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引入ESP的探讨

2010-08-15 00:52:14王友良
关键词: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430)

高职英语教学引入ESP的探讨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430)

专门用途英语(ESP)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ESP理论的涵义、特点及其发展,并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ES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ESP;高职英语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领域国际间交往的拓展,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即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则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的语言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同时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本专业学习,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这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以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应用。”[2]由此可知: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性特征。因此,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满足不同专业对它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或目的相关的、以学习需求及目标需求为基础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学,旨在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实用性为最大特征,这给我们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且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由此,高职英语教学应积极引入ESP理念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高职人才素质。本文就此将进行初步探讨。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

ESP理论最早由西方应用语言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特别是商业贸易等交往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英语热,在这个进程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英语学习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为了满足各类人员不同的英语学习目的,ESP理论便应运而生。ESP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一)ESP理论的涵义及特点

ESP 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ESP,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Hutchinson&Waters提出的: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3](ESP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如通过对电气工程英语、商贸英语、国际营销英语等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岗位开展相关涉外交际、交流及研究工作。因此,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门”是指目的,而非语言本身,它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组织的方式,是一种教学途径、教学方针或教学理念。ESP具三大明显的特点:1.ESP教学目标明确。ESP学生学英语不是为语言目的,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有更好的帮助作用,促使其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2.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即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什么需要?3.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类

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用途英语(ESP)种类有很多。Hutchinson&Waters(1987)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ESP 分为科技英语(EST)、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三个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两个分支。Jordna以学习者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环境为主线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个大分支,而学术英语又再分为专门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类学术英语(EGAP)。

(三)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

从60年代初期开始,ESP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即语域分析阶段(registeranalysis)、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or discourse analysis)阶段、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阶段、技能分析 (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阶段和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red approach)阶段。语域分析阶段着重研究某一领域的语言特点以及与其他语域的差异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它重点突出了学生们在各自专业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常用语言教学。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超越词法和句法,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篇章结构上,将语言形式与意义联系起来,把语言应用作为选材标准,探讨如何给出意义,如何进行描述、认证、说明,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意义等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主要分析使用英语的场景以及此背景下的交际内容、方式、途径及其语言特点,即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需求分析结合起来。技能分析阶段从语言的表层分析转向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更深层次,它以学习为中心,探讨了如何高效地学习语言,关注的焦点由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期将语言的运用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4]P9-14,[5]P29-30

(四)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通用英语(EGP)理论

通用英语教学(EGP)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译5项基本技能。ESP是英语教学界的一个广阔领域,主要是为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而设立的。ESP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在某一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型课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EGP是语言的共核部分,而ESP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变体,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语言观。前者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后者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通用英语(EG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而专门用途英语又是通用英语发展的必然,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是必然的递进过程。通用英语一致的学习目的、统一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一致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本质,即以教师为中心;而“就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而言,关键问题是要考虑所使用的方法与学生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和语言实践的地位和本质”。[6]专门用途英语在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ESP教师需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也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的本质。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生源英语基础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教材建设不配套以及师资结构存在问题之外,突出的问题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与教学上,高职英语的开设只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考证考级的需要,是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指标是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的内容和标准为依据,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过级,拿毕业文凭。学生持有这样的学习目的,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另外,以过级考试作为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追求过级率,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违背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初衷。因此,课程教学目标的单一造成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尽人意,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基本上是两个学期共10个学分的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侧重以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为中心的语言知识教学,应试倾向严重,主要为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和CET-4服务,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技能和职业外语能力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当今,国际和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随着中国与各国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中介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社会对专门英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需要更多的英语专门人才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单纯的语言学习已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

(二)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也是社会语言学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含义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专门用途英语由于它的社会功能不一、使用的群体不一、所用的题材不一,必定产生语言的变体。因而把它独立开来,加以研究讨论也就十分必要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就是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专门行业,英语仅是媒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而不是某专业知识本身,因此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是英语语言教学贴近经济社会,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一大变革。ESP课程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加强与提高,它是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据笔者所在学校在对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一项调查中,大约75%的学生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抱怨花了太多的时间来重复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英语的学习脱离实际工作的需要,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缺乏英语学习的动机与激情;另外70%左右的学生希望在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后还能进行英语的学习,并且要结合专业进行英语教学,突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EGP教学与学生自身需要及职业需求不太一致,教学的重点应从“语言知识”转移到“语言运用”上来。ESP尤其是EOP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导向性,顺应人才市场的走向,它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相当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而大学阶段ESP课程的开设有助于这一转变的实现。

(四)ESP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强调对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另一方面,ESP教学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达到用英语进行生活、专业方面的交际需求为目的,它对全面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引入ESP尤为必要。

(五)ESP目标的设置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的一致性。ESP的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交际教学法的兴起从理论上为ESP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注意到了语言在变化,肯定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因此以此为理论基础的专门用途英语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我国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ESP的培养目标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从这一角度来看,ESP模式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来是可行的。

(六)ESP教学原则与高职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理念的一致性。ESP本身的属性,即以需求分析为基石决定了ESP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有限,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必须 “以学生为中心”。[7]高职教育中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提倡一切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位”。从这一角度来看,ESP的教学原则与高职英语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将ESP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也是可行的。

(七)ESP课程开设既有EGP为前提也有政策上的支撑。ESP应该是以EGP为前提的。高职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二年级的英语学习,按照大纲的规定都属于基础学习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基础学习,高职学生大都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能力,这就意味着进入大学之后,在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转入ESP教学已成为可能;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文规定: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即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运用。这一规定使ESP课程的开设有了政策上的支撑,这说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ESP教学是可行的。

ESP教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英语教育发展和语言教学方法发展的体现,更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出路。高职英语教学重心需要从基础英语教学向ESP教学方向转移,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习基础语言与学习专业语言结合起来,增强ESP教学,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将是一次大的革新,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ESP教学理念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把ESP教学理念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助于实现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ESP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JT060)

[1][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69-91.

[4][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成素梅、马惠娣,等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美]J·曼蒂,等,叶京,等译.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6]Robinaon P.E 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7]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79-83.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DNA的奇妙用途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用途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水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