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许燕
基于院校层面探索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发展的制约因素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许燕
认识上的偏差、“双师型”教师缺口大和社会培训项目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成为了院校层面上制约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发展的因素;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促进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发展的努力方向:树立大职业教育理念、优化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科学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 社会职业培训 制约因素
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中由高职院校开设的社会职业培训都得到了蓬勃发展,职业培训在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笔者通过搜索广东省各个高职院校的网页发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只面向本校学生,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高职院校少之又少。
认识上的偏差——过分强调高教性、弱化职业性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界定,目前国内普遍的观点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高等技术教育,学历教育主要培养高等技术、生产、管理和职业型一线高级人才;非学历教育是一个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幅度较大的领域,主要进行的是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它既具有高教属性,也具有职教属性;既要承担职业教育任务,也要承担职业培训任务。然而在我国,一方面,人们过分强调了高教属性,忽略职教属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被视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在招生和经费投入政策中也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意识膨胀,没有意识到培养应用技术和应用型人才乃为己任,念念不忘的却是如何才能“升本”,如何才能摆脱“高职”的头衔。另一方面,学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培训体系等分属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别规划、分别管理。于是一开始职业培训就被视为与职业学校教育并列的,二者在各自轨道上独自运行。
根据笔者对广东省内的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师资的来源一是原中职中专的教师,二是由大学培养的各科毕业生。鲜有有行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能成为学校的专任教师。这些专业出身的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技能上难免会有缺失。因此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是严重不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还停留在较零散的层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还乏一体化的构建和整合。普遍存在着重视岗前培训,忽略职后培训提高,未能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2)双师型教师遴选标准一成不变地照搬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规定的几条标准和几个条件,鲜见建立一套适合职院实际情况的标准。(3)由于高职院校是近些年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发展起来的,普教或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教学观念时刻影响着教师。不少教师对高职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往往只是传授学生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培训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社会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和效果,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开设的社会职业培训多依靠外聘教师正是源于这个原因。从长远看,师资的缺乏将不利于培训的广泛开展。
笔者在和各兄弟高职院校同行的交流中发现,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对社会培训工作重视不足,认为社会培训工作仅仅是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部门的事,培训工作缺乏质量管理意识。既没有在学校层面上对培训事业的发展进行整体长远的规划,也缺乏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论证机制,导致在培训项目的研发、课程设置和培训管理上随意性较大;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职业培训结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培训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高职院校基本不去做跟踪调查。从而导致职业培训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距离而不自知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少高职院校之中。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被培训的人企业不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找不到。久而久之,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培训有效性的信心将逐渐丧失。
树立大职业教育理念,强化社会职业培训观念
1999年,在第二届世界职教提升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沿用多年的“职业技术教育(TVE)”改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也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这些转变都说明培训已开始在认识上逐渐被提升到与教育并列的位置,体现了大职业教育的理念。首先,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职业培训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人的一生,每一次提升工作技能、方法的训练都应该被视为提高该职业胜任能力的教育。其次,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为社会提供培训应该被视为高职院校实现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最关键形式。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一大职能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笔者认为, 目前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职业培训在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将有大批农业劳动力将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三是目前正在我国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大大激发了各类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在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优势明显。
首先,需建立一套适合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双师型教师遴选标准。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院校评定双师型教师的方法是:教师同时拥有高校讲师以上职称、本专业的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便可评定为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实际上并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验,而只是通过操作考核取得一个证书,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况且,各个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专业和师资队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建立适合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遴选标准才能使培训更具有指向性。第二,需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可以保证培训过程不会遗忘主要的培训任务。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应包含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调整方式等内容。确定培训目标必须结合学校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教师发展的个人发展目标。既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还要尽可能获得受训者的认可,从而能对受训教师产生激励作用。第三,积极拓展培训途径。(1)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支持教师到相关高校攻读硕、博士等,提升个人的专业理论水平。特别是新开设的专业,更要把教师送到本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普通高校进修,实现师资的再培养。(2)不少学者指出校企合作办学应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和速成捷径。有计划地安排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下放到对口的企业、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通过与企业、公司进行项目合作,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3)国家规范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有着特别的贡献。黄幼中等指出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重点包括:“1、对符合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遍进行实践技术培训,便于他们在获得生产一线经验的同时参加社会职称考试,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2、对于从企业选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师范院校毕业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高等师范教育的培训;3、对少数未达到学历要求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师资培训基地的“孵化”作用,有组织地选派有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教师去专业对口基地学习。
高职院校建设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须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开展调查工作、分析和研究,为培训项目的准确实施提供依据;在做好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设计,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和课程大纲;培训项目实施则是培训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并且要树立质量保证意识,加强服务意识与质量,认真细致做好每一项细微的工作;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才能使培训工作越做越有针对性,才能增强用人单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笔者认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培训人员的检验,通过考试来实现;另一方面是检验用人单位对受训人员的满意程度,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来获得。而目前我们的评价系统只做到了考试检验这一步,至于培训是否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对受训人员满意程度的检验鲜见高职院校去实施。因此,科学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考虑建立包含这两种检验方法的评价机制。
许艳 汉 广东茂名人 管理学硕士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