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亏损

2010-08-15 00:52黄敏娥
关键词:源语习语英汉

黄敏娥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

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亏损

黄敏娥

(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

本文以翻译标准为参照,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中的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的亏损问题。语言层面的亏损主要表现为语音、修辞及简练性的亏损,文化层面的亏损表现为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亏损等方面,指出亏损既是习语翻译中的一种遗憾,也是译者为忠实传达源语意义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翻译标准;习语翻译;语言亏损;文化亏损

一、习语及习语的特征

所谓习语,即指某种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块”(linguistic chunk),[1]是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语言上看,习语一般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讲究韵律对仗等特点。从文化上来看,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心理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二、翻译和翻译标准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关于翻译标准,中外学者和翻译家们都有过不同的表述。国内较早的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现代翻译家傅雷提出了“重神似而不重形式”的标准,张培基先生也提出了“忠实通顺”的标准。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1Nida则从语用学角度提出的“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标准。这些标准虽然表述不同,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但核心是一致的:即译文要尽量在保持源文风格的基础上“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2]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习语在翻译时极易出现亏损。本文拟以翻译标准为参照,探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亏损问题。

三、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亏损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亏损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的亏损:一是语言表达层面的亏损;二是文化上的亏损。

(一)语言表达层面的亏损

语言表达层面的亏损又可分为语音层面、修辞层面、语言简练性层面的亏损。

1.语音层面的亏损

在一种语言里,习语之所以广为流传,极富生命力,其语音上的悦耳及朗朗上口是一大原因。许多习语,语音铿锵,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有一种音乐美,[3]这跟习语中许多语音技巧的使用密切相关。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能发现许多习语分别使用了头韵、腹韵、尾韵、重复、对仗等语音技巧。正是这些语音技巧的使用使得习语读起来或听起来有一种音乐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他们在语音及句法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导致译者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为了准确达意而无法顾全对语音美的传递,从而造成翻译中源语语音层面的亏损。如:

Many men,many minds.(人多心不齐)

在该英谚中,头韵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语音特征。为了准确达意并保留谚语语言简练的特征,我们将其翻译为“人多心不齐”。但是这样一来,源习语中的头韵特征就没能表现出来,出现了语音层面的亏损。

2.修辞层面的亏损

习语中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类比、夸张、双关、对照等,正是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习语语言生动、形象,更贴近日常生活,也使得习语成为语言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如:

光阴似箭。(明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英汉习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源语自身的一些修辞手法会出现亏损,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该句习语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说的是黄连苦,其真正的交际意图是说内心的苦。翻译成英语 “Like a dumb man eating the bitter herb,he had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之后,意义直陈,双关修辞出现亏损。

3.习语语言简练性的亏损

习语一般是经过高度提炼的语言,简练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征,寥寥数字或数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或囊括了某个典故,或描述了某种现象,如“滥竽充数”、“破釜沉舟”等。对于源语读者来说,其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足以助其毫不费力地推导出这些习语的意思。但大多数译文读者并不具备源语读者掌握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译者得对源语中蕴含的典故或文化背景做一些补充说明,才能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习语的意义。但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源语语言简练性出现亏损。 如汉语习语“东施效颦”,译为“Dong Shi,an ugly woman,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 Shi,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这样的处理很好地传达了源语语义及文化内涵,但习语语言的简练性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

(二)文化层面的亏损

英汉习语翻译时,除了语言表达层面会出现亏损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亏损。文化亏损,即误将文化差异当作文化共核,以源语的文化模式来硬套目的语,交际失败。以目的语的文化形象取代源语的文化形象,交际成功,留下的遗憾是源语文化亏损。[4]由于中西方民族在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势必造成习语翻译时出现文化亏损。文化亏损主要表现在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几个方面。

1.习俗文化的亏损

习俗文化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生活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形成的文化。[5]不同民族对不同动物的喜恶情结就是习俗文化的一部分。在东西方文化里,都有狗这种动物,但其代表的形象却大不相同。在西方国家,狗被视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深得人们的喜爱,因此英语中会有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习语,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狗一般是一种谄媚、势利的形象。在汉语中,狗往往是带有贬义的,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两种文化对狗的态度如此不同,译者若不加处理进行直译,译文读者必定难以理解。如将“Every dog has his day,”直译成“每只狗都有自己的一天”等,汉语读者可能会理解为 “每个做坏事的人总有倒霉的那一天”。这样的理解与源语想表达的交际意图完全不一样,违背了“信”的翻译准则。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两种习俗文化的差异,译文处理不能违背源文本意。上述两条英语习语应相应译为 “幸运儿”、“人人都有得意时”。这样处理,源习语的交际意图得以正确传递,但源语文化中对狗的喜爱之情就没能体现出来,源语习俗文化出现亏损。

2.宗教文化的亏损

宗教文化是指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往往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如英语国家多信奉上帝,他们的语言里也留下了不少“上帝”的痕迹,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而中国人多信佛教,其习语中往往出现“庙”、“佛”等词语,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借花献佛”等。这类习语在翻译时,宗教文化的处理是个难题。如对于“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若保留源语的宗教文化将其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上帝”,这样的翻译在汉语读者看起来就非常别扭,因为除了语言结构上不对仗外,宗教文化的硬译让汉语读者觉得很难接受。从译文读者接受角度来看,该习语可直接借用汉语习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来表达,但是这样的翻译对源语来说又造成了宗教文化的亏损。

3.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亏损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其生活的地域空间,每个地域又有其特有的文化。英汉习语中包含有很多的历史典故及地域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典故、地域文化,读者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习语的意义,如“send sb.to Coventry”。 Coventry(考文垂)是英国的一个小镇。据记载,Coventry镇的居民在历史上有反对在该镇驻军的传统,他们对当兵的十分反感。如果有哪个姑娘和当兵的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对她嗤之以鼻,孤立她。因此士兵被派往考文垂就意味着走向孤独。源语读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能轻松推导出这个习语的意思是:refuse to associate with him或punish sb by not speaking to him。但对于大多数汉语读者来说,这些历史背景知识或地域文化是缺位的,他们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该习语若直译为“送某人到考文垂”,汉语读者就会不明其意。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习语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地域文化转化为更明示的信息,呈现给读者。因此该英语习语宜译为“拒绝与某人交往”。这样的翻译对译文读者而言易于理解接受,但源习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来,即出现了亏损。

四、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习语翻译中,亏损会出现在语言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因此,尽管“神形皆合”是所有翻译者追求的目标,但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这一境界往往是译者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的。即在实际的翻译中,源语(源文)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或是语言表达层面的,或是文化层面的。习语由于自身的语言、文化特征,翻译时的亏损表现得更为明显。不管是语言表达层面的亏损,还是文化层面的亏损,除了那些由于译者能力有限造成的亏损外,其它亏损都是服务于翻译的第一原则或第一标准的,即为了忠实准确地向译文读者传达源语所表达的含义。因此,亏损一方面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遗憾,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译者为了忠实准确传达源文意义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当然我们在翻译中,应在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源语亏损。

[1]吴军赞.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3):65-69.

[2]梁丽萍,周仲魁.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169-172.

[3]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5.

[4]钱冠连.从文化共核看翻译等值论[J].中国翻译,1994,(4):14-15.

[5]吴军赞.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化归化处理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2):89-92.

猜你喜欢
源语习语英汉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