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管理要义疏论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干部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管理要义疏论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再创新水平,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对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组工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借鉴。

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管理机制;素质提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组织工作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它对组工干部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再创新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及其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就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执政党。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它不单纯指加强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包括了党的组织、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这些,恰恰都需要我们组工干部去实践和探索。因此,能不能抓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

(二)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是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组织工作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发挥好、实现好组织工作的保证作用,要求组工干部主动融入经济发展大潮,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组织工作也不例外。只有紧扣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才能大有作为。偏离了这个中心,组织工作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动摇根基。因此,组工干部要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突出发展主题,切实增强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牢固确立“围绕经济发展抓组织工作,抓好组织工作促经济发展”的思想为根本,把组织工作做到经济工作中去,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干部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凝聚人,以科学的用人机制调动人,为干部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要树立“创新组工”新理念,用新思路、新要求管好干部、管好人才、管好党员,破除一切妨碍干部、人才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通过人的解放实现生产力的解放。树立“义利统一”新理念,用是否有利于推动发展来判断组织工作的“得”与“失”,用促进发展的成效来衡量组织工作成效的“大”与“偏”。[1]25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是提升组织工作效度的需要。实践证明,坚持把识才、聚才、育才、输才作为组织部门的工作灵魂来建设,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提升组工干部素质的内在要求。坚持宁缺勿滥,不倾斜照顾,不降格以求,突出五“注重”,即注重党员身份、注重年轻干部、注重学历层次、注重一专多能、注重发展潜力,精心挑选德才兼备、积极进取的同志加入组工队伍;通过跟班学习培训、借调试用和公开招录等形式,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和识别干部。经组织严格考察符合条件的,应当调入组织部门工作,确保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干部充实到组织部门,确保组织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二、当前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组工干部的政治敏锐性不强。它突出表现为有的组工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有的组工干部学习态度不端正,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对新事物、新情况的深刻认识。

(二)组工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滞后。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组工干部仍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他们有的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变通能力较差,闯劲不足;有的敏感性不强,反应不快;有的等待观望,查文件,找出处,不敢大胆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三)组工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整体能力亟待提高。组织部门以往大多从党政部门选调任用熟悉党务、政工、文秘工作的干部,干部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具有经济类专业知识和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比例明显偏少。由于一些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以致考核和研究经济类干部时往往分析不深,影响了干部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更广泛地发现和选拔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影响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

(四)组工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比较薄弱。目前各级组织部门任务十分繁重,组工干部常年处于紧张忙碌、被动应付的高压状态。许多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突出。同时,目前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受资金、师资、场所等限制,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业务培训教材。调查问卷显示,8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加强组工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五)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够突出。培训中较少考虑受训对象的主体特点,设置班次很少区分层次、类别和需求,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从整体组织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组工干部有的专职从事组织工作,有的重点抓基层的组织建设,有的具体负责单位的党务政工业务,有的主管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如果培训内容统一,则起不到培训的作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组工干部的“入口”把关不严。一些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组工干部时把关不严,搞迁就照顾,讲人情面子,让个别整体素质不高的人进入组工干部队伍,影响了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在组工干部任用后,各级组织部门只重于下指标、交任务、压担子,而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不够,年终考核也是以完成任务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的考评。有些组工干部自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政治待遇和其它方面就比他人优越,高人一等,容易自我满足,滋生了“官念”和一劳永逸、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给自身“补血充电”,更新知识,也不主动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消极的思想观念中日渐消弱而变得平庸。

(二)党性锻炼不够。组工干部队伍中青年以上的干部占主体,他们虽然大多数人从少年时代起就接受了比较严格的优良传统教育,入党后经受过多年党内生活锻炼,进组织部门后又经过良好环境的熏陶,具有政治思想素质好,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等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组工干部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刻板、守旧、循规蹈矩的心理倾向。这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反差很大。

(三)组织部门内部机制不够健全。长期以来,组工干部工作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干党务,同经济工作形成距离;组工干部不介入、不了解其它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狭窄。组织部门能力建设的机构不够健全。调研表明,由于职能分散,职责权限不清,管人与管事、管思想教育脱节,致使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组织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提拔干部时,往往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照顾,干好干差一个样。同时,组织部门平时强调组工干部做表率、“当人梯”,作奉献的多,而关心考虑组工干部成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少。由于缺少竞争激励机制,所以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与活力。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的对策及前瞻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及其管理的重要性。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首先必须加强组工干部的能力培训。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上靠的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努力提高组工干部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工作出色的组工干部队伍。只有不断加强培训,组工干部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组织部门才能积极应对时代要求,才能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组工干部思想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组工干部头脑,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指导组工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古人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组工干部只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才能不为身边的事物所迷惑,才能公道正派地为人处事。加强道德修养就要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个主题。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是组工干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组工干部榜样作用的第一标准。公道正派,就是要“出以公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搞“歪门邪道”、“阳奉阴违”。组工干部一定要苦练公道正派“内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本质要义。[2]53

(三)把握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的工作重点。组工干部的组织建设是整个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优化组工干部领导班子组合更是增强组工干部组织整体效能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努力把各级组工领导班子配备成结构合理、搭配得当、优势互补、整体功能强的集体,使其真正能够担负起带领组工干部队伍进行组工党建的责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是要在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根据各类组工干部领导班子的不同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优化组工干部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班子中老中青干部形成梯次,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组工干部的优势,保持组工干部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结合受训组工干部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开办不同班次,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培训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突出各自的培训主题,精心安排培训课程。“结合受训干部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结合受训干部年龄、文化、职业和所处地域等不同情况来确定培训内容,要让受训干部能够快速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得上。在培训内容上,由纯理论型培训向复合型培训转变。”[3]32

(四)明确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的基本内容。一是岗位业务能力培训。新时期组工干部的业务主要包括领导班子配备、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二是改革创新能力培训。当前,组织部门的许多工作仍沿用过去的制度、经验和做法,显然已不能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制约和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如何发挥新时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科学界定干部绩效等问题都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培训。组织部门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许多工作都需要组织部门负责牵头,并召集其他部门齐心协力完成。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通常情况下,组工干部必须具备“三能”,即能说、能写、能干;但仅靠“三能”还不够,组工干部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个人气质、专业素质等。四是调查研究能力培训。在新的形势下,组织工作经常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想解决新问题,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调查研究能力。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地了解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利用良好的对策“对症下药”。五是知人善任能力培训。“组织部门负责干部考察、推荐、讨论、任免等工作,对选好用好干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把握着每一名干部的政治前途。这就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必须具备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具备一套过硬识别干部的本领,选好用好每一名干部。”[4]28

(五)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培训测评机制。能力测评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理论知识。推行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是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有效方法。2.能力结构。实际工作中,组工干部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主要是知人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意识能力、驾驭现代科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3.气质个性与兴趣。个人的风格会影响组工干部职位潜能的发挥,特别是对组工干部整体功能发挥产生强烈的影响,通常性格互补型对推动部门工作作用显著。二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培训评价的运作机制。首先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能力资格体系。要进一步改进、丰富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资格要求,并使之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完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运用评价结果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三是建立组工干部不胜任现职的相关处理制度。组工能力建设具有不均衡性。有些组工干部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各方面能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有些组工干部的能力存在局限性,不具备某一职位必需的能力。加大对不胜任现职组工干部的处理力度,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促使各级组工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四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培训的监督制约制度。首先是完善组工干部档案管理制度,要细化档案中有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内容。其次要完善组织部门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组织部门机关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部内要有大的制度管理,各(科)室也要有小的制度约束。

总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应充分体现组织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把能力建设纳入各级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以公道正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1] 周仲明.组工干部要敢于讲真话[J].党建研究,2004(11).

[2] 孙铁民.论干部管理制度创新与培养选拔中青年领导人才[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04).

[3] 刘炳辰.关于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0(01).

[4] 广东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制[J].党建研究,2000(03).

责任编辑:石柏胜

D262.2

A

1671-8275(2010)06-0003-03

2010-10-18

刘明(1970-),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理论。

猜你喜欢
组织部门干部队伍干部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