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刘卫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常州 213164)
铁凝《对面》中女性的迷失和生存悲剧
李 艳,刘卫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作为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铁凝可谓风格多变。她在作品中,总是神奇地将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相互融合,时刻关注处于男性文化中的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试从其作品《对面》中的六个女人入手,揭示面对情爱的时候,女性在当下社会中的自我找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感、迷失感和悲剧感。
铁凝;对面;女性主义
纵观当代文学史,铁凝无疑是独特的,她别具一格的艺术个性表现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在当代文坛历经的各种文学思潮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中,的确找不到铁凝的身影。她总是将性别意识与超性别意识相互融合,来冷眼审视男性文化,关注这种文化之下的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其小说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女性,她们的命运受到性别的影响和捉弄。“门”、“垛”、“花”等这些字眼是很富有女性意味的,铁凝的许多小说都以这些字词来命名。由此可见,铁凝是以自觉的女性立场,关注审视着女性的当下生存状态,思考着女性的命运,这样,她的作品就具有了明显的女性意识。作为女性个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铁凝在其作品中不断地反思、探索,然后把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升到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关注,追求人性的美好、健康与和谐。铁凝作品中所呈现的,是女性意识的成熟状态,它超越了性别意识并有所发展,作品《对面》正是基于这一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一种探讨。
在《对面》里,作者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情节,展开了“我”对对面女人的“偷窥”过程,不留情面地揭示了女性被窥视的命运。“我”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对面》中那个离奇的故事就是以“我”自叙的口吻讲述的: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偷窥到一墙之隔的女人的私生活,并被她的美所打动。于是,“我”每天着了魔一样专注于偷窥,而对面的女人却自以为秘密被保护得天衣无缝。但最后,出于忌妒,“我”以一种突然袭击让对面无处可逃的极端方式,打破了对面怡然自得的鱼水生活梦境,从而导致了对面女人的猝死。现在,评论界的批判矛头多指向“我”的猥琐、恶毒,甚至厚颜无耻的人性。的确,“我”在文章中己然是一个男性符号,“他”在隐秘中将一个女性玩弄于股掌之中。铁凝身为女性,在男性的自述中审视批判着男性的弱点和男权文化。她跨越性别“盲点”,描写男性的深层潜意识,并对其中邪恶的一面大胆彻底地揭露,可谓毫不留情。
但是,毫无疑问,《对面》又是一首呈现女性当下生存状态的悲歌。对面女人很棒的体态美和无可比拟的自如的魅力要逃离了人类的视线才得以展现。对面的一切只能通过被窥视和男性文化下代表大众舆论的《南门晨报》的报道呈现在人们面前。从更深的层次上说,对面代表着的,就是当下女性被窥视的命运。小说结尾部分,在对面猝死以后,报纸这样报道,她是著名的游泳教练,“有着一大堆眼花缭乱的事业”,有一个法定的丈夫,在国外读博士,她几次放弃到国外陪读的机会。面对这些媒体报道和公众评论,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她为什么不出国呢?事业在国内,依恋故土,还是另有所爱,不想去陪伴丈夫呢?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心脏病发作、隐私心理的脆弱还是受到了道德意识的鞭策呢?也许只有对面女人自己才说得清楚。虽然对面这一女性形象并未正面出场,但铁凝巧妙地借助她的故事告诉读者:女人,无论她的社会地位高与低,爱和被爱都是最正常的需要。然而,男权话语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现代女性在商场、职场上的叱咤风云;但在情场上,却不能给予她们自由、健康、美好、无拘无束的爱和生活。传统的社会文化习俗让女性惮于暴露真正的自我,甚至自己都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一面。一旦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女性便觉得无地自容,只能逃避,或者因找不到出路而绝望地走向死亡。而男人呢,却依旧安然无恙。作者借此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生命的摧残,同时又提出了女性追求两性平等的社会问题。
对面的女人在对自我的找寻中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那么作品中的其他五个女人呢?男主人公“我”的故事是以自己的爱情经历为主线的,作品叙述了“我”与五个女性的交往。铁凝别出心裁地用这五个女性象征了在现实爱情中会碰到的东西,即性欲、浪漫、金钱、权力和婚姻。因为爱情与这些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总是纠缠不清的。铁凝在作品中展现了这五个女性在爱情之路上的迷失,揭示了女性在婚恋中的异化状态。
第一个是肖禾,“我”高中的同学。这是一个象征着性欲的女性,“她那高大蓬勃的身材和手臂上浓密的金色汗毛,以及微微上翘的圆屁股,使很多人想入非非”。她的外形特征撩拨着身边异性的原始欲望,她的所作所为使她成为欲望的代名词。当“我”与她在青涩的年代偷尝了禁果后,“我初次领会到做这事不仅可以紧密地结合男人和女人,更可以残酷地分离男人和女人”。因为,“我不曾与谁做爱,我只是在猝不及防的机会到来时‘做事’”,“没有爱和柔情,只有明白的欲望和粗鲁”。她非常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性欲,并且积极主动地追求心仪的男子。无疑,她大胆地撕开了传统女性在性欲方面遮遮掩掩的面纱,彰显了觉醒的现代女性性意识。但这种意识显然太前卫,还没有被男性社会所接纳,“细致的顾盼,美妙的暗示”,才符合男人们给予女性的定位。比如“我”,欣赏的是那种含蓄温婉的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喜欢直截了当、大胆泼辣、主动进攻的女人。另外,在情感方面,尽管“我”是个花心大萝卜,并不值得托付终身,但肖禾却明明一再被拒绝还是穷追不舍,一往情深地盯住一个玩弄女性情感的男人,并执迷不悟地将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他身上。这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渺小和倒退。她的穷追不舍和求而不得,反映了女性在婚恋中始终处于被动、等待的不平等地位,同时也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
第二个女人是“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邂逅的游伴,曾一道去大峡谷旅游。“她是合我心意的那种女性,不张狂也不忸怩,身材消瘦,脑后束着马尾辫;脸上的两三粒小黑痦子使她的面孔显得俏皮、动情;眼睛不大但挺亮,总像在为什么事而激动。”可是,这个游伴却是个典型的浪漫至上主义者。“使她感兴趣的不是我本人,而是在一种特定氛围中的我。当我配合着她完成了她梦幻般的经历,确有其事地把她变成了她盼望成为的小说中的人,我的存在便已不具意义。”她把自己变成了浪漫的囚徒。相应的,性就成了浪漫的游戏,游戏人生是她对待情爱的态度,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部分女性内心的空虚。
第三个女人与第四个女人是同时出现的,这就如同她们所象征的意义——权力与金钱也总是相携出现一样。尹金凤,人如其名,是边远山区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当“我”自以为与她有了“一次比较正式的恋爱”时,她却郑重地告诉“我”,她喜欢的是权力,如果自己得不到权力,那她会选择站在有权力的人身边。“从小到大我受了那么多罪,只有权力可以免除我再受这样那样的罪。”最终她放弃了“我”,心甘情愿地投入一个副市长的怀抱,成为同班同学“一比四”的继母。表妹则是金钱的代表,她对爱情一无所知,只会用金钱来追求爱情、表达爱情,总之一句话,金钱是她的存在方式。
第五个女人林林,幼儿园老师,勤劳单纯,是中国男人心目中标准的贤妻良母,作者在作品中把她塑造成了世俗化婚姻的象征,但对男人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让她显得幼稚庸俗。仅仅是和“我”的第二次见面,她就主动要求给“我”洗衬衫,简直就像对待丈夫一样。此处铁凝对“我”这个男人的感受有十分细腻的描写:这使“我心中一阵悲凉,就仿佛我已经是一个丈夫了”,“再过几天说不定她就要替我领工资,还得限制我一天抽多少烟”。对于林林这样的女性来说,爱情等于婚姻。
五个女性在对爱情的追寻中各自找到了不同的东西,分别是性欲、浪漫、权力、金钱以及婚姻,并且都想当然地自以为找到了真理。作品中,铁凝冷冷地将爱的外衣一件件剥离,既对她们被窥探甚至被扼杀的生存状态给以同情,又对她们太过孱弱的女性意识加以审视,同时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生命的扭曲和异化。总之,女性要真正获得身心的自我解放,建立起基于个体自由与幸福之上的现代女性意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面》中,铁凝用她闪耀着理性之光的笔,揭示了女性当下的生存悲剧。
历史将女性构建成一个特定的集合体,她的内部也必然交织着阶级与种族等错综复杂的权利关系。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利对女人实施了支配。而这种分配,任何种族隔离甚至阶级的壁垒都没有它来得坚固、严酷、普遍、持久。这已成为我们文化中最普及的意识形态。
就“对面”女人来说,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著名的游泳教练和市政协常委。她虽然享受着与男性一样参与各种活动的权益,但是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她参与的程度和范围却无法实现平等。她的越轨行为正是这种权利概念的集中体现。当“对面”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现状的时候,却是一种对传统道德标准的背叛,而这种道德标准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要求。在男权社会,女子是一种特殊的财产,她应该永远只隶属于一个主人。但是“对面”女人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这在社会道德层面不能被接受和认可,同时也与她的职业和身份格格不入,男权文化的影响使她在这种矛盾中纠结,面对耀眼的事业和“灰暗”的私生活,自己无法作出合理的能说服自己的解释,最终导致事态暴露时自己的崩溃。
人都具有两面性,但处于两面性中的人,不应当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伦理准则。如果小说当中描写的是她的很光明的生活,即使是私生活,如果能够不违背道德规范、伦理准则,那么这个“对面”是能够接受的,且无须要小说中的他去窥视的。所以,当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时,用冷静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去真正面对自己的“对面”,从多面的角度去看待万事万物是最重要的。
《对面》里面的男主人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他只是一个线索,或者一条连接各种故事的纽带,同时他又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这篇小说以“对面”这个女人为主,写了各种类型的女人的生活故事。铁凝通过“对面”这个女主人公的故事,表明一个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人前想活得光鲜亮丽、光明磊落,这是人的一方面的需要;人后无法做到光明磊落,保有自己的隐私,这也是人的一种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完整的人生。从这一方面讲,《对面》这篇小说不是在写女人,也不是在写男人,而是在写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很多隐私。“我”通过得天独厚的条件,得以暂时偷窥到别人的部分隐私,而这种行为,恰恰也成了他自己的隐私,他也要千方百计地去遮掩,去隐藏。撇开道德的问题不谈,如果把任何一个人的所有隐私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对面》里的很多爱情不结果,就是因为过多地了解了对方的隐私而无法接受对方。所以,《对面》这篇小说要表达的思想之一,就是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过多地介入别人的隐私。远离别人的隐私才会看到正常的人。尊重别人的隐私,才会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小说的结尾写道“对面一片清明”。这句话在整篇小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黄昏时分,“我”到墙外的庄稼地去散步,看到有两辆自行车并排倒在垄沟边上,那里正在发生着别人的隐私。“我”小心地远离了自行车走上回程,我躲过了别人的隐私,所以才会有“对面一片清明”。
铁凝《对面》中展现了当代女性的迷失和生存悲剧,既有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本身的原因,又有社会文化的原因,她用一支睿智犀利又绮丽多彩的笔将其一一揭示,同时又将女性视角和超性别视角合二为一,从而展现了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1]铁凝.对面[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