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手段被引入到教育中,教育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教育的质和量,更好地实现网络与教学过程的优化整合,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加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自身智力的开发都是极有利的,它对大学生创新型思维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的学习直接关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知识的占有率,为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引导大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网络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以教师指导为起点,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讨论合作为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它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使学习者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传统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模式。
1.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模式。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是利用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促使大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并简要地介绍怎么样去完成这个任务。由于大学生有了一个具体任务目标,在思想上就会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让大学生带着任务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和大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2.网络环境下基于引导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引导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去主动学习,通过引导探究,激发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就是引路,是指导大学生进行学习,提示学习方法。探究是指教会大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一般顺序。引导探究不是单纯地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大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大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讨论总是有其局限性:教师主导,大学生主体地位很难发挥;时间有限,讨论过程很难持续或者深入。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大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一般由教师先创设某个特定的情境,将大学生引入其中,交给大学生某个具体的任务,要求大学生独立或者协作完成。大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是知识的发现者,由大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教师则是大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注意培养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创造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这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常常用到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问题不能深入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而网络恰恰能弥补课堂的不足,大学生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网络交流。它不但提供了师生、生生进一步交流的渠道,还能使交流变得平等融洽,减少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是: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与领悟就在这种协作学习中逐渐形成。每个学习内容讨论到最后,教师再根据大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协作式自主学习,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网络环境下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个性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众所周知,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有很大差异。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大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改变了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教师个人网站、资料库等;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大的模块,而每个模块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发送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大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借助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教室等,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按照自己能力安排学习进度,这样每个大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会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而教师只进行每个阶段的监控,及时回收每个阶段的作业,并用一定的时间进行点评即可。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1.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教材要求及大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科学,容量、难易程度要适当,体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并从大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内化和活化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在技巧和手段上有创新,同时,应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并指导大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此评价体系反馈的内容,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生的德育智育均得到开发,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引导其完成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的效果,看其是否达到了教学计划和目标。在评价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改正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大学生时刻了解并掌握他们用什么方法在学些什么,以及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及时根据学习评价的结果,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3.激励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能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保障。这种评价体系放弃了以往“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不再让大学生因为一次成绩的不好,而丧失学习兴趣。要通过强调对大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课堂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表现给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及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不难发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使大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增强了大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特别是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重视认知过程,因而有利于大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欣,周继岩,刘佳君.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83-85.
[3] 张莲,邱瑜毅.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8,43(1):164-165.
[4] 崔玉宝,李伟红,杨丽娟.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课程自主学习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9(1):150-152.
[5] 刘俊英.基于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5):116-118.
[6] 殷际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