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

2010-08-15 00:53周险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农村学校

彭 礼,周险峰

(湖南科技大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湖南湘潭 411201)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

彭 礼,周险峰

(湖南科技大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湖南湘潭 411201)

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教师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严重滑坡。借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状况,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流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要生存,必须有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这些物质需要能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有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渐上升,成为推动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因此按照它们的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是指人对饮食、空气、休息、运动等的需要,如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安全、秩序、自由、稳定及受到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主要包括心理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爱与归属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社会需要、情爱与归属的需要等,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和爱护以及为群体所接纳和认同的需要,是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是指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主要包括希望自己有实力、本领、成就、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独立自由和需要他人给予名誉、地位、权利、赞赏,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赏识等内容;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

教师流失,又称教师的非良性流动或不合理流动,一般包括教师的职业内流失和职业间流失。所谓职业内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即劳动者在教师劳动力领域内流动;所谓职业间流失,是指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育领域中流出,使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状态[1]。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已经不是正常、合理的职业和社会流动。从其影响上来说,这种单向、无序的流动加剧了教育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看,流出教师比流入教师层次高的学校往往处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差,办学条件比较落后。而流入教师比流出教师层次高的学校主要为城镇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条件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常常以较高的工资、福利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条件来吸引人才。新华网内蒙古频道曾报道,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自2003年以来,部分外省市、盟市采取高薪、赠房、解决配偶工作等优厚条件,先后从临河区临河一中、一职、三中、四中、五中等学校挖走7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特别是2009年,共有2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流失至鄂尔多斯市。优秀骨干教师流失由最初的语文、数学、英语转向音、体、美、地理、计算机等紧缺学科,由高中学校教师,波及到职业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甚至幼儿园教师[2]。

其次,从行业方面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出教育系统后,其职业的选择主要有三种:一是流向政府或其他机关部门;二是流向商界;三是流向第三产业[3]。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教师虽然没有离开教师这一行业,但是他们大都选择了城区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于农村教师而言,这些行业往往报酬相对丰厚,福利待遇较好,经济收入较高,工作压力较小,社会地位较高。青川中学的一名英语骨干教师曾很坦诚地说:“我不避讳要走的原因是因为钱。作为人妻人母,我要给孩子起码的生活、学习保障,使家庭有生存、发展的希望。我其实只是希望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在青川,这种愿望无法满足。”[4]

第三,从流动区域来看,地域性、单向性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显著特点。农村教师一般都是从工作条件差、收入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的地区流动,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边远地区向人口密集地区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乐都县教育局副局长许元升曾为采访他的记者描述了一张教师流失路线图。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高中扩招,扩招之后缺编的老师大部分从周边县州调入,周边县州高中扩招本来就缺教师,这使得周边县州高中教师缺编现象更加严重;县城学校只好从乡镇学校和初中学校调入老师,乡镇学校再从山区调入老师。对此,许元升忧心地说,老师往条件好的地方去,谁来教山区孩子呢[5]?

第四,从流动教师的个体特征来看,中青年教师比年老教师流失多,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流失多,主课教师比副课教师流失多,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低学历、低职称教师流失多,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教师流失多。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刘平秀在武汉一所初中学校了解到,“1998年后该校就未曾进过一位师范专业毕业教师。2002年时初三班主任全部流失,之后连续3年语文教研组长流失,3年共流失教师11人。”[6]人民网也曾报道,1998年至2001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中学具有本科学历的骨干教师14人先后离开学校,流向地是成都、绵阳等经济发达城市。14人中,4人办理了正式调动,其余10人皆不辞而别。让学校尤其感到为难的是,这14名教师全系化学、外语、数学、语文教师,教的都是教师紧缺的科目[7]。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谦2009年针对张家界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调查也表明,张家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呈现出高学历教师流失多、低学历教师流失相对稳定,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流失率高,高职称、男教师流失量大,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面大等特点[8]。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原因分析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始于需要,并由需要引起动机。因此,从需要出发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生活需要的缺失

生理需要在人类需要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教师为学校工作,从一开始就需要学校组织保证其最基本的需要,这也是其工作的最原始的动力,否则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所做的工作无关。目前,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缺失,具体体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生活待遇偏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曾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仍然大大低于城市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有些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领取基本工资,工资总额不到城市中小学教师的1/3……以日照为例,2009年,城区教师人均月工资为2755元,比所辖莒县和五莲两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分别高出662元和1111元[9]。工资作为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是教师生存的保障;而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下,对农村的教师阵线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成为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地方教师的工资都很难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生活有时都受到影响[10]。

(二)安全需要的缺失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安全需要更多的是体现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退休福利等教师的补贴和福利。这也是教师对学校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求自己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另一方面希望未来生活能有所保障。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低,他们没有职务津贴、奖金津贴、书报费、午餐费等津贴,这些都是教师最基本的物质待遇,可是都很大程度上缺乏。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保险近几年才有,人身保险跟个人工资因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尽管早已在工资中存在,但由于工资的拖欠或者不全额发放而受到很大影响[11]。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的调查也表明,城乡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距。日照市城区中小学教师的住房补贴为工资的35%,而所辖的莒县城乡均为15%,五莲县县城教师为25%、县城以下农村教师还没有住房补贴[12]。

(三)爱与归属需要的缺失

爱与归属的需要又称为社交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显出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同时从事主课和副课的教学,工作压力大,其业余时间也常常由于批改大量的作业而占去大半。业余时间的稀缺导致教师与家人、朋友交往的时间减少。常此下去,教师就会产生严重的工作倦怠感,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虽然目前某些研究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其倦怠程度也低于城市中小学教师,但是相关研究也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普遍存在:“48%的教师出现了中高程度的职业倦怠症状,……有14.1%的教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1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启动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有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职业倦怠;有58.50%的教师出现了中度的职业倦怠;有29%的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14]。总之,由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需要的缺失引发的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感情上没有归属感、生活压抑等,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四)尊重需要的缺失

教师尊重的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即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具体体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考核体系。目前,不论是在职称评定上还是在青年教师进入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那些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而这一部分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就很容易出现“跳槽”的想法,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进入其他学校,或进入其他职业领域。这无疑就造成了教师流失。2009年现教传媒、现代教育报曾报道: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由于是大专文凭,在2009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2008年,她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但是最终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最近一段时间,我特别迷茫,上课也经常走神,睡眠质量也急剧下降。”[15]

(五)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

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等。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除了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教师流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原有农村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无法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这些教师业绩突出、业务水平高且自主性和成就感个性很强,农村原有的工作岗位已无法使自己大显身手,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农村学校存在着管理僵化的现象,缺乏人性化管理、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职称评选混乱、激励机制不健全、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难等等也让农村教师感到在农村学校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广西桂林灌阳县水车寄宿制学校盘晓菊说:“作为一名乡村普通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由于乡村学校经费困难,培训经费低,能够参加培训、锻炼的机会真是太少了。由于得到专家直接指导的机会少,教学工作只能走老路。”[16]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朱云刚说:“在我从教28年的漫长经历中,培训机会几乎没有。一直苦苦期盼着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工作水平。能够参加培训,那是一名老师最好的福利。”[17]

四、控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的策略思考

(一)满足生活需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这主要体现在相对公平而非绝对数上。美国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一个人对其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看其绝对值,而是看相对值;若发现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报酬高于过去或高于别人作同样努力所得到的报酬,便产生满足感,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反之,人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这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但往往“提得多,落实的少”,绝大部分教师的工资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关于教师工资由县统管的规定,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级财政。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对财力不足、发放教师工资确有困难的县,需要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

(二)满足安全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18]但在具体执行中,很多地方并未能完全兑现。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切实落实《教师法》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把落实程度与当地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联系起来。二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公费医疗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把农村教师与公务员同等对待,以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这种制度应按照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特殊津贴越高,确保农村教师的年收入不少于城市同类同档次教师的年收入。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如医疗费拖欠、教师就医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使他们能安心从教。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并激励和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积极到农村从教。

(三)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组织和科学运作人、财、物、事、信息等其他管理要素,协调和完成各项管理内容。所以,现代学校的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明确“管理”中既要重视“管”,又要突出“理”,“理”就是规律,即要求各项管理工作都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应该建立稳定机制,从管理角度留住人心、留住人才,稳定教师队伍,最终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位教师,知人善任,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要创造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宽松环境中,更能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同时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感情留人。即管理者要树立“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倾听农村教师的心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做教师的贴心人,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教师团队的团结合作,并以此缓解教师内心的压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四)满足尊重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要想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评价就应该以激励性为主,强化其发展性价值,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一,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想教育、与家长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突出师德亮点。第二,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做出公正的评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突出教学特色。第三,改革职称聘任办法,破除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聘任管理体制,真正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如果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逐步采取发展性评价,相信在给农村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他们多一份归属感与责任感。

五、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发展的平台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成为个人和社会所期望的人物。人只有满足了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出来。因此,一个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才干的学校是没有吸引力的。各级部门和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自我实现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空间。首先,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完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大力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同时,对农村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实行免费进修制。其次,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完善体现其专业地位的激励机制,承认教师的专业价值,并为他们构建一个向社会证实自己价值、追求生活意义和成功的平台并保证他们有一个能够稳定获得所需求信息流和进行知识更新的渠道,

[1]张馨芳.透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5):137.

[2]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关于教师流失问题的答复[EB/OL].http://www.nmg.xinhuanet.com/nmgwq/2010-04/20/content_19572869.htm.

[3]张成芳,阳德华.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索[J].理论观察.2006,(1):75.

[4][7]贫困地区: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乡村教师:其实我不想走[EB/OL].http://www.people.com.cn/GB/ kejiao/41/20011022/587435.html.

[5]西北贫困地区教师流失缘何加剧 [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6-09-19/040710050646s.shtml.

[6]钱昊平,郭少峰.民进中央提案建议农村教师流失应建立补偿制度[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703/14/t20070314_10685818.shtml.

[8]张谦.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0-22.

[9][12]呼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力度[EB/OL].http://www.jobcn.com/hr/News_content.jsp ID=162622.

[10]叶志筑.农村教师流失的社会分析 [J].文教资料. 2005,(23):37.

[11]田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归因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08,(5):117.

[13]赵勇.安徽省中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9.

[14]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

[15]遭遇评职称失败教师患上心理病 [EB/OL]. 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 InfoID=29264.

[16][17]西部乡村学校经费困难 教师培训陷困境[EB/OL].http://edu.nen.com.cn/jiaoyu/101/3490101.shtml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3:1195-1196.

On 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Maslow’s Need-hierarchy Theory

PENG Li,ZHOU Xian-feng
(Research Base forRural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Huna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

Currently,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leads to a serious decline in rural fundamental education.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loss of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poverty-stricken rural area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ruralteacher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heflowofteachers;Maslow;need-hierarchytheory

G635.1

A

1674-831X(2010)05-0027-05

2010-08-25

湖南省社科基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乡村女教师流动研究”(09YBB141);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理论视阈中的乡村教师流动研究”(1978-2006)(07B025);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成果。

彭 礼(1986- ),女,湖南双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教学基本理论;周险峰(1969- ),男,湖北浠水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刘济远]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推介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