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试析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环境保护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促使环境保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同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1.1.1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发展
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说明保护自然也是生产力。因为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保护生产力的各个要素:首先保护人体健康,即保护劳动者;其次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即保护劳动对象;第三保护生产设备与设施。可见,保护环境就是全面地保护生产力,为此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因此,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保护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1.2 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1973年我国开创环境保护事业之初就强调“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保护的对象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其一是生活环境,其二是生态环境。人类的生活环境关系人体健康,甚至于生命,同时也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类的生态环境,则包括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还强调“公众参与”。我国早在1973年制定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中即明确要“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我国到上世纪90年代还将“公众参与”列入环境保护制度。
总之,以上两点体现了“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1.3 环境保护体现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都体现并促进了科学发展。首先,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组成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而环境保护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主力军;其次,环境保护突出体现并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关键也在环境保护。
1.1.4 环境保护倡导并应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
环境保护一直倡导并积极应用“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早在1973年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就强调“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就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又提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等政策。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些都体现并应用了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一个形成过程,有着自己的来源。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提出来的,其中既包括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法规、制度与政策,也包括环境科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1.2.1 “三十二字方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
1972年6月5.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派代表团与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三十二字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中造福人民与依靠群众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则体现了统筹兼顾的理念。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初期“三十二字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好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2 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体现了协调发展的原则
1983年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方针,既突出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又含有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因为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的“同步发展”与联合国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是一致的,但时间却早了大约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曾高度评价我国“同步发展”的方针。这说明我国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总之,“同步发展”的方针,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世界环境保护事业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1.2.3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两大战略之一
由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促进,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技兴国战略并列为我国两个重大战略,并在世界上率先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的21世纪议程》,还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国环境问题十大对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2.4 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的提出
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立生态经济学。我国生态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1980年倡导建立的。30年来经过我国许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被普遍接受。2007年党的十七大已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创环境保护事业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从事“三废治理”,即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可称为“三废治理”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主要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可称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阶段;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到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的环保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污染防治,而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同步、综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并进而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经积极参与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将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后我国将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2.2.1 环境保护工作开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如上所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阶段,主要工作是“三废治理”,工作重点则是工业企业污染的末端治理。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保护工作是非常被动的,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环保工作转向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虽然工作范围由工矿企业扩展到工矿区域或整个城市,工作重点也由末端的“三废治理”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进展,但仍未完全摆脱被动局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倡导与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参与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倡导并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虽然目前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巨大,而且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多,污染防治的形势还很严峻,生态保护的任务也很艰巨,但是由于我国“十五”以来明显加大环保的经济投入,环保投入已超过GDP的1%,“十一五”规划又将节能减排做为约束性指标,目前我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截至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9.66%和13.14%。同样近年来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也明显提高,出现正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2.7%到2008年已达到20.36%,2009年森林蓄积量比2008年增加10%。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出现可喜的新局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开始逐步掌握主动权。
2.2.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特别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经济建设,主动融入经济建设。在经济发展各部门中,环境保护逐步倡导并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方向。在城乡建设各个方面,环境保护倡导并试点建设生态建筑、生态村、生态社区、生态园林、生态市、生态省等,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建设了一批成功典型。
2.2.3 生态现代化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
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分为传统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两种。传统现代化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等严重问题;生态现代化则是低能耗、低污染,因而避免了传统现代化的弊病。我国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晚了100多年,如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向生态现代化发展,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损失,争取主动。我国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力争实现生态现代化,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1]曲格平,彭近新.环境觉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曲格平.桑榆絮语话变革[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1.
[3]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汇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华启和.中央领导集体环境保护思想的60年演进[J].环境保护,2009,(19).
[6]王松霈.生态经济学是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J].鄱阳湖 ,2009,(1) :47-60.
[7]夏光.论中国环保社道路的核心思想[N].中国环境报,2010-03-24(1).
Explo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Kong Fand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as well a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and p lays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role in it.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 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lead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ha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promo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develop into a new sta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coordinat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32
A
1008-813(2010)06-0001-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6.001
2010-09-10
孔繁德(1945—),男,山东东平县人,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