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琳
(上海宝山区委党校,上海宝山201901)
对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再认识
王湘琳
(上海宝山区委党校,上海宝山201901)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现代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但从现实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分析研究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途径是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重要意义;问题;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现代化战略的客观要求。因此,积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现实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分析研究存在的现实问题、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途径是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行村民自治,村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得到妥善处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农民从改革中得到了巨大利益,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支持改革的重要力量,为全社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稳定环境是他们的愿望。农村的稳定推动着全社会的改革与稳定。村民自治改变了原来活泼不足、束缚有余的秩序,维护了农村稳定,也促进了全社会的稳定。
农村社会生活民主的扩大,提高了农民对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关心度,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模范村、文明村组、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动,参加对所在村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的综合治理,伸张正义,弘扬正气,扶正压邪,热爱集体。这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境界,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了人际关系,形成了农村社会成员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经济形式多样化与利益关系多元化下产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进而为全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支持。
充分相信和依靠村民实行自治,为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把党的群众路线从制度上加以固定,从机制上加以约束,有利于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有利于党的政策真正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党组织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意图体现得更充分、更完满。
优化村党组织,发挥农民党员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功能,为改善党组织在实现党的领导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找到了新的途径。党的领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党员的作用,党员是党实现领导的工具,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自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及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一条被实践所反复证明的经验,就是确立村党组织在村里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农民党员在村民自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在农村的这一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就会更加信任和拥护党的领导。这些实践经验的提供,为我们党的各类基层组织和党员在为实现党的领导主体地位和作用上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村民自治,为推进党领导的依法治国方略积累了经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也必然是法治政治。与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相适应,法律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应地,党领导农村的方式也从主要依靠政策过渡到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上来了。实行村民自治,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建立健全村民群众自我约束机制,体现了党对农村领导方式的适应性调整,意味着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也是落实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行动。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逐步扩大,广大农民已逐步学会和适应依法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农村基层民主的强制性和规范化建设,使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往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学者科恩曾说:“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我国城乡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的农民尚未脱贫,解决温饱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迫于无奈,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成为流动的劳动力。这些农民所关心的首先是生计问题,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思维狭隘,思考方法简单,遇事蛮干,不讲科学。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能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也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当前,守旧的思想观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指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更新思想。部分领导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怎么省事就怎么搞,选举时,代填、代投选票、草草了事就属“正常”之事了;二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思想守旧。“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当选之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官”了,官本位思想日益突出。民主意识不强,未形成民主作风;三是广大群众仍受传统思想制约。封建的皇权主义、忠君思想还影响着人们。面对“我的话就是法”、“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基层群众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
邓小平曾非常明确地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农村基层民主是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政治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虽然《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制订了法律法规,但有些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不能落到实处,群众有冤无处申,有意见无处提。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来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雄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大力繁荣农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步骤。
鉴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广大群众的政治素养不高,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增强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要切合农村实际,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培养与民主发展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重点要教育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违法的发生。三是普及政治科学知识,澄清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误解。要让群众体会到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任重而道远。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民主制度来规范。实践表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效果与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规范性成正比例关系。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虽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这并不表明基层民主的未来一定是一片灰暗,前途可危的。只要能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我们总能找到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行途径。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主体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提高,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增强,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必将有更为可喜的进步。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0-222.
[2]陈群辉,刘佳.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3):244-245.
[3]郭庆红,宗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91-193.
[4]陈锡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应搞样板[N].人民日报, 2006-03-08.
A8
A
1009-3605(2010)03-0057-03
2010-03-15
王湘琳女,湖南郴州人,上海宝山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府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王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