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红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7)
夫妻权力关系实证研究综述
赵兴红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7)
夫妻权力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由于其对预测和评估妇女家庭地位满意度、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对夫妻权力关系的探讨,方兴未艾。夫妻权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和结论及该领域的研究方法、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夫妻;权力关系;综述
自1960年布拉德(Blood)和沃尔夫(Wolfe)等在《丈夫与妻子:动态的婚姻生活》一书中提出婚姻关系中的夫妻权力概念起,夫妻权力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不断有家庭决策和权力结构的实证研究报告问世[1]。同时,这些研究也丰富和发展了夫妻权力的理论基础,相继出现了资源理论、文化规范论、交换理论、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这些理论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对于夫妻权力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夫妻权力关系的影响因素上,分别从影响夫妻权力关系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两方面来探讨。
(一)前因变量
1.背景
在背景方面主要探讨了受教育程度、职业、宗教信仰、种族出身、年龄对夫妻权力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平等的夫妻关系。
2.态度
对性别角色和能力的态度。研究表明,如果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占优势,妻子拥有的资源对婚姻权力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她拥有大量资源,她仍接受关于婚姻关系的传统规范。与此相反,当性别角色平等的态度占主导地位时,谁拥有资源优势,谁就拥有权力优势。在能力方面,如果一方认为另一方比自己更有能力,那么他更倾向于认为对方在权力关系中处于优势[2]。
3.资源
包括经济资源、健康资源、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
(1)经济资源。主要是指金钱,尤其是金钱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它们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提供法律、医疗、金融和其它专业援助。此外,这些资源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降低潜在威胁对其的易感性。
(2)健康资源。与应对许多压力事件高度相关(Lazarus,Folkman,1984)。一个年老体弱、生病、疲倦或疲惫不堪的人,与一个健康、稳健的人相比,花费在应对上的资源更少。因此,当这些资源随着年龄自然减少时,比较健康的配偶在婚姻关系中会拥有权力优势。
(3)社会资源。根据凯斯勒等(1985)的观点,这一资源是指植根于社会关系的各种来源的社会支持。它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情境的威胁。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可以为其提供关爱、同情、接纳和自尊,以及工具性的帮助。
(4)心理资源。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力量。解决问题的技能如搜索信息的能力,分析情况的能力,选择和实施恰当的行动计划的能力。社交技能反映一个人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行为能力。一般来说,这些技能可以增强个体对社会互动的控制力(Lazarus,Folkman, 1984)。
众多研究表明,妻子资源的增加,即在经济上不依赖丈夫时,她们对家庭的影响也随之增加。然而丈夫的资源的增值则与其权力成反比,这是因为丈夫的教育程度、职业层次和收入越高,他们越倾向于维护平等的婚姻关系。
4.预期依赖
预期依赖是指预期未来对配偶的依赖程度,包括在社会方面、经济方面、应对方面的依赖。研究表明,一方对另一方的预期依赖越大,他或她就越会认为对方具有权力优势,从而表现出对对方的顺从和依赖。
5.情感承诺
最近关于婚姻权力关系的全面研究表明,情感承诺在婚姻权力关系中也发挥作用(Blumberg,Coleman,1989; Kranichfeld,1987;McDonald,1980)。由于家庭是建立在情感、亲密及其表达基础上的基本社会单位,情感承诺被认为是形成婚姻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Mudd,Toulin, 1982;Strube,barbour,1983)。研究证实,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承诺越强,他就越不太可能认为自己拥有权力优势。
(二)结果变量
1.家庭地位满意度
徐安琪在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中,以夫妻权力为中介变量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当事人拥有实权与家庭地位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在丈夫模型中无统计意义;在妻子模型中虽显示统计显著性,但直接影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37,因而,夫妻权力模式作为间接影响家庭地位满意度的中介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2.子女社会化
日本社会学家柏熊岬二的调查结果显示,妻子主宰型家庭里长大的男性儿童社会化过程迟缓,具有非常明显的非社会倾向。王雪珍在《夫妻关系与高中生子女性别角色特质的相关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如果父亲在对外事务决策权中占主导地位,则子女易形成有雄心、顽强和豪爽直率的男性特质。而父母之间权力过程(控制冲突和协调决策与纷争的过程)如果属于传统型的父权制,则子女也更倾向于具有单纯的女性特质。
夫妻权力关系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具体来说,关于夫妻权力的测量,大部分研究持相对研究评价机制和多维度取向,且分项变量的数目和界定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经常性管理权重说”:调查夫妻双方在家庭的经济分配、劳务分工及对外交往等家庭事务的“经常性管理”中,哪一方说了算的更多,据此断定哪一方掌握家庭实权。
2.“重大家庭事务决定说”。即从事何种生产、住房的选择或投资、贷款等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才是家庭实权的象征和真正体现,拥有这种权力就意味着对家庭资源的控制和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之后,“重大事务决定说”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但具体指标项目上却存在许多争议。
3.“受访者客观认同说”。台湾有学者以被访者选取最多的家庭中的最重要决策或采用最重要决定权排序前两位的项目,即“家用支出分配”和“子女管教”的决策结果,作为评估夫妻权力的具体指标。
4.“多元指标综合说”。有研究将家庭重大事务(生产和建房)、日常事务(日常生活和钱财管理)和子女事务决定权等多元指标作为农村夫妻权力结构的度量指标;有的则将家庭经济管理和支配、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对子女前途的发言权、生育决策以及自我意愿抉择权等多项指标的得分值之和来测量妇女家庭地位总水平。
5.“家庭实权测量说”。一些学者在夫妻权力指标体系中纳入“谁拥有更多家庭实权”变量并以此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之后又进一步指出分项、多维测量的诸多缺陷,并认为以家庭实权这一具有综合性优势的单项指标来描述和分析婚姻权力的现实模式更具可操作性、更为有效。
1.权力的概念界定未统一
多数研究者采用了韦伯的定义,把夫妻权力看作是即便遭到对方反对也能行使自己意愿的能力。其中,还有一些研究者对韦伯的定义进行了主观臆断的理解,即将“即使遭到对方反对”等同为“遭到对方反对”,从而把权力及其运用局限在强制、反抗或者至少是冲突的情境中。概念界定的不统一,导致了对权力关系操作化和测量的多样化,容易产生多种不同甚至是矛盾的结论。
2.多维指标测量家庭权力缺乏效度和可操作性
首先,不同指标受性别分工和权重的制约,如买车买房、食品开销等明显地存在兴趣领域的性别差异;其次,多项指标缺失值高,难以整合成复合变量,影响对家庭权力的建模分析;再次,一些指标是否反映了权力的内涵仍存在争议,以往被广泛使用的不少分项变量在对夫妻权力进行测量时未必有效和适用[3]。
3.直接将权力等同于决策,忽视了权力过程的作用
早期的资源理论直接将权力等同于决策,然后与职业、教育、收入等有形资源挂钩,过程从根底上被抽离,导致相关研究也只是局限于夫妻权力关系与这些有形资源的关系上。之后的研究认识到了过程的重要性,改善了研究思路,不同程度采用了交换论的视角,但关注重点依然落在资源或是决策上,并没有将权力过程本身当作研究的主体。
大量的研究者都意识到权力的多维性、动态性和过程性并为之而不懈努力,但真正意义上的“权力过程”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郑丹丹在现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内,运用福柯的权力观,对丰富的个案访谈资料进行了事件/过程角度的剖析,展示了夫妻日常权力实践中的个体行动逻辑、关系定势以及权力策略[4]。这克服了物化权力观与静态权力结构研究的缺陷,将夫妻权力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
基于权力的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后的研究可以考虑以家庭生命周期的方法来探讨不同家庭生命阶段夫妻权力关系的变化,包括夫妻双方对其自身权力的知觉,以及对配偶权力的评价等。如退休或其他重要的人生转折对夫妻权力关系的影响,这些都是将来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另外,鉴于夫妻权力关系对子女社会化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预测、指导和矫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徐安琪.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J].浙江学刊,2004(2).
[2] Liat Kulik,Haia Zuckerman Bareli.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in Attitudes toward Marital Power Relations:Pre-retired vs Retired Husbands[J].Ageing and Society,1997(17).
[3] 徐安琪.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J].社会学研究,2005(4).
[4] 郑丹丹,杨善华.夫妻关系“定势”与权力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4).
责任编辑:张彩云
G913.13
A
1671-8275(2010)02-0135-02
2009-11-25
赵兴红(1984-),女,山东泰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