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
——兼议单恋或互恋

2010-08-15 00:45杨昌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小城悲剧哥哥

杨昌俊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乌鲁木齐 830001)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
——兼议单恋或互恋

杨昌俊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乌鲁木齐 830001)

翠姨悲剧具有新旧时代交替的特点:觉醒与蒙昧并行,抗争与绝望沉沦并重。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翠姨为情而死,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翠姨的爱情是单相思还是两情相悦的互恋。

翠姨;悲剧特点;悲剧原因;单相思;互恋

著名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是一个关于闭塞的小城早春三月发生的关于我的姨翠姨的故事。翠姨默默地爱上了我的一个堂哥哥,在婆家要娶她时,就拼命地糟蹋自己的身体,在悒郁痛苦中死去。这似乎是一个关于单相思的故事。更让人惊异的是翠姨心中有了意中人为什么不反抗包办婚姻?翠姨能够为情而死,生前为什么不向心上人表白?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翠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翠姨十八九岁,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翠姨的妹妹十七八岁,大说大笑,不十分修边幅,平时穿得花里胡哨,和她的姐姐完全的不同。

翠姨参加别人的婚礼,其他媳妇女人一律穿绣花大袄,颜色特别的繁华。她们的脸上也浓装艳抹。翠姨从来不施脂粉,那天穿蓝色缎子的夹袍。就是这一次,翠姨把别人惊呆了,人们突然发现她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一个封建社会的淑女形象:沉静,端庄,稳重。朴素而不妖艳。内质美胜过外在美。翠姨像所有年轻的女孩一样具有爱美的天性。十五年前的这个小城大街上流行一条宽大的披肩,翠姨的妹妹有一张,翠姨有一张,几乎每人都有一张。

但是翠姨对美的追求有其特点。例如那时候还流行穿绒绳鞋。翠姨,她没有买,她怀疑了好久。我陪她上街,先不告诉我去买什么,进了铺子选了半天别的,才问到绒绳鞋。走了几家铺子,都没有,都说卖完了。后来翠姨又提议要去买绒绳鞋,我们在大雪天从早上找到天黑也没买到满意的绒绳鞋。书中举了这个买绒绳鞋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了翠姨性格的犹疑,多虑,内敛的一面。翠姨面对自己的密友“我”,连喜欢绒绳鞋这样的小事都深埋心间,不肯轻易暴露。喜怒哀乐不显形于色。这是封建社会对淑女的要求。

封建礼制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翠姨大字不识一个,她没有读过书。总之,翠姨是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淑女的一个典型形象,或者说她是按照封建社会传统的礼制来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典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崩溃瓦解的时代。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依然在普通民众中根深蒂固。这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在酝酿发展中,苏俄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就具有新旧时代文化交替的特点。

翠姨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小城,家庭环境又很死寂,但新时代文化思潮的春风还是吹进了这个小角落。小城有了洋学堂,男子中学的学生,一切洋化,穿着裤子而不是长袍。而更奇怪的是他们见了女人不害羞。从前的书生,一见了女人就脸红。

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我们家男孩和女孩以及亲戚家的孩子都读书。

翠姨经常到我家来,她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还因为我们家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新的文明生活方式。翠姨在我的家里认识并爱上了我的堂哥哥。

堂哥哥,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他在哈尔滨读大学。穿西装,脖子上束着一条围巾。人似乎更显得庄严,漂亮。

翠姨现在梳头梳得很慢,必定梳得一丝不乱;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认为满意为止。为什么呢?女为悦己者容!

翠姨是否在恋爱?书中没有明说。翠姨的闺房密友“我”——一个还没有成熟的中学生写道:翠姨大概是恋爱了。

传统的观点认为翠姨暗恋了,是单相思,得不到心上人徇情而死,而她的意中人不知道她的真心真情,不知道她为什么而死。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从深层来看,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翠姨的恋爱具有两情相悦的互恋性与无奈性。

翠姨非常聪明,会弹大正琴,还会吹箫和笛子。而我的堂哥哥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最好。有一次聚会,堂哥哥放下了箫,对翠姨说:“你来吹吧!”翠姨却没有言语,站起身来,跑到自己的屋子去了。翠姨为什么为有如此反常的行为?答案只有一个:面对所倾慕的异性的害羞!我的堂哥哥,好久好久地看住那帘子。我的堂哥哥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行为?他其实已经敏感到了某些朦胧的情素。应该说翠姨和堂哥哥彼此欣赏对方的才艺。

但是不久,翠姨就订婚了。她未来的丈夫,家境很富有。人长得又低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五耳帽子。十七岁,在乡下的私馆里读书。

翠姨不满意她的包办婚姻,但没有言语的反抗更没有在行动上表露不满。由于三年之后娶亲,翠姨在内心深处更愿意远远的推着。订婚后翠姨是很有钱了。她拿着未来丈夫的聘礼,不断买各式衣服和首饰,追赶时髦穿高跟鞋。似乎很快乐。但是当伙伴们玩耍忙碌时,惟有她一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的影子痴望着。

此时翠姨心中已经有了意中人,但还是订婚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自古至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没有自己选择婚姻大事的权利。心里希望嫁给一个人是一回事,现实中嫁给一个人是另一回事。堂哥哥只是她婚姻理想的一个梦而已!这时的翠姨还没有想到抗婚。她本来准备听从命运安排,顺其自然。

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当然堂哥哥也在我家。伯父带着我们哥哥,弟弟……姨八九个去看花灯,路上又碰到了几个在哈尔滨和堂哥哥一起读书的男生。翠姨觉得他们的学生装——西装个个都很好看,自然哥哥也很好看。因此在路上,翠姨直在看哥哥。作为在大学里受高等教育的哥哥,他难道没有感觉:有一个女子默默地在关注他?!

弹琴,吹箫,看纸牌,我们一天到晚的玩着。我们玩的时候,全体参加。翠姨对我的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我的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的客气一点。

不过,有一天晚饭之后,翠姨和哥哥都没有了。客厅里很安静,我听到后屋里或我的房子里有人。我想一定是翠姨在屋里。我跑进去一看,不单是翠姨,还有哥哥陪着她。他们看见我就出来陪我玩棋,这次哥哥总是输。从前是他回回赢我的。这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尽管我家很开通,男女经常在一起玩耍,但是这是孤男寡女单独在一起。而且两人辈分不同,尽管年龄相近。为什么我偶然看见他俩在一起,会使哥哥行为反常?这次哥哥总是输。那是因为他心中的秘密他以为被人偶然看破。如果他对翠姨没有超出友情的感情,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她一听婆家要娶她,马上就病了。但没有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接受了男生不少的礼遇和尊敬。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经过这到哈尔滨去买嫁妆,翠姨就更不愿意出嫁了。

外祖母来接她结婚,她竟提出要读书,不想出嫁。外祖母无奈给她请了一位老先生。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的闷闷不乐。

翠姨和堂哥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谈过恋爱,他们远远没有达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境界,充其量不过是“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翠姨和堂哥哥的恋情或者说翠姨的恋情就真的永远深埋心间,无人觉察吗?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如果说连母亲都能猜出翠姨的心事,作为当事人的堂哥哥就不可能对翠姨喜欢他毫无感知!

翠姨越来越瘦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叫他去看自己的妹妹翠姨。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在那样的社会,男女单独见面尚且不可以,何况动手摸——肌肤相亲?如果哥哥内心没有爱情,就不会不由自主出现这种行为。

哥哥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地哭起来。“姐姐她待我也许没什么,但是我觉得已经太好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什么翠姨会如此说?她已经快死了,她临终前最想见的人当然是她心中的爱人。唯有她姐姐理解了这点并创造机会帮助翠姨实现了。

翠姨说:“我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只想死得快一点,多活一天也是多余”对于翠姨来说,她有了人性的觉醒,没有爱的婚姻,生不如死。翠姨说:“……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我并不像姐姐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对哥哥表白她不愿意嫁给那个男人。她死了,不后悔。她很快乐。她说:“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翠姨得到了什么?那就是临终前爱人在身边的踏实感和满足感。

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首先是几千年因袭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男婚女嫁,人们视爹许娘配为天经地仪!时代发生了变化,男女自由恋爱的春天就要到来了。正如书名“小城三月”,这是早春的季节。男女自由恋爱理想的实现是要经过漫长艰难的曲折过程。小说中还写到在大城市里受现代文明熏陶的男大学生:有的结婚,从此就不回家了;有的娶了太太,把太太放在另一间房子里住着,而且自己却永远住在书房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受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男学生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解放,主张恋爱婚姻自由。这些男生的反抗并没有成功,何况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的翠姨?!所以翠姨虽然心中有了意中人,仍然还是和长辈指定的人订婚而没有反抗。

其次封建迷信思想,封建贞操观念,封建伦理道德对翠姨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毒害影响。翠姨是出了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自觉地觉得自己的命运是不会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跑了几遍买绒绳鞋没买上时,她说:“我的命,不会好的。”事实上在为翠姨相亲时,社会上的人也果然对翠姨母亲的身世很鄙视。这造成了翠姨的自卑心理。还有翠姨是我继母的女儿,而堂哥哥是我伯父的儿子,虽然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但在辈分上翠姨是堂哥哥的长辈。

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思想对翠姨婚姻自主的理想的实现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力量,对堂哥哥同样也具有巨大的钳制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翠姨订婚的时候,他没有提出异议。当翠姨临终时,向他断断续续含蓄地表白时,他不知道现在应该是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尽管他内心喜欢翠姨,他的婚姻同样是他自己做不了主的。不仅如此,当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的年轻人,婚姻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够主宰的。这就是翠姨去世后,哥哥提到翠姨常常落泪,因为他失去了一个红颜知己。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他并不是不知道翠姨为了他而死,为了不能和他结婚而拒绝活。而是不知道翠姨为什么为了不能实现的东西,不可抗拒的东西而毁灭自己。

从主观方面来说,翠姨的悲剧原因还有对现实中婚姻现状的绝望。她妹妹的婚姻就是她未来远景中最生动的教材。她妹妹订婚了,再过一年就出嫁了。在这一年中,妹妹大大地阔气起来,因为婆家送来大批的聘礼。妹妹未来的丈夫,没有什么好看的,很高,穿着蓝袍子,黑马褂,好像商人,又像一个小土绅士。妹妹婚前很风光,可是结婚后常常遭受丈夫的毒打。翠姨的未婚夫穿衣打扮就和她妹夫几乎一样,除了戴个帽子。这对翠姨的未来似乎也是某种暗示和象征。当时旧式的人,外貌思想几乎都大同小异。

造成翠姨的悲剧原因还有她自身的性格原因。翠姨说:“人家也许认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是很好的,我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她怎么能从心呢?她一生最亲密的人,一个是我——一个在学堂读书的女生,另一个就是堂哥哥,外貌英俊高大,穿西装又在大学读书,待人处事温文尔雅。翠姨追求的是新知识,新思想,新人物,新的生活方式。而她未来的丈夫个子又矮又小,年龄也比她小,穿着老式服装,在旧私塾里受旧式教育。她从外型到他的内部全盘否定,不能接受这个人。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或门当户对的就是母亲身世相同,都是个寡妇。而这一点又是翠姨很忌讳的。

此外,翠姨性格的忧郁和犹豫,内向,内敛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翠姨有什么心事不善于向周围的人传达,即使是自己的闺中密友也不和盘托出,城府极深,以至于她走极端自残去世,别人都心中纳闷她为什么死。

总之,翠姨悲剧具有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文化特点:一方面人们已经开始觉醒,追求婚姻自主,男女自由恋爱,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婚姻观念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新生力量在艰难成长抗争。而翠姨在早春的季节中一朵鲜花还没有来得及盛开就夭折了。

[1]卓娜,萧红.小城三月三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2]曲慧芳.小城三月.深层文化意蕴透视——兼议翠姨性格的复杂性[J].语文学刊,2007(9).

[3]王伟.什么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

[4]王宏民.风刀霜剑下的生命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意蕴[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

Cui Aunt tragic turned with the old and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times as follows: Parallel with the ignorant awakening; Sinking both protest and despair. Cui Aunt tragedy caused by both objective reasons and subjective reasons. Cui Aunt died for love, love with Cui Aunt and persistence of implicit sex. Cui Aunt’s love is unrequited love or a guy, falling in love each other.

Cui Aun; The feature 0f tragedy; The reason 0f tragedy; one-sided love falling in love each other

杨昌俊(1968-),女,四川仁寿人,文学硕士,新疆兵团电大讲师。

2010-07-27

猜你喜欢
小城悲剧哥哥
伟大的悲剧
小城雪花
小城大爱
哥哥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即使从未走出小城的孩子,也不会有逼仄的童年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小城红梅赞
猫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