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艳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
李红艳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就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上都有反映,主要在词汇和语义方面。对女性的词义贬低,作不同于男性的称呼等等这些都是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角色的不同而引起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将会逐渐消亡。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
英语性别语言的研究历史颇为长久。早在 1922年,Jesperson就在Language一书中专门开辟了“The Women”一章,讨论了男女语言差异。70年代以来,一些著名学者如Lakoff,Trugill等又把这项研究推进了一步,使性别语言的研究系统化。近年来,在许多杂志和著作中,有关“女性语言”的研究日益增多,令人瞩目。Crosby和 Nyquist从研究中得出结论,所谓女性语言并非女性天生所有,而是这种语言反映了在社会中人们总是把女性置于这种难以改变得地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当他们处于隶服地位或无权无势的处境中时便开始使用女性语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女性语言的特征是女性缺乏社会地位的标志。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就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综观语言学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阐述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例子。这种现象在两性社会地位和分工以及职业选择方面尤为明显。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上也有反映,主要在词汇和语义方面。
1.从词汇上看语言性别歧视。用阳性名词、代词代替两性。例如: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 he/his/him来代替一个不确定的性别或泛指两性;用man,mankind来代表人类,把女性拒之门外。虽然有些人认为使用这些词并非歧视女性,只是为了方便,但多数人认为这实际上是歧视女性的一种语言现象。
英语中大量表示职业的词是由“man”结尾的,如“policeman,chairman,salesman,businessman,fireman”等。用阳性词或带有阳性词缀的词来代表两性,好像把女性排斥在这些领域之外,遭到很多主张男女平等的人士的异议。
英语中大部分表示男性的词都没有标志,是无标记的,例如“male,host,hero,judge,doctor,actor”等。而表示女性的词往往是在男性名词上加上词缀后派生来的,或以男性名词为主体,用复合的方法构成的。如“female,hostess,heroine,woman judge,woman doctor,actress”等。这似乎表明自上帝取亚当的肋骨做成夏娃以来,女性就一直被注定仅仅是男性的一个部分。
一些常用词语的固定搭配中,都是以男先女后的顺序排列,从而突出男性的重要。例如:“brother and sister,boys and girls,husband/man and wife,father and mother等等。如果把这些搭配前后颠倒过来,就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了。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多么普遍。虽然英语中有ladies and gentlemen的说法,但把ladies放在gentlemen的前面并不表明女性就比男性尊贵或者女士优先,而只是表明了女性在男性心目中的地位:女性和儿童一样是被社会当作弱者来看待的。
(5)对男女两性的不同称呼语也体现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像Miss和Mrs这种称谓早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因为这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武断的干涉。Ms对应Mr却很少被使用。在一切都平等的条件下,女性接受更多名字上的称呼,不如男性那么常被带有尊重意味的姓和职衔称呼。例如:当一男一女大学教授接受一个高级大使接见时,接待员在宣布时会说“Dr Mary and Dr Smith are here to see you”。这是一个女性受尊重少于男性的表现,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另外,女性通常不会被用名字称呼,而是被用lady或miss或更多亲密的称呼如dear,baby,sweetheart,doll等称呼。表明女性和儿童一样被当作弱者来看待,需要保护。而男性则没有这么多的亲密称呼。这也是语言上的性别歧视。
在西方,女性婚前随父姓,婚后随夫姓,这种从属关系也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劣势地位。例如大家只知道居里夫人是居里先生的夫人,很少人知道她的真正姓氏。
2.从语义上看性别歧视。与女性相关的辱骂词在 Edgar Gregersen的调查里,有2/3的语言(103种语言中有66种语言)认为最大的侮辱是针对对方的母亲的;在103种语言里,只有20种语言有关于对父亲的辱骂,而且其中有5种语言的辱骂不是很严重;而对父亲的辱骂又通常是以对母亲的辱骂为前提的。辱骂词如“bitch,wanton,old nag,old crow,ole bat,heifer等都是针对女性的。(2)与女性有关的词发生词义转贬。例如,spinster和bachelor是用来表示未婚的女子和未婚男子的,原义并无褒贬之分的。然而,今天spinster却暗示了女性的不完美或令人厌烦,是不受欢迎的“老处女”之类的女性。而bachelor的未婚是自由选择的,是快乐的单身汉。Governor是统治者,是行政长官,governess却成了受雇于富人,教人家孩子的家庭教师或者情妇了。King/queen,Mr/mistress,warlock/witch也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称呼女性的词都转贬了。例如:“lady,girl,madam,mistress,housewife,nun,nurse”等都可以用作妓女prostitute的替代词。而这些词本来是没有贬义的,有的甚至还是女性高贵身份的敬称,如madam,lady等。对一些恶意的事情进行描述时,通常使用女性涵义的词。如“Iron maider,black widow spider,hurricane”等。这也是性别歧视的表现。
某些词与表示男性的词搭配时是褒义或者中性,但是与表示女性的词搭时则配表示贬义。如professional指有经验的或者有过硬技能的,但是用它来形容女性词,可能就是指娼妓了。The man in the street表示“普通人”,但是woman of the street则是表示“妓女”了。Public man(公务员)和public woman(妓女),call boy(男侍者)和call girl(应招女郎)也是这种情况。
用动物作比喻的词语大都是用来描述女性的,如 chick,bird,pig,dog,horse,cow,lamb,bunny等,常常有贬低的意味,把女性与消极的,柔弱的概念相连。男性则与积极向上的概念相连而通常都被比喻成tiger,bear,buck,stud,wolf,lion等果敢、勇猛、好斗的动物。这也说明男性希望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绝对地依附于他们。
语言本身并不会性别歧视。对女性的词义贬低,作不同于男性的称呼等这些都是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角色的不同而引起的。几乎在每一种语言社会里,男性总处于权力、支配的地位。女性则是顺从地,从属的,因而语言上也带有征询、顺从的意味。由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等都相对劣于男性,所以她们谈话需要胆怯、温柔、含蓄和不定,喜欢用升调,喜欢闪避问题。社会为女性言行指定了较高的标准,为了不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常常尽量地使用温和正确的语言形式来与人交流。女子承担对子女的扶养教育和接人待物的职责也使她们尽可能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规范语言。女性比男性更注意语言的幽雅性,她们多采用一些令人愉快的词语,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即使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时,也采用含蓄的方式。女性的发音也更准确,规范。这也说明在语言使用上,男子比女子享有较高的权力,女子只能循规蹈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促使英语中的歧视现象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许多有性别歧视的词语被中性词替代了。如用其它中性词替代由man构成的词,例如用businessperson,police officer,firefighter来替代 businessman,policeman,fireman,甚至还出现了businesswoman,policewoman,firewoman等。
2.男性泛化现象得到了纠正。在没有明确的场合,慎用he/him;在泛指场合用he/she或者him/her,也可以用they/their/them,既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用一些中性词替代由man/men来指整个人类或泛指人时,例如用human代替man,用mailcarriers替代mailmen,用world history代替man & his world等。
3.一些阴性后缀的消失。把黑人妇女称作 Negress或称犹太妇女为Jewess有点冒犯失礼,像authoress,poetess已倾向于废弃。甚至使用已久的actress一词,有时也称为actor,如“she’s an actor”。当然废弃后缀-ess也有困难,如waitress,stewardess便是如此。
4.用Ms替代Mrs和Miss,统称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是由于男女社会分工及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同所造成的。如果对两性的社会态度有所改变,那么语言即刻会有相应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不应走向极端,如建议把history改为herstory。随着女性地位权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的性别差异也会有不同的反映,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将会逐渐消亡。
[1]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2000.
[2]Judith Orasanu et al.(edt). Language,Sex and Gender: Does La Difference Make a Difference? [M].New York: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79.
[3]Lakoff,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 Harpers & Row Publishers,1975.
[4]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语界,1995(1),P73-77.
[5]张从江.论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7),P79-80.
[6]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念[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李红艳(1979-),女,湖南汝城人,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