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渊,吴正明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张家界427000)
论生态文明建设在武陵山区的战略地位和路径选择
邓大渊1,吴正明2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张家界427000)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武陵山区拥有生态经济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既有优越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形成共识,明确思路,加强合作,实施生态带动战略,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领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武陵。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路径选择
生态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反映我党对人类文明趋势的认识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武陵山区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红色革命老区,又是中央关注西部开发的重要经济圈,其发展基础在生态、优势在生态,如何加快以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武陵山区崭新崛起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现代文明体系的基础,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武陵山区独特的地质地貌、良好的生态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湿润的立体气候、潜在的产业优势,使其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提供了客观依据,打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通道。
武陵山区属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连接地,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平均达60%以上,核心景区达到98%。境内形成的喀斯特和石英砂岩地貌,使武陵山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乌江、清江河、阿蓬江、酉水河、娄水、澧水均发源于此,并蜿蜒流淌注入长江。由于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数千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尤其各种珍稀动植物世所罕见,异彩纷呈,被誉为亚洲动植物基因库。地质的奇特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使武陵山区神秘莫测,生态万象,为生态经济的孕育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武陵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世居民族,历史上曾被称着武陵蛮。他们逐水而居,居住分散,文化落后,开发迟缓。改革开放以后,山区农民打开山门,外出务工,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的原因,武陵山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现象日益增多,造成农村大量土地闲置。除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山林和剩余劳力资源外,武陵山区还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珙桐、鸽子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原产地。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武陵源、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佛教圣地梵净山、地震遗迹小南海、生物奇观八大公山等,它们都以生态为特征,品位极高,声名远播。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面对农村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锁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的开发,开始出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趋势,新型农村和农民不断涌现,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增大,发展的空间在扩展。
长期以来,武陵山区由于注重利用资源优势,培植支柱产业,逐步奠定了生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生态林业为例,一方面农民通过享受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政策,获取大量收入,使山变青、水变绿,改变了水土流失局面;另一方面通过保护和开发用材林,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武陵山区成为重要的林业生产出口基地。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泸溪县的柑桔,桑植、鹤峰、龙山的百合、生态烟叶和高山茶叶,分布湘鄂的大鲵等,成为武陵山区的主导产品和知名品牌,武陵山区还是农村新能源开发的示范地区,20%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沼气能源、太阳能和节能灶,循环经济开始凸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普遍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张家界市旅游收入占GDP 50%以上,武陵源区9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旅游。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原始森林度假、自然风景观光、天然温泉沐浴、地震遗迹考察、稀有大鲵观赏等生态旅游人次规模逐年扩大,区域联动不断加强。伴随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的打造,武陵山区将成为我国以生态旅游为特征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本质上与生态文明是一致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武陵山区的环境状况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一是林业部门包袱沉重,林管人员靠山吃山,造成过度采伐,使农村用材林开发大于保护,植被覆盖质量呈下滑趋势;二是城市发展注重规模扩张,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生态建设,城市绿地减少,灰色建筑不断增多;三是循环经济起步不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生活垃圾污染和水域源头污染突出。如不有效遏制这种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会遇到新的矛盾,出现重复治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理念,实施绿色新政。
发展生态经济,是武陵山区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理性选择,是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富民强区的理想出路。生态经济的基础地位、主导地位,决定了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武陵山区就要在战略上整合优势、形成共识,在战术上强化合作、重点突破,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山区联动、武陵崛起、科学跨越的根本措施来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注重打生态牌、唱生态戏,强化生态意识,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带动”战略,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领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武陵。
1.强化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做到生态知识进课堂、机关、社区和农村,使广大民众树立保护生态就是呵护家园的生存理念,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树立生态建设就是建设武陵的发展理念,并切实转变工作方法,即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忽视生态建设转变为以生态建设带动和促进其它建设、从一味征服自然转变为尊重爱护自然等。要积极组织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中国植树节”的纪念和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不断强化生态环保意识。要扩大张家界生态旅游改革实验区对周边的影响,努力形成发展共识。要加快国家行政学院张家界生态文明教学基地的建设,促进生态文化的普及与研究,强化生态理论对生态实践的指导,着力提高公务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要积极引导落后地区参观学习怀化、黔江、铜陵等地生态城市、优美乡镇的创建经验,形成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2.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严格执行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同时,各地人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地方保护性法规,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要严格审批手续,强化处罚措施,做到有章可循。对落后产能一律淘汰,对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项目一律不许新建,对生态不达标的房产开发一律禁止或重罚,对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对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实行环境损失的补偿,减少和杜绝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3.依托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武陵山区的优势在山水,就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武陵经济特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要把握层次,突出重点,注重链条,朝着“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首先,生态林业是基础。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加大对林管人员的财政支持力度,安置或转移部分林管人员,强化生态管理,弱化以林养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公益林、油茶林、药材林的政策补偿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木材、药材、油茶三大生产加工基地。其次,生态农业是重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土地向大户转移的形式,巩固发展烟叶、茶叶、粽叶、百合、蔬菜、水果、牲猪、野生动物饲养等八大拳头产品,形成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打造张家界“大鲵之乡”、泸溪“柑桔之都”、鹤峰“茶叶之县”。第三,生态工业是关键。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集中开发水能、沼气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循环经济和生物产品加工业,遏制城市工业污染,建设我国重要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和低碳工业区,打造能源武陵、低碳武陵。第四,生态旅游是突破点。把生态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以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为龙头,加速开发森林旅游、溶洞旅游、乡村旅游、宗教和民俗旅游,把武陵山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经济圈。
4.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创建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和扬弃,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是人类自觉克服“城市病”、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是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和形象窗口。生态城市创建不等于城市改造,要克服重改造、轻规划,重建筑、轻绿化的现象,在创建过程中注重绿化自然体系建设,提高绿化率,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屏障建设;要实行以奖代投,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设施,把森林、园林、卫生、环保、旅游、新型工业等城市创建工作统一于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之中,整体推进;要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社会综合监督,切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生态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持续化;要把生态城市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注重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城市;要总结生态城市创建经验,克服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
5.加强合作促进区域协调
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的实质性突破。从区域特征来说,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合作具有可能性。从政策环境来看,武陵山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合作具有现实性。武陵山区要抓住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克服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谋划合作领域,实施生态带动战略。我们认为,当前迫在眉睫地需要谋划以下四个方面的合作:一是以加大生态补偿、项目推动为主,谋划武陵山区大政策,争取国家更多的投入;二是以加大环保补偿、促进联合执法为主,谋划武陵山区大环保,实行主要流域、主要山脉、主要结合点的联合执法;三是以生态旅游为链条、促进整区联动,谋划武陵山区大旅游,形成整体促销、环形旅游的格局;四是以便捷畅通、高效运行为主,谋划武陵山区大交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
武陵山区的区域合作,要注重全方位、宽领域、多视角的行业联合、产业融合、资源整合。重庆黔江要充分发挥武陵经济协作区的总揽和协调作用,不断寻找磨合点、共同点,使合作由松散型变紧密型,切实将武陵山区推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C91
A
1009-3605(2010)06-0040-03
2010-10-08
1.邓大渊,男,湖南桑植人,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校长,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2.吴正明,男,湖南桑植人,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责任编辑:叶民英