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010-08-15 00:52李玲玲
关键词: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李玲玲,郭 兰,吴 颖,殷 茵

(中国地质大学 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李玲玲,郭 兰,吴 颖,殷 茵

(中国地质大学 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方法入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目的和课程评价原则,探讨并提出了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六种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档案袋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协商对话式评价法、访谈评价法和心理测验评价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评价;评价方法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课堂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然而,选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能否引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否促进学生完善人格,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保障。目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没有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本文拟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方法入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目的和课程评价原则,探讨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一、课程评价及其相关问题

课程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与课程设置和实施有关的信息,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是否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我国学者施良方认为: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1]与课程评价相关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和课程评价方法。

1.课程评价主体

关于课程评价主体,有学者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际操作者,他们对课程的优势与不足有着最真切的体验,最能提出改进课程和教学的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提议,他们应成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主体。[2]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3]还有学者指出,课程评价的主体是由课程编制者、课程管理者、课程实施者、课程接受者组成。[4]因为课程评价的目的、阶段、价值取向的不同,课程评价的主体也会有所变化。依据课程评价的需要,课程评价主体有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在这些评价主体中,因为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的不同,又有自评、互评和他评之分。其中,自评,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自我评价,是由学生按照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的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或是学习小组之间对学习课程效果的相互评价;他评,既指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他人根据所观察到的学生的行为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课程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又指由专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课程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2.课程评价对象

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评价的对象为课程及任何与课程相关联的实体,这些实体包括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课程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及有关机构。还有研究者认为,课程评价的环节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制定及实施、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课程后的结果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5]可见,在课程评价中,只有明确了评价对象和评价环节,才能对课程的评价内容做出客观地评价。依据课程评价对象和评价环节的不同,课程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适用于制订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以判断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形成性评价,适用于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之中,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过程性评价,是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进行的评价。结果性评价,适用于课程开发或实施之后进行,是对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成效做出判断,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依据。

3.课程评价方法

纵观课程评价方法的发展历史,课程评价方法的变化过程是[6]:从寻求评价的“客观性”,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量化评价,到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质化评价方法为辅,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过程,发展到主要采用质性评价方法,由评价主体之间共同“协商”而进行的建构过程。质化评价方法,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7],从而判断教育价值、建构教育价值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方法,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字,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资料,判断评价对象价值性质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评价方法。[8]量化评价的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能对课程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精确分析。质化评价的特点则是以评价者本人作为主要的评价工具,尤其关注评价对象自己的看法,尊重评价对象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质化评价对于揭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工作,效果更佳。质化评价弥补了量化评价中忽略评价对象参与意见的缺陷,评价过程本身也是评价对象获得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因而能够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质化评价方法有: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协商对话法和情景式评价法等。量化评价方法包括心理测量法、测验法、Fuzzy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质化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有机整合也是后现代课程评价手段的发展趋势。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的选用标准

一个有效的课程评价方法,一定要立足于需要评价的课程特点、课程评价目的和课程评价原则,才能够达到课程评价的要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目的和课程评价原则,是选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的三个重要标准。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活动。充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才能正确地选用课程评价方法。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的文献资料[9][10],总结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自主地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材或编撰讲义。讲授课程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如可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的灵活使得课程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学生去理解、感悟和促进心理调适、达到行为改变为教学目的,尤其注重学生能否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心理调适,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该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凸现了课程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3)教学效果的主观性、体验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心理健康知识技巧的接受者,又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而改变心理和行为的行动者。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差异,使其在课程教育中的个人体验与收获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也有较大的个体主观性和体验性。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是选用评价方法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以此考察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发挥的作用,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1)完善课程设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以发现课程设计的不足之处,为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2)改进实施环节。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以看到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欠缺所在,为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供依据。(3)促进教学效果。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能够了解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改变产生的影响,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改进课程的依据。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是选用评价方法的基本准则。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评价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包括开放性、多元性和现实性。(1)多元性原则。是指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课程评价阶段的多元,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评价方法的多元。课程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专家、教师、学生、同学或家长。课程评价阶段,既可以是对课程实施过程作形成性评价,又可以是对课程效果作结果性评价。课程评价方法,则可以是质化评价或是量化评价,以及自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法的结合。多元性原则能够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2)开放性原则。是指课程评价范围和过程的开放。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而且是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之中。开放性原则较好地展现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3)互补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评价方法的选用上,既要采用能够了解学生总体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又要具有能够反映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方法,使之互相补充以弥补各种方法的不同侧重和不足之处,从而得到较为客观和真实的评价结果。互补性原则也彰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动性和体验性特点。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表现为课程设计的灵活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观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目的,即完善课程设计,改进实施环节,促进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即开放性、多元性和互补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的目的以及课程评价的原则,在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阶段、课程评价手段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的运用上要有针对性。因此,在课程评价的主体性上,要重视评价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结合,使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课程评价的阶段性方面,要考虑对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重视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参考课程的结果性评价。在课程评价的手段上,将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注重尝试质化评价,结合使用量化评价。在运用课程评价方法时,要合理利用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重视选择评价方法的多元性,避免选择评价方法的单一性。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课程评价目的、课程评价原则的6种评价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要调查的内容,并且设计成问卷,让受调查对象来回答,借此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11]问卷的内容可以从了解意识和了解行为两方面入手,如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想法、态度和倾向,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感悟和启发,以及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影响等等。其中,开放式问卷包括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法;封闭式问卷包括肯否式、多项选择法、排列顺序法和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使用问卷调查法,一般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由于问卷调查的内容有限,问卷中问题的设计往往较粗略和主观,如果结合质化评价手段使用,可以较好地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问卷调查法的特点是,省时省钱而有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到大量的信息。

2.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与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等。[12]档案袋评价法的实施过程分为组织计划、资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组织计划阶段,包括确定评价的目的、目标、内容和范围,向全体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的内涵,告知学生如何建立档案袋。在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启发学生的反思性思维,教师也要随时对学生做观察记录和有效事件记录。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档案袋评价法的实施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

3.情境式评价法

情境式评价法,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完成操作任务,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其评价过程包括:首先,教师通过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师灵活自然地捕捉或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应对这个情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中做出的反应做出客观地评价。情境式评价法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创造一种安全、热烈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参与学习或应对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进行课程评价。

4.协商对话式评价法

协商对话式评价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课程评价的操控者,但是仍然发挥着“平等者中的首席”的作用。该评价方法要求学生有坦诚表述的勇气,教师则要善于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给学生对话的自由。运用协商对话式评价方法,可以获得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共同评价,最终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整合的多元价值评价。

5.访谈评价法

访谈,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13]访谈法是一种了解现状、确立研究问题和建构理论的简便易行的重要方法。访谈法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或专家。该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信息,增强研究的说服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访谈法的形式也可以有一些新的改变,比如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QQ纯文本和语音聊天的访谈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给访谈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面对面进行现场访谈的不足之处。

6.心理测验评价法

心理测验评价法,是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验量表,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诊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收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信息的方法。运用心理测验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与之后的学生进行测验对比,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运用心理测验法要注意正确选择测验量表,以及规范施测条件和施测环境。

总之,由于各种课程评价方法的特点和侧重有所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中,要注意充分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运用条件和效果,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相互结合运用,使得各种评价方法之间能够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全面客观地课程评价结果,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

(注:本文系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课题名称: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课题编号:08SZ2011)

[1]张广君,曹静.课程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6-12,21(6):5.

[2]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05.

[3]严权.新课程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性[J].上海教育,2004,(17).

[4]陆志远.课程的价值与评价[J].海南大学学报,1994,(1).

[5]李有发.课程评价与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动态,1988,(6).

[6]陈丽华.从主体间性哲学的视角透视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教育测量与评价[J].2008,(9):20-21.

[7]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王艳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9]刘利民,李逸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性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3,(4):9-10.

[10]杨秀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4):78-80.

[11]周国韬.问卷调查法刍议[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1).

[12]孟丽娟.档案袋评价在高职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 2008,(5).

[1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