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王 静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王 静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低碳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对于我们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低碳经济;对策;碳交易市场;低碳生活方式

当前,蔓延全球的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走出谷底的时刻,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悄然成为最热门的世界级话题。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1]44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自救行为。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从此,低碳经济开始进入各国的视野,全球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那么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煤炭在消耗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同其他能源相比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

低碳经济的理想状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和“生物质能经济”。[2]12我国也要加大政府投资和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满足未来新能源的重要补充,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推动人类从“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新能源文明时代”过渡。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占全世界开开采水能资源的16.7%。第二,风能发电也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发展条件。第三,我国在太阳能利用和氢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像燃料电池、燃料汽车技术也比较成熟。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很多天然的有力条件,又加上我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很多有力的政策保障,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初步形成多元结构格局,提高优质能源的比例。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路径。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和所存在的比例关系,只有保持产业之间发展的合理比例,才能充分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避免整个社会资源、能源的浪费。马克思指出,自由市场经济不能经常保持资源按比例配置,社会生产平衡实现的合理的方式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意识的社会监督和调节。[3]395按照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破解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4]65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要促进三大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提高第二产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工业去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调整三大产业内部的结构比例和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环保产业的比重,使三大产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的梯级循环利用,建立产业结构的“食物链”;再次,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高能耗的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方面设置较高的门槛,抑制高耗能产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

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京都议定书》的一个有益创举,它规定的碳交易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具有了商品的属性,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可以像金融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从而催生了全球碳市场。全球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构建全球碳市场,全球碳交易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我国已经向世界宣布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减排目标,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有机会参与整个“碳秩序”的构建,承担国际上具体的减排指标给我国企业所造成的压力和冲击。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积极推动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干预。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经济恢复均衡将是一个猛涨的痛苦过程,失业和通货膨胀将更为恶化。特别是在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干预能够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5]278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完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制定一整套的政策体系。利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实现与国际碳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力地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低碳经济首先是由英国提出来的。它一经提出,就受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力支持。发达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且某些方面渐渐趋于成熟,很多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我们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将发展低碳经济摆到国内战略转型的重要位置,抢占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制高点。在2008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上了会议议程,认为中国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6]71-73低碳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日本制定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法规,为本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明确的法律法规。今后,中国还应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政策,为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重视低碳技术研发。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我们既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又要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真正形成我国自己掌握、自己研发的技术。

五、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构建低碳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消费欲望得到释放,社会生活中甚至出现了奢侈浪费的倾向,攀比之风盛行。但是,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会影响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当前很多人的高碳消费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社会,这需要我们从国家、个人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要做好低碳消费的榜样。低碳消费的核心是节约,切实落实低碳消费,要先从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要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工作,大力遏制公款消费行为。

其次,要从个人做起,构建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生活方式不只是政府的事,它更是老百姓的文明生活方式。例如:尽量少开空调;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衣服尽量手洗,减少洗衣机的使用;及时关灯;关紧水龙头等。其实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构建低碳生活方式,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时尚。

再次,社会要大力开展宣传,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消费文化。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新的价值和文化形态,公民对它的接受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社会要大力宣传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低碳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从而自觉采取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一种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1]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1).

[2] 苏华.掘金“低碳经济”[J].上海信息化,2010(04).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5] 麻彦春,魏益华,齐艺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 朱志胜.不要让低碳经济成为“纸上谈兵”[J].环境科技,2008(11).

责任编辑:何玉付

F061.3

A

1671-8275(2010)06-0024-02

2010-10-08

王静(1984-),女,山东济南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