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脑膜炎“、“麻疹”、“肺结核”等等传染病,而且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出生存活率,甚至为不孕不育的家庭提供试管婴儿。今天的医学可以“挽回”许多先天不足孩子的生命,但他们的体质在今后一般很难能达标和进行体育锻炼。一般而言,父母体质强壮则后代也体质强壮,父母体质虚弱则后代也虚弱多病,我国古典一些医学从遗传学的角度也深刻地阐明了这个道理,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对后代的体质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人的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并在人的一生中都将明显地或潜在地发挥作用。

二、家庭问题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从早期的自由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的国策。家庭成员人数急剧减少,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真可谓“百依百顺”,“含到口里害怕咽、捧到手里害怕摔、装到兜里害怕颠”。条件优越的家庭,孩子每天上学车接车送,即使大学新生报道,也是父母、亲戚多人陪伴。在对待孩子饮食方面,最怕孩子营养不全,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饱、吃好。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过于疼爱孩子和错误饮食观念,导致我们身边不少孩子讨厌吃饭,甚至家长为孩子不吃饭而烦恼。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放纵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致使孩子摄入过多含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致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习惯,常吃一些垃圾食品,使营养物质摄入不全,缺少必要的微量因素,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导致孩子体型成为“土豆型”和“豆芽型”。

三、社会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论”;孟子则倡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儒家文化倡导的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最高目的就是求功名、谋利禄,以光宗耀祖。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不惜付出“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而对于身体健康的问题却相信“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应试教育的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把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全部精力引向了教死书和读死书、死教书和死读书。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培养的学生能品德兼优吗?另外,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普及高等教育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仅有的周末假期,一些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看似是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教育,却不知因此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

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成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必备学习工具,大量的网络信息给孩子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更大窗口,让孩子通过其获取更多的知识,很多小学就开设了电脑信息课。但这把“双刃剑”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孩子们在电脑键盘上时而轻描慢写、时而狂风暴雨,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吸引他们的最大“静电磁场”。大学前,孩子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严格监控下,学习的压力下,玩游戏还不至于“通宵达旦”,大学阶段,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大学更需要学生的独立和自我约束,学习压力明显减弱,余暇时间大大增加,也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条件。据调查60%的大学生每周至少有1次1小时左右的上网,一个学期里20%的学生有过包夜上网。个别学生对于网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废寝忘食”,严重损害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试想长期休息不好的人,身体怎么能好?既然如此多的“特困生”,室内上课都不能坚持,怎能打起精神来健身。

四、个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影响健康10大因素”中指出:人的健康和生命,60%取决于自己。张洪潭博士认为“人的健康,归根结底是他自己的事情,无论他是青年学生还是普通市民,即便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其监护人也不可能包揽孩子们的健康事项,这正如生老病死都是无可替代和让度的。”世间万物实实在在,都有规律可循,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如此,个人生活、体育、卫生习惯都与健康息息相关,而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与客观的周围环境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个人主观的认知相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更在后者。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节节攀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已进入一个“生活方式时代”,美国1977年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占死亡因素近50%。我国居民与美国类似,生活方式疾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8种主要疾病中,发挥首要作用的致病因素仍然是不良生活方式。但是,至今这一研究成果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据王革等的调查,广东省有60.5%的大学生不按时吃早餐,26.5%的学生吸烟,64.4%的学生喝酒,54.4%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些中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正确的审美观,由于中小学普遍开有早读课,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或吃不好,而在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的垃圾食品;一些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健康知识及正确的审美观,认为越瘦越美,于是盲目节食减肥。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正确的审美观,也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较懒散,心理脆弱,怕苦、怕累、怕受伤、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不愿做,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活动,体质也就随之下降。200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门对全国10万学生及5000名体育教师的调查表明:57.5%的学生是因为“怕累”,24.0%学生是因为“怕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68.9%的体育教师也认为“怕累”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整个中华民族未来。这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要从提高生育质量、卫生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等方面共同协作和努力,方能取得成效。

[1]李小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教育报,2005-6-6(2).

[2]丁树哲.健康成本论[J].体育与科学,2004,25(4):13-16.

[3]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何志文,陈玮君.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之一)[J].体育科技文献,2008,16(6):13-16.

[5]张之沧.论身体教育的紧迫性[J].体育与科学,2005,26(4):7-10.

[6]黄平波,吴萍,杨仪模.学校体育变异现象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08,26(3):80-84.

[7]刘仁盛.“健康促进”新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的论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2):78-80.

[8]赵秀红,苗艳丽.为何66%的学生锻炼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6-09-19(2).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孩子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