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识教育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2010-08-15 00:45:11杜清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通识人文院校

杜清泉

(1.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8; 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从通识教育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杜清泉

(1.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8; 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本文分析通识教育分别在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中的具体特征表现。站在通识教育的角度,结合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的现状,探索人文教育的思路。

文化自觉,大学教育,高职教育,人文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k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在我国,提倡通识教育最早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他在《大学一解》一文中写道:“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偏重专科之弊,既在所必革,而并重之说又窒碍难行,则通重于专之原则尚矣。”他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培养“通识”人才的目标。

一、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特征表现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它应该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虽然对通识教育内涵有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可以概括如下:

(一)其目的是人性教育

通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它是人的智慧和见识的通性,它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感教育、独立人格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着重教育的内在价值,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文化目的,以促进人文、社会和科技文化沟通,发展全方位的人格。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其内容是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如注重人文精神熏陶,深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促进辩证的、理性的、全面的思维和人格发展,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三)其方法是思维训练

通识教育是思维方法教育。通识教育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和分析知识的方式方法和特有的科学思维方法。打破学科界限,认识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完成学识、智识的互补,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二、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征表现

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和高职教育自身的性质,通常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潜意识中定位在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就业人”,而忽视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类似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高职教育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具备通观全局、自我发展、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具备一个健全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文化、社会生活常识及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这也是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其目的是培养职业人的健全人格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的通识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着眼于足够常识的获得,强调独立思考、均衡发展、追求自身价值,具备一个健全职业人和社会人所需要的文化、社会知识,具备正常的道德标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其内容是培养职业人的全面能力

高职院校重视通识教育不是要削弱专业教育,是强调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对通识教育给予同样的重视。通识教育就是要改变“机器人”的身份,还原“职业人”的面目。在社会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今天,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知识平台,那就是文化基础知识平台和就业、创业、转业的知识平台。

(三)其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并重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要把单科化的专才融合为整体化的“通识+专业”教育,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就是要试图探索“以专业技能为方向,以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为动力”的适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方法。

三、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路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更加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水平的“高等性”和培养目标的“高素质”。结合上面的分析,即可以看出,实施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

那么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又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言的,人文教育是相对科学教育而言的,而通识教育的实质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所以说,高职院校要强化人文教育,必须从通识教育的整体着眼,也就是塑造健康、完美的“肌理”。

下面,笔者将结合高职院校中通识教育的现状,探索人文教育的思路:

(一)在课程整合中增加人文知识模块

高职院校设置片面强调专业教育,课程过分的专业化、岗位化,没有为通识教育的开展留下相应的空间。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模式,专业课是核心,其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这种课程模式极端缺乏指导学生学习“做人”、“做事”所必备的人文常识、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使得学生的语言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貌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素养等方面的整体素质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创造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就要对课程按照“通专结合”的原则进行整合。要走“确立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确立通识教育的评价体系→整合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之路。加强现有课程的整合,重组知识模块,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人文课程建设。

(二)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实践活动片面强调技术实训,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拓展。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最重要的和最显著的特征,我们要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两个重要环节上实施通识教育,促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学习做人、做事道理,体验人生价值。所以,我们要通过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的综合开展、相互融合,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在师资建设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缺少具备深厚通识文化功底的教师,更是缺少“通专结合”型的教师。通识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深厚的通识文化功底、宽阔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造诣。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使在已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有许多也带有随意性、实用性,有什么教师设什么课,找不到专业老师就找相关专业老师,这样损害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东拼西凑的实用知识占据了课堂主流。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专业课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欠缺必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注重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校园文化中营造人文精神环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较为单调、人文环境较为单薄。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有经济实力的院校也存在只注重物质环境建设,缺乏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环境的营造。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课程(或称隐性课程),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浓郁的校园文化应弥漫着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人文精神风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风貌。高职教育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建立合理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隐性课程”评价体系,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空间,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和相应的自我内导能力,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

[1]祝燕萍.什么是通识教育[J].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报,2007(54).

[2]柴福洪.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3]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4]向丽.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基于对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素质教育, 2008(32).

[5]姜葵.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Discussion on Humanity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General Education

DU Qing-quan
(1.Hubei Industry University,Wuhan430068Hubei; 2.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438002Hubei)

college conception,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general education,as the“soul”,“hamstrings,”and“texture”of the humanity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brings a complete“people”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present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and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ral knowledge,connec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we probe into the thoughts of the humanity educati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College education;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Humanity education

G710

A

1672-1047(2010)04-0062-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4.18

[责任审校:蔡新职]

2010-05-18

杜清泉,男,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E-mail:qq@hgpu.edu.cn.

猜你喜欢
通识人文院校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