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

2010-08-15 00:52:14朱红艳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思想

朱红艳

(湖北经济学院 社会科学系,湖北 武汉430205)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

朱红艳

(湖北经济学院 社会科学系,湖北 武汉4302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任务。本文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要从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剖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选择等三方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提供了参考。

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全面养成大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良好风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和校园文化方面的强大功能,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以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时代使命。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使他们始终保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集中体现,为大学生明确了立身之本和立德之基。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地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目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趁虚而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时代境遇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从以往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它表现为各国、各民族和不同文明体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多元性的整体化趋势。全球化过程中充满了意识形态的陷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企图在价值、伦理和意识形态上取得主导权,以便按照他们的意思和标准来塑造世界。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自觉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又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世界历史的现实来看,社会转型时期是最容易发生贫富分化、社会失衡、信仰危机和政治腐败等问题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各种经济和政治问题都会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表现出来。在一些大学生眼里,似乎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比如 “及时行乐”、“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都被他们看成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与追求的价值取向,别人无权干涉;价值目标选择时,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漠不关心。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二)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核心价值系统的培育和稳定时期,因此,社会思潮容易给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首先,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指导思想选择的盲目性,在全球化思潮的涌动下,西方的自由化思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它改变着大学生的基本政治观念,甚至是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及政治领导的评判标准。一些领域的腐败也让学生心理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当今一些思潮正好迎合学生这一心理,往往会使一些青年学生经不起考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其次,不良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追求人格的独立自主,希望自己主宰命运,他们既希望得到国家和他人的帮助,又不希望受到国家和他人的干扰,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时,更看重自我发展、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这种对个性和个人价值的极端推崇,容易淡化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最后,不良的社会思潮混淆了大学生的荣辱道德观,当前,在所谓的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对西方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接受较快,高消费、讲实用、追求性自由、自我中心、急功近利等在大学校园都又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选择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价值取向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等方面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 “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所以应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课程设置各领域,贯穿到教材建设各环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其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大学生所掌握、所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自觉行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改进方法,要紧贴大学生生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解答学生的需要。

(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结合传统纪念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为内容的演唱会、演讲会、报告会、朗诵会、书画展;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祭扫革命烈士墓,拜访革命老前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参与最直接,体验最生动的教育形式,一定要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要坚持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用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用活泼的方式吸引人,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积极倡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光靠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接轨,做到“知”与“行”结合。因此,要经常性地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新农村建设的现场,到重点工程的成果,到工矿区企业的巨变中去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能上得起学,使广大贫困学生共享改革的成果,亲身感受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价值,锻炼意志,升华认识。

(四)坚持全员育人,形成合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全员的共同职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引导,真正履行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对大学生价值养成影响很大,其作用不可替代;同时,教育、管理、服务各方面的育人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高校要大力加强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等建设,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生活园区、进社团,延伸工作触角,提高渗透力,扩大覆盖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时效性。

[1]钟奇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7):45.

[2]薛云.论廉洁素养[J].廉政文化研究,2007,(1):30-32.

[3]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4]蔡福兴.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J].发展研究,2006,(8).

[5]赵存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4-5.

[6]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

[7]李斌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1):27.

[8]石云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3):23-26.

[9]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思想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