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新生的角色错位

2010-08-15 00:47:13陈立栋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错位新生辅导员

陈立栋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社会是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个“角色”。人的社会角色不时会转换,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社会角色转换了,人的角色意识便得跟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的定向阶段,将来向哪个领域发展,发展的空间有多大,在这个阶段就基本定了下来。所以说,作为一名大学新生能否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扮演好大学生的角色,不仅对其大学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一新生角色错位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人的社会角色的转换是经常发生的,角色错位的同时伴随着角色转换而存在。所以说新生出现角色错位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找准其错位的表现,分析错位的原因,以便很好地帮助新生尽快摆正角色意识,扮演好自身角色。经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新生容易产生角色错位的方面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环境陌生造成角色错位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一次突变性的转折。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温暖、充满母爱的小家庭到校园中的大家庭,从走读到寄宿,从高中时期的督促性学习到大学时期的自主性学习等等变化,使新生很难自觉地把食堂、寝室、图书馆、同学、老师等零乱的变化归纳抽象,而得到大学与中学环境在本质上的几项变化——学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变化、日常生活环境变化等,因而难以以适当的行为去适应新环境。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内心感到空虚、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表现出对生活及其环境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造成角色错位

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从层层包裹中的理想角色中走出来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交往、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原来理想中美好舒适的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主角、学习上的佼佼者、出类拔萃……现实使大部分同学的理想落空。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一些新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不能自觉、主动地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也会导致角色错位。

3.角色主体缺乏内驱力造成角色错位

大学新生作为角色扮演的主体,上大学以前一心想着考大学,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明确的目标。考上大学以后,有些新生对所学的专业还不甚了解,对今后的设想还是一头雾水。困惑、迷茫、缺少目标和动力,不能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导致自身缺乏足够的内驱力接纳社会和群体的期望要求。在学习上,只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做什么跟着做什么,甚至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生活,在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状态下学习,显然对自己的成才、发展方向也就缺乏内在的动力。我们说,个体只有具备争当合格大学生的需求和欲望,把社会的期望、要求自觉转变为自己的需要,主动要求角色认同和角色期望内化,才能成为合格的角色。如果主体一旦失去争当合格大学生的主动性,势必会忽视或认识不清角色规范而造成角色错位。

4.思想道德品质低劣,智力、体力及文化素质较差等主观因素造成角色错位

任何角色扮演都要求个体具有一定的素质,一定素质只能扮演一定的角色。由于大学生角色扮演是由具有一定思想道德水平及相应的智力、体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担任,起点较高。所以,社会为大学生所规定的政治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其他规范,决不因为某个新生个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低劣,智力、体力及文化素质较差而降低要求,而是强制每一个大学生达到相应的规范和要求。然而,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必然出现一部分素质不高的学生进入大学。这部分自身素质较差者,难以按照相应的行为规范模式进行角色扮演,难免产生角色错位的问题。

二、辅导员如何帮助新生进行角色调适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的一支特殊的政工队伍,他们是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老师,是高校各级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力助手。因此,他们对帮助新生减轻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冲突或由于对外部环境认识不清等原因导致的角色错位,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角色认定,完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辅导员要真正发挥对新生角色转换的指导作用,加强自身的学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首先,我们应该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在掌握基本原则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领导人;其次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注重对心理健康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做好准备;最后,要适应网络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增强工作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

2.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尽早树立新的目标

按照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角色意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从这一观点出发,辅导员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集体活动与学生树立角色意识教育相结合,引导帮助新生尽快树立新的目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体育锻炼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都是进行角色意识教育、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3.深入学生群体,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上政治理论课,作报告,开班会,进行个别谈心外,还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求学目的、思想状况等,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以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4.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帮助大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作为辅导员,在帮教过程中,为了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特别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辅导员应力求在权力性因素以外,更多地以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心理教育契机,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情感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把大学生适应性的角色转换,由外在的引导、督促,变为一种自我内在的积极要求。

5.关注弱势群体,促其发展,提升群体素质

在对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生活困难的贫困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庭残缺的不幸学生以及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个别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在某个方面的弱势,很容易导致心理脆弱或偏颇。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考虑这部分新生的实际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树立自信心,摆正角色,融入集体。

大学新生出现角色错位,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发展很难避免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特别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应通过大量的、辛勤的劳动,帮助新生摆脱来自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各类压力和挑战,帮助他们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起大学生应有的角色意识。

[1]傅显捷,王久渊.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睢文龙,廖时人.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错位新生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有趣的错位摄影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新生改版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29
“错位教育”要不得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13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