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等院校精品专业建设探究

2010-08-15 00:47:13莫维冰王学良杨西春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精品专业课程

莫维冰 王学良 杨西春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一般来说,“地方性高等院校”是指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省市共建、地方为主的本科院校。本文所指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则是专指正在进行“专升本”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近几年陆续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的新兴本科院校。

我国高等专科教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的一种应急措施而建立的。最初的高等专科教育多由普通大学举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了向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本科教育靠拢,在教学管理上沿用本科院校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教材方面,都实行“本科压缩”模式,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综合素质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生产第一线工作,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眼高手低,就业较难,反过来加剧了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教学更难于组织,使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实际上,目前高等专科教育正处于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这也迫使高等专科学校必须做出新的选择。而新兴的本科院校同样也面临生源质量不高,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水平远不及“211”工程重点大学和老牌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原有的专科教育仍实行的是“本科压缩式”的办学模式,而新近开设的本科专业,其水准与老牌地方本科院校仍有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项能力也不强,面临着与高等专科学校同样的“三无”问题,即办学无特色,专业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因此,加强自身精品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所谓精品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际质量方面,已具有其独特性、地方性和比较优势,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

一、精品专业的选择

不是任何专业可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一定要有所选择。选择时,要考虑特色专业的特性,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体现精品专业的特性。首先,地方性高等学校的精品专业应体现“地方性”。地方性高等学校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专业建设要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条件来开展。其次,特色专业要凸显“实用性”。地方性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毕业生择业需求和就业导向。再次,特色专业要具有“口径适度、宽窄并存”的“适合性”特点,以满足时代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的需要。第四,特色专业要注重“复合性”。“复合性”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实行专业复合,可以是不同专业复合成新专业,或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也可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将同类或不同门类的专业复合。这样既节约人力,又不浪费资源,可使毕业生所学内容更广、更宽,同时也拓宽了择业领域。

2.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需求与条件相结合原则。地方性高等学校开展精品专业建设,首先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立足点,同时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力量来建设,否则专业的特色性就无法体现。其二,适度超前原则。精品专业的建设应考虑当前行业及岗位对工程实践及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要有长远眼光,应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通过调研,将未来具有潜力的专业作为精品专业进行建设。因为任何一个专业都有一个成立、成长、成熟、衰落的周期,如果一个精品专业在其建设的最好时期迎来需求高峰,其专业特色就愈加鲜明。其三,校企合作原则。高校与企业(行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是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地方性高等学校应加强与当地企业(行业)的合作,开展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企业的实力,扩大学校的影响。

二、精品专业的设置

1.设置的依据。一是要研究社会分类的变化,根据各职业岗位的特点,选择具有教育的效益性、教学的稳定性、生源的充足性的专业作为精品专业。二是要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论证。精品专业的设置要通过对社会发展背景(包括社会总的需求情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本地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等)、行业背景(包括现有行业运行状况、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周密的分析,并组织专业委员会对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

2.设置的条件。精品专业的设置条件应有别于一般专业和特色专业,一般应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要有充分的师资储备。作为精品专业对师资应有更高的要求,它包括生师比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职称结构的要求、学历结构的要求、学缘结构的要求。二是要有预先制定的科学、合理、先进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素质教育。三是要搞好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特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要有衔接性和一致性,要能体现实训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四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保证。学校要设立精品专业建设专项基金,保证有正常的、持续性的投入用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精品专业的建设

1.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促进精品专业建设。地方性高等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和实践型的人才,地方性高校精品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与地方经济部门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通过“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模式”,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和企业文化,熟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熟悉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构建高级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素质模式”。通过开发必修模块课程、选修模块课程、活动模块课程和主要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中实施的实践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突破传统教学计划模式的瓶颈,以专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培养精品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专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心理品质、专业业务操作技能。构建课程体系,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创新;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重视个性发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课外专业意识养成训练;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创造动态训练环境。因此,应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重点建设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门化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等课程群,并实现课程群内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应完善课程内涵的建设,引入企业实例和应用研究项目;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分阶段组织实施。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精品专业建设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必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根据学校精品专业建设的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把他们送到有关企业和地方经济部门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并有选择地聘用企业和地方经济部门的业务和技术骨干担任有关课程的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精品专业的管理

能否建设好精品专业,关键在于学校的政策导向和各系的认识程度、自身条件和积极性。因此精品专业的建设可考虑采用“专业申报、专家评审、学校确认、系科建设、定期督查、滚动竞争”的方式进行。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平竞争、择优扶持、扬优保持、合理布局、项目管理”的原则。具体可按以下程序:

1.系科申报。根据遴选与建设标准及原则,各系对本系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在系科预选的基础上,择优向学校申报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专业基本情况简介(从专业发展历史、学生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等方面介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含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专业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专业教学改革的落实情况、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性论证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配备情况。

2.考察审核。由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遴选与建设原则对各系所申报的专业建设点进行评审(包括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实地考察、评议并写出考察评议结论等),向学校推荐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

3.学校审批。校领导根据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考察评议结论,审议批准该批建设的校级精品专业建设点。

为了加强精品专业建设的管理,需要重点加强精品专业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制定精品专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专业管理。要确立学校对精品专业建设的统筹安排和系部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能,理顺精品专业建设中各部门工作职责关系,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次是要制定课程管理办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建立课程提取、建设和退出机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要求,对接专业最新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状况,提取相应的课程进入专业课程体系;对与市场需求脱节或已老化的课程,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确认后应退出专业课程体系。第三是要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落实各教学环节基本要求。规范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周密设计教学过程,准确把握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规范实施课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最后是要建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全面保障教学质量。制订严格的教学过程管理办法,实施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评价,确保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张代治,杨义波.地方普通高等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5).

[2] 李立高.关于精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 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4] 黄世秀.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J].高职论坛,2007,(1).

[5] 姚和芳,李忠华.校企合作加强精品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教育,2004,(35).

[6] 黄玉兰.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初探[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精品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