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雯,喻晓雪
(1.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浅析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政府角色
汤 雯1,喻晓雪2
(1.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迫在眉睫。政府作用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要大力挖掘政府角色的资源,以应现状。
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主导
各界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称呼不尽相同,有的称作“高级技术人才”,也有称为“专业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接触到高级技师、高级技工、高级蓝领等称谓,理论界对此类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家对这类人才范围的理解是比较一致的,得到较多认同的概念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工作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划分,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均属于高技能人才范畴。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界认识比较一致,均认为“技能兴企、人才强国”,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各行各产业的中流砥柱,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人才结构和梯度的不合理,社会各界有目共睹,其中企业感受最为真切也深受其害,各行各业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的信息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用工荒的新闻不绝于耳,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对于造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各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比较接近,交集部分比重大,但也各有侧重。比较主流的观点有:一是传统观念因素,陈旧的人才观念重学历,轻技能,导致专业技术工人不被重视;二是国家教育体制不完备,没有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门体系;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落后,不能满足各行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四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及群体利益的倾向性政策。
目前,我国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建设培训基地以及与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学生掌握的技能和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有相当一段距离,学校也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寻求新的突破。国内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及培养实践大多是学习和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方法,但并未全盘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的吸收。如德国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一致认可,“双元”是指“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二者结合在一起,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里进行实践培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性的职业培训或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进行,或在专门的培训车间进行;而专业理论内容则由职业学校传授。这种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保证了德国手工业者和从业人员的高水准。而我国现在大力倡导的“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就是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根据技能技术培养的特点,旨在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优势,使人才、学校、企业、社会各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学习和借鉴了处在世界前列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英国、法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但成效却不尽人意。
从公共管理理论角度,政府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其职能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社会和政府都将定位成服务者、协调者的角色。
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遇到的问题和阻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解决对策,主要分成两派,一派聚焦于企业,他们认为高技能人才工作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技能人才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必须通过工作中的实地训练和经验的累积。因此,企业才是技能培养的优势主体。此外,持有此种观点的人认为高技能人才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数量、素质、结构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认可的培养模式才有生命力。让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和主力,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做到人才的优胜劣汰,更好的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派聚焦于学校,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还看中了学校的优势资源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高等职业院校拥有成熟、稳定,理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次,学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足的文献资料以及完备的实训基地,这些都是企业无法给予的资源。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一般是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院校,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让其充当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可以考虑所在地的区域经济特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因地制宜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无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主体是企业还是学校,或是“校企合作”,政府在其中充当的角色都只是中间人、幕后者的角色,职能重心只是推进人才培养,整合各方资源。这主要是受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职能理论的影响,我国政府力求转变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强政府”向“弱政府”转变,对于可以由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完成的事情,政府主张“不干预”。因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政府只愿意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资源的调控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这样的角色。
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的培养效果还是不好,企业“无利可图”也无心于培养高技能,学校有意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青睐,市场反应平平,这种现状最终还是归因于政府的“不干预”、“不作为”。
1.人才兴国的战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府主导性
一个国家若拥有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就拥有了立足世界的权力,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制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战略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将“人才强国”定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确定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人才是属于国家的人才,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质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决定了政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性。200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提出“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各级政府都将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了政府的战略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
2.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府主导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日趋成熟,我国政府职能的特点也从以微观管理方式为主逐步转向以宏观管理方式为主。这种转变体现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就是要起宏观主导作用,如制订并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鼓励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大力表彰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努力促成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支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局面。这种宏观调控的能力是其他社会各界所不具备的,要想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获得预期成效,只能由政府出面承担主导角色。
3.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府主导性
法律法规等政策文件作为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部门提供,其他部门无力也无意愿和责任去提供,政府通过制定、发布政策,引导相对人做出或停止相应行为,是政府实施市场干预、纠正市场缺陷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的政策也指引着人才培养的工作方向。此外,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政府必须站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层面上,优化配置资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资源的注入,依靠企业或是学校都无法调动所需资源。有学者提出“政府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就是要政府体现服务职能。如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对于高端新兴职业和前瞻性、周期长的高技能培训,非盈利性的学校无力承担,虽说企业是人才培养的受益者,但利润最大化的特质也决定其不会投资于这种收益差的项目,只能由政府出面组织,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建设公共实训平台,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公益性、公共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同时政府应主要以支柱产业急需、技术含量较高、投入和维护成本较大的公共性项目为主,使其具有对区域职业教育的引导性、补充性、置换性的作用。如现在专家学者大力推荐、受社会各界热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需要政府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高技能人才工作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技能人才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必须通过工作中的实地训练和经验的累积。因此,企业不仅是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单位,也是高技能人才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是技能培养的第二学校。只有政府才能调动“理论学校”和“实践学校”的资源,搭建高技能人才输出和培育的平台。
总之,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人才培养体制,就是要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政府的主导角色,克服企业、学校的能力缺陷,利用政府作用和效能最大化的集聚社会各方的优势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 曾万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2] 郗永勤,陈荔.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05).
[3]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王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0).
责任编辑:何玉付
Analysis on Government’s Role in Cultivating High-skilled Talents
TANG Wen1,YU Xiao-xue2
In China,high-skilled talents are important part of talent team.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human resources capacity-building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so the skilled talents are facing working challenges.The amount of skilled personnel,structure and quality also can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refore,changing existing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s imminent.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in high-skill talents cultivation,s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hould be highly played to meet the status quo.
high-skilled talents;cultivation;government;leading
G71 G520
A
1671-8275(2010)06-0021-03
2010-09-09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立项课题“产业优化发展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JN102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1.汤雯(1983-),女,江苏南京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2.喻晓雪(1985-),女,辽宁营口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